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鲁归 《园林》2008,(2):87-87
(一)生活是盆景创作的源泉 “太行山有洪谷,……有日登神锺山四望。回迹入大岩扉,苔径露水,怪石祥烟,疾进其处,皆古松也。中独围大者,皮老苍藓,翔鳞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成林各,爽气重荣;不能者。抱节自屈。或回根出上,或僵截巨流。挂岸盘溪,披苔裂面。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  相似文献   

2.
张鲁归 《园林》2008,(7):76-76
宾主与近远 "凡西山水,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然而穿凿景物.摆布高低."--北宋·李成<山水块>  相似文献   

3.
张鲁归 《园林》2008,(4):78-78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张璪 "山水画家对于山水创作,必然有它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四:一是‘登山临水,二是‘坐望苦采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而后行..  相似文献   

4.
张鲁归 《园林》2008,(5):74-75
意境 "以形写神"--东晋·顾恺之<摹拓妙法> "以形写神"是说应该用形态表现精神,形象正确,精神才能生动.近代画家潘天寿解释其意为"‘以形写神',卽神从形生,无形,则神无所依托,然有形无神,系死形相,所谓‘如尸似塑春是也.'未能成画."--<听天阁画淡随笔>.阐明了"形"与"神"之间相生相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论与盆景(十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鲁归 《园林》2009,(4):84-85
树木 “岑峦纡回辨纵深。林木参差辨高低,溪流绕转辨平阔。”——王树村《民间画诀选辑·三辨》 对以上论画,王树村解释说:“‘三辨’指山水构图而言。一幅山水画下笔之先,胸中须有纵深、平阔、高下之分,不然山景气韵难有圆透之感。若辨明此三点,可依据数日之游历所记,以峦峰岑岭分出深远,用高株灌木理出高低,和泉口流水推出平阔。”  相似文献   

6.
张鲁归 《园林》2009,(8):88-89
风格:“吾辈处世,不可一事有我,惟作书画必须处处有我。我省何?独成一家之谓耳。此等境界全在有才,才省何?卓越高见。直超古人之上,别创一格也,如此方谓之画才。  相似文献   

7.
张鲁归 《园林》2008,(11):86-86
比例与对比"夫病有二:一曰无形,二曰有形。有形病者,花木不时,屋小人大,或高于山,桥不登于岸,可度形之类也。——五代后梁·荆洁《笔法记》"虽云丈山尺树,寸鸟分人,特约略耳。若拘此说,假如一尺之山,当作几大人物为是?盖近则坡石树木当大,屋宇人物称之;远则峰峦树木当小,屋宇人物称之。"  相似文献   

8.
张鲁归 《园林》2009,(2):80-81
虚实与疏密 疏与密、虚与实是对立的,但处理得好,不但可使画面的景色富有变化,并且可使对立的两者相统一,从而取得理想的表现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鲁归 《园林》2008,(10):86-87
呼应“凡作一图若不先立主见,漫为填补,东添西凑,使一局物色各不相顾,最是大病。先要将疏密虚实,大意早定,洒然落墨,彼此相生而相应,浓淡相间而相成,折开则逐物有致,合拢则通体联络……总有一气贯注之势。”——清&#183;沈宗  相似文献   

10.
张鲁归 《园林》2009,(1):82-83
动势与均衡“学画先须临摹树石头,勾勒山石轮廓,俱须得势。”——清·蒋和《学画杂论·用稿》“章法不用意构思,一味填实,是补衲也,焉能出人意表哉?所贵乎取势布景春,合而观之,若一气呵成。”——明·赵左论画,见《画学心印》  相似文献   

11.
张鲁归 《园林》2009,(7):80-81
气韵生动 “画有六法……六法者何?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 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 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序》  相似文献   

12.
张鲁归 《园林》2009,(9):88-89
继承与创新 “凡画入门,必须名家指点。令理路大通……若非名家指点。须不惜重资,大积古今名画,朝夕探求。下笔乃胄盖精妙过人。苟仅师庸流笔法,笔下定是庸俗。终不能超迈矣”——明·唐志契《绘事微言·传授》  相似文献   

13.
张鲁归 《园林》2009,(6):82-83
形似与神似 “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具为师”——唐·白居易《画记》“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南朝宋·宗柄《画山水序》  相似文献   

14.
张鲁归 《园林》2009,(5):86-87
配件 配件是指盆景中置放的人物、亭、塔、房屋、动物、小桥、舟船等点缀品。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5)
随着中国绘画的不断成熟,经由画家或者鉴赏家、评论家的阐述,出现了各科别的绘画理论。在涵盖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科别的中国古代画论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山水画、人物画理论的发展,花鸟画理论的发展显得迟落了很多,即使到后来有人对其进行论述,花鸟画理论也并不像山水画理论那般数量可观,更不及人物画理论萌生得早,质量上也与山水画论有着一定的差距。文章即探析中国古代画论中花鸟画论生发迟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张鲁归 《园林》2008,(8):76-76
宾主与近远”画山水者,立稿时须凝神澄虑,存想主山从何处起,布置穿插,先有成见,然后落笔。使主山来龙起伏有环抱,客山朝揖相随。“——摘自《三希堂画谱大观》创作山水盆景时,也要仔细考虑”主山从何起“,先确定主峰的位置,而后再考虑次峰、配峰的围绕穿插,然后再进行制作,才能创作出意境深邃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8)
古往今来,对书画的评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与认识,其中古代画论中书画的至高境界是逸品。文章主要从逸品概念、审美内涵、发展阶段及认识历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对比,最终得出逸品的至高归宿其实是一种自由而无所拘束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
藏与露 "一望卽了,画法所忌,花卉人物家最忌犯此病."--清·邵梅臣<画耕偶录>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19)
写生是古代传统向现代创作转化的重要衔接点。山水画线描写生是对古代写生画论的解读和实践形式之一,体现了古代画论中的主要观点和中国画传统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20.
思平 《云南消防》2002,(1):42-45
第七回濮阳城曹操陷大火建安年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三分天下。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各路诸侯纷纷以火助攻,遂使三国时代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火攻最盛的时期。在这一时段的《中国历代火事》中,我们将集中介绍当时发生的几次著名火攻战例。火攻古已有之。早在战国时代,孙子已归纳出火攻的若干要则并列入《孙子兵法》。然而,在战国期间,除田单的火牛阵、白起邯郸包围战之外,并没有更多的火攻战事。三国时候就不同了,大型火攻战事一起接一起。这些战役中,在火攻的精心策划、火攻技术力量的完备和娴熟、打击力度和打击效能的高度实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