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验以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的混合物为分散剂,以过硫酸钾-尿素为引发体系,以甲酸钠为相对分子质量调控剂,在双水相中进行丙烯酸的聚合反应,制备相对分子质量为3 000~4 000的聚丙烯酸钠。考察了分散体系、引发体系、添加剂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聚乙二醇-聚乙烯醇为分散剂,m(PEG):m(PVA)=1.8:1,质量分数为5.0%~5.5%;以过硫酸钾-尿素为引发剂,n(K_2S_2O_8):n(CO(NH_2)_2)=1:1.5;n(K_2S_2O_8):n(AANa)=0.07:1;甲酸钠为丙烯酸钠聚合反应控制剂,质量分数为1%。于50~55℃,进行双水相中丙烯酸钠的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达99.6%,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可控制在3 000~3 600。双水相中制备的聚丙烯酸钠用于陶瓷铁粉的分散实验,表明分散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合成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等因素对其分子量的影响。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聚合温度 68℃ ,反应时间 5h,单体浓度 10 0 %~ 2 0 0 % (占去离子水量 )。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为单体,以H2O2-NaHSO3为引发剂和链转移剂合成聚丙烯酸钠,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将聚丙烯酸钠配制成0.1%的溶液,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进行离子交换,考察交换时间与聚丙烯酸钠溶液pH的关系,以及聚丙烯酸钠溶液pH对其粘度的影响,实验表明pH为6.8时溶液粘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5.
反相悬浮聚合反应制备高吸水性聚丙烯酸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丙烯酸和丙烯酸钠聚合性单体为主要成分,在疏水性溶剂环己烷中经反相悬浮聚合反应制备了高吸水性聚丙烯酸钠。该高吸水性聚合物,不仅对纯水,而且对生理盐水、人造尿等各种电解质水溶液也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凝胶强度及适宜的发粘感。同时也探讨了吸水机理以及各种因素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合成中等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在30-40℃合成了中等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考察了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单体溶液pH值、引发剂组成及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态水溶液法制备了高填充比例的聚丙烯酸钠-高岭土复合吸水性树脂(简称复合树脂),考察了聚合温度、丙烯酸单体的含量、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用量、高岭土含量对复合树脂吸水率的影响,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和示差扫描量热法对复合树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聚合温度70℃,丙烯酸单体的质量分数30%,丙烯酸中和度70%,引发剂占单体的质量分数0.1%,交联剂占单体的质量分数0.08%,高岭土占单体的质量分数5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树脂对蒸馏水的吸水率为834 g/g,对质量分数0.9%的NaC l溶液的吸水率为81 g/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树脂是一种典型的海-岛结构,丙烯酸和高岭土之间存在接枝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8.
详细分析了影响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分子量和粘度的中和温度、单体浓度、单体溶液的pH值、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工艺条件,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甘露醇交联的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方法对聚丙烯酸钠超强吸水树脂产品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该树脂的溶胀动力学、耐热、耐寒、耐光性能及不同pH溶液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分析了该树脂的羧酸根和凝胶含量,测试了不同温度下的吸水率、保水率。结果表明,该树脂在蒸馏水中的吸水率为1 750mL/g,在0.9%NaC l水溶液中的吸盐水率为130mL/g。利用热重分析法对该树脂的热分解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并计算了热分解的活化能及指前因子。实验结果表明,该树脂的溶胀动力学扩散摸模型为non-Fickon扩散;热分解过程为一级反应。该树脂具有较好的综合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反相乳液法合成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pan-85和Span-60作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研究了复合乳化剂的配比对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中和度、过硫酸盐-亚硫酸氢钠引发剂和不同溶剂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实验条件为:中和度95%,乳化剂用量10%(油相),其中Span-60占乳化剂用量的95%,引发剂用量(以单体质量分数计)分别为K2S2O8 0.06%,NaHSO3 0.02%,选用环己烷作溶剂。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合成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达1.24×10^7,且水溶性能优于其他聚合条件下所得产品。 相似文献
11.
12.
两亲性钠离聚体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聚氧乙烯(PEO)大单体在苯中与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共聚,合成了含聚氧乙烯支链的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接枝共聚物。以此共聚物为前体,经NaOH的甲醇溶液中和,合成了同时含有非离子、阴离子的两亲性钠离聚体。红外光谱、膜渗透压计、凝胶渗透色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结果显示,前体和两亲性钠离聚体为规整接枝共聚物,平均接枝数为6.5~16.1;前体中聚氧乙烯支链与主链中的丙烯酸链节生成氢键,而两亲性钠离聚体中此氢键消失。两亲性钠离聚体有良好的乳化性、吸水性和相转移催化性质。当聚氧乙烯的质量分数由30.2%增至45.0%时,两亲性钠离聚体的吸水率由105%增至175%;随两亲性钠离聚体加入量的增加,Williamson固液反应中的固体苯酚钾转化率提高。固体苯酚钾转化率最大可达83.3%。 相似文献
13.
静态水溶液法合成聚丙烯酸钠超强吸水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水溶液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钠超强吸水剂,并将其与通氮驱氧条件下的动态水溶液法合成的产物进行比较,产物吸水性能接近。对所得凝胶的两种干燥方法——直接干燥法和甲醇脱水-低温真空干燥法进行比较,发现采用甲醇脱水-低温真空干燥法处理的超强吸水剂比经直接干燥法处理的产物吸水倍率高近100 g/g。实验发现,聚合形成的块状水凝胶不同部分的吸水倍率不同。反应液高度越大,不同部分之间吸水倍率差别越大,反应液高度为1 cm和2 cm时,产物各部分的吸水倍率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酸钠分散剂的制备及分散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丙烯酸为单体,采用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同时亚硫酸氢钠又作为链转移剂制备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酸。考察了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以及温度对相对分子质量和分散性的影响。并用正交设计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固定丙烯酸单体用量90g不变,过硫酸铵用量5g,亚硫酸氢钠用量4g,去离子水270mL,温度70℃,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聚丙烯酸钠分散剂用钛白粉沉降法测定分散性,并与进口分散剂比较,其沉降高度约是进口分散剂的一半,分散性比进口分散剂好。 相似文献
15.
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醇酸树脂复合乳液,研究了醇酸树脂组成和用量及聚合条件对动力学和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醇酸树脂对乳液聚合有明显的阻聚作用,而且这种阻聚作用随醇酸树脂中马来酸酐含量的增加而加剧。升高聚合温度和增加引发剂用量均有利于改善乳液的机械稳定性。随着醇酸树脂用量的增加,复合乳液的机械稳定性和涂膜的耐水性逐渐提高;醇酸树脂中马来酸酐含量增加,乳液机械稳定性提高,当醇酸树脂中马来酸酐质量分数为2 4%时,涂膜具有最佳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16.
以Isopar M为油相,采用反相乳液法对丙烯酸钠聚合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反相乳液电导率变化的测定,考察了反相乳液的稳定性及在反相乳液中复合乳化剂配比、油水质量比、氧化还原引发剂和调节助剂对反相乳液的稳定性和聚丙烯酸钠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Isopar M反相乳液稳定性最佳条件为:在油相中乳化剂用量为6%(w),m(Span60)∶m(Tween80)=15∶1、油水质量比为1.74∶1;在氧化还原引发剂中过硫酸钾与乙二胺的质量比为2、45℃、pH≥10的条件下,丙烯酸钠的转化率为97%;添加适量的乳化助剂、抗交联剂和除氧剂等调节助剂可得到较稳定的反相乳液和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酸钠产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