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武汉市城区建筑抗震性能调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建筑抗震性能评价及震害预测思路:即在武汉市内选取一定数量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采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对这些建筑进行详细的单体评价,并以此为样本利用相似度理论对武汉市城区一般建筑进行群体评价.通过与目前已有的一般建筑震害矩阵进行比较,发现该思路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震害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简化武汉市城区建筑抗震性能评价工作,一方面通过从以往震害实例选取具有典型破坏特点的建筑物作为样本,另一方面从武汉市城区建筑进行单体抽样计算建立样本库,以建筑的结构类型、用途、层数、建设年代和场地类型为震害影响因子的震害特征类比预测方法,研制开发了武汉市城区建筑抗震性能评价系统,并通过与实际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该系统应用于武汉市城区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价工作,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许昌市某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为研究对象,在考虑由木结构半刚性节点转化为钢筋混凝土刚性节点的基础上,采用ABAQUS软件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并对柱脚刚接以及半刚性连接时的自振周期进行对比,对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及变形能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柱脚的半刚性连接能够减小传递到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为今后的仿古建筑工程及古建筑修缮工程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南京民国建筑抗震性能鉴定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的民国建筑,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使用价值和科研价值;然而,这些建筑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大多结构损伤情况严重,已不能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为了完整地保存这些人类建筑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和安全性评价已迫在眉睫。本文简要介绍了南京民国建筑及其抗震性能鉴定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南京民国建筑的抗震性能鉴定和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步骤,揭示了进行南京民国建筑抗震性能鉴定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危害程度较大,造成的居民死亡率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地震的性质,我们无法进行一个有效的预测,所以,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减小地震的伤害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目前建筑的抗震设计有所提高,但是还存在不足,本文简要分析了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苏州市中小学校舍的实地调研以及相关抗震鉴定结果的分析,对该地区中小学建筑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主要包括建造年代、建筑高度、结构形式、结构规则性、抗震鉴定结论、是否为单跨框架结构等,结合现状调查的统计分析与震害调查结果,着重对被调查建筑的主要抗震缺陷进行了分类与分析,调查与分析结果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重点阐述了性能抗震设计理论产生的背景,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对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研究状况,讨论了现阶段进行结构性能抗震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建筑抗震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市中小学建筑为对象,针对教育建筑的性质和特点对其抗震性能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收集的建筑资料提取结构的计算参数,其次采用不同的简化计算方法或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的对比分析计算,通过详细的单体计算形成样本库;最后采用模糊类比法对所调查的中小学建筑进行群体抗震性能评价.该评价方法可为武汉市中小学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价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建筑体型抗震性能模糊评判专家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专家系统、工程数据库、语言等基础知识的分析、研究、建立了以专家系统为主要组成的专家决策设计系统(EDDS)。给出一个EDDS在建筑结构抗震选型中的应用实例,评论了EDDS的可实现性、优越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全国各地不同的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报告调查研究,提出了既有建筑抗震鉴定的必要性,当前抗震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完善此项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震采集中的关键工艺技术一钻井成井技术是地震生产和科研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在不同类型钻机性能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总结了不同岩性出露区的地震钻井方法。以黄桥地区为例,介绍了流沙、淤泥区地震钻井成井实验研究,提出使用水冲钻(清水井)成井深度最大可达23m,其它钻机清水钻进成井非常困难,以纳土配制的泥浆井钻进成井可靠,最大成井深度可达40m,从而解决了类似地区的钻井成井技术难题。明确指出三次闷井能有效地提高激发能量,提高信噪比。提出的方法对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地震勘探,特别是低信噪比地区的地震勘探资料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厦门市行政区域内公办中、小学校舍建筑抗震性能的摸底普查工作,进行分类统计,并初步摸清校舍建筑抗震性能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典型问题,结合鉴定工作对校舍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为后续校舍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找出校舍建筑抗震性能现状与现有规范之间的差距奠定基础;为有关部门作好校舍建筑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针对某一复合结构体系住宅模型进行了承载能力分析,对几种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振型进行研究,为复合结构住宅的设计及适用范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底层框架砌体结构房屋为上刚下柔结构体系,在"5·12"汶川地震中遭受了严重破坏.通过对汶川地震中此类房屋震害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了相关震害产生的原因.对某工程实例在底层设置不同数量抗震墙以实现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比的定量计算,分析不同侧移刚度比对结构薄弱层出现位置的影响,并对此类房屋建筑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既有框架校舍由于所建年代不同,设计所依据的抗震规范不一样,因而其抗震性能好坏呈现年代性.Pushover方法是一种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本文通过三个依据不同抗震规范设计的框架模型进行Pushover分析,研究不同时期框架校舍抗震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按TJ 11-78设计的框架校舍抗震性能较差,后来按GB J11-89设计的框架校舍抗震性能有较大提高,目前按GB 50011-2001设计的框架校舍抗震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在湖南地区中小学建筑抗震性能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中小学校建筑抗震现状,提出了用建筑的结构形式及其合理性、整体性、地震烈度等8个特征因素作为震害因子,并利用模糊理论建立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采用不同方法确定了数量因子和状态因子的隶属度,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权重,用最大隶属度原则结合加权平均法对中小学建筑作出模糊综合评判,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更好地评价我国带圈梁构造柱砖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方法 参照国内外抗震设计标准,在总结54个砖砌体墙片抗震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三种性能水平所对应的层间位移角范围,提出抗震性能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并对一栋五层砖砌体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果 在罕遇地震(大震)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发生在横向墙体的第三层,其值为1/387,表明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结构不会发生变形过大而出现倒塌的现象,但是其层间位移角已经相当接近1/350的限值,破坏已经十分严重.结论 笔者提出的允许变形值和抗震性能评估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桥梁隔震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这一技术不可避免地会引起震后桥梁上下部结构之间残余位移过大的问题。为有效降低上部结构的惯性力传递至桥墩,使其具有良好的隔震能力,同时减小上部结构复位时的阻尼,增强其自复位能力,降低震后桥梁的修复费用,提出由一种新型自复位摩擦阻尼器和聚四氟乙烯滑板支座代替传统的隔震支座。该阻尼器当活塞向远离平衡位置方向移动时,具有较为稳定的摩擦力使其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当活塞向平衡位置方向移动时,不具有摩擦力,减小了摩擦力对复位力的消耗,提高了其自复位能力。采用柔性拉索将此阻尼器与桥梁的上下部结构相连,保证阻尼器只受拉且可实现上部结构相对桥墩的往复运动,形成自复位隔震桥梁体系。为验证该隔震桥梁体系的效果,利用OpenSees建立一座4跨连续梁桥模型,分别配置非隔震桥梁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和自复位摩擦阻尼器与聚四氟乙烯滑板支座联合工作的隔震体系,在横桥向输入地震动记录进行时程分析,考察3种桥梁结构的墩顶位移、墩梁相对位移和桥墩内力。结果表明:在相同地震作用下,自复位隔震桥梁体系相对于非隔震桥梁墩顶位移降低为原来的1/8,墩底剪力和墩底弯矩降为原来的约1/3;与配置铅芯橡胶支座的隔震桥梁体系相比,自复位隔震桥梁体系基本没有墩梁相对残余位移。以上说明提出的自复位摩擦阻尼器及具自复位摩擦阻尼器的桥梁隔震体系有较好的隔震和自复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