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分析三峡水库的调洪运用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的影响,采用成熟的预报模型对2010年7月中下旬长江上游地区发生的大洪水过程进行还原计算,分析了三峡水库的拦洪削峰作用。结果表明,洪水过程中,通过对三峡水库的合理调度,有效降低了长江中下游干流各站水位,其中宜昌-沙市河段水位降低约2.5 m,城陵矶-汉口河段水位降低约1.0 m,九江-大通河段水位降低0.3~0.5 m,沙市水位降到警戒水位以下,缓解了荆江河段和中下游干流的防洪压力,缩短了监利-汉口河段各站超警戒水位时间。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三峡水库的调洪运用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的影响,采用成熟的预报模型对2010年7月中下旬长江上游地区发生的大洪水过程进行还原计算,分析了三峡水库的拦洪削峰作用.结果表明,洪水过程中,通过对三峡水库的合理调度,有效降低了长江中下游干流各站水位,其中宜昌-沙市河段水位降低约2.5 m,城陵矾-汉口河段水位降低约1.0 m,九江-大通河段水位降低0.3-0.5 m,沙市水位降到警戒水位以下,缓解了荆江河段和中下游干流的防洪压力,缩短了监利-汉口河段各站超警戒水位时间.  相似文献   

3.
针对2009年8月长江上游发生的较大洪水(简称“09.8”长江上游洪水),为减轻荆江河段及荆南四河的防洪压力,控制三峡水库出库流量,实施削峰调度。通过还原计算,分析了防洪调度对荆江及城陵矶河段防洪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拦洪调度的三峡水库最高库水位达152.89 m,沙市、城陵矶水位均在设防水位以下,避免了荆江河段高洪水位,降低了防汛响应级别,减少了中下游防汛成本支出,同时增加了5.3亿kW·h的发电量,取得了较大的防洪与发电效益,是三峡水库建成以来首次大规模防洪调度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4.
2020年8月,受长江上游强降雨影响,岷江、沱江、涪江发生了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在长江上游水库群全力拦洪、削峰、错峰调度后,长江上游干流朱沱至寸滩江段仍出现超保证洪水,给川渝河段带来巨大的防洪压力。重点从暴雨洪水概况、金沙江水库群调度过程、还原计算等方面对“20·8”洪水展开深入研究,量化分析金沙江水库群调度对川渝河段的防洪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金沙江水库群在长江4号、5号洪水期间共拦蓄洪量47.37亿m3,占寸滩以上水库群总拦蓄量的57.7%,成功实现与嘉岷流域的洪水错峰调度,削减了川渝河段洪峰流量9 400~11 700 m3/s,降低川渝河段洪峰水位2.6~2.8 m,避免了上游干流全线超保证水位,降低寸滩站洪峰水位约2.6 m,占其洪峰水位总削减值近9成,有效减轻了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5.
张俊  陈力 《人民长江》2017,48(4):13-15
通过分析2016长江第1号洪水的水雨情发展、洪水组成、水情预报、调度还原计算成果等,解析了该场洪水的暴雨洪水特性、预报对调度的支撑作用以及三峡水库调度对城陵矶河段水位的影响。分析表明:金沙江、乌江来水对第1号洪水起筑底作用,三峡区间洪水则为该场洪水造峰,三者最大1d洪量占三峡入库来水比率分别达26.1%,15.6%,38.1%;第1号洪水期间,水情预报为调度决策提供了长预见期、较高精度的前提支撑,78,54,30,6 h预见期的三峡入库洪峰预报误差分别仅为-20.0%,-10.0%,-4.0%,0;三峡水库在第1号洪水期间通过防洪调度将入库洪峰流量削峰38%,最大拦蓄洪量约29亿m3,削减莲花塘站洪峰水位0.39 m左右,避免了城陵矶河段出现超保证水位。  相似文献   

6.
2004年9月上旬,在长江上游发生了有资料记载以来秋季第三大洪水.据实测资料统计:9月6日17:00,嘉陵江北碚站洪峰流量30 600m3/s;7日11:00,重庆寸滩站洪峰流量58 200m3/s;7日1:00,乌江出口控制站武隆站洪峰流量8 270 m3/s.长江上游洪水与三峡区间洪水遭遇后形成宜昌站洪峰流量61 100m3/s,洪峰水位53.95 m,超警戒水位0.95 m.此次秋季洪水出现在三峡水库蓄水初期运行期,是三峡工程蓄水以来的过坝洪峰流量首次超过60 000 m3/s的洪水过程.对产生该场暴雨洪水的成因、沿程传播、水库调度的影响,以及宜昌水文站水文断面实测洪水过程进行了分析,以利于今后借鉴、归纳和经验积累,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2010年汛期,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暴雨,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偏高,三峡水库出现入库洪峰流量70000m3/s和56000m3/s的复式洪水过程,经长江防总科学调度,三峡水库及时拦蓄了洪水,有效降低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沙市站水位未超警戒水位,取得了巨大的防洪等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面对1998汛期长江洪水,为减轻荆江河段的防汛压力,葛洲坝枢纽成功地对长江最后3次洪峰实施了削峰调度。文章简要介绍了3次削峰调度情况。  相似文献   

9.
2004年9月上旬,在长江上游发生了有资料记载以来秋季第三大洪水。据实测资料统计:9月6日17:00,嘉陵江北碚站洪峰流量306000m^3/s;7日11:00,重庆寸滩站洪峰流量58200m^3/s;7日1:00,乌江出口控制站武隆站洪峰流量8270m^3/s。长江上游洪水与三峡区间洪水遭遇后形成宜昌站洪峰流量61100m^3/s,洪峰水位53.95m,超警戒水位0.95m。此次秋季洪水出现在三峡水库蓄水初期运行期,是三峡工程蓄水以来的过坝洪峰流量首次超过60000m^3/s的洪水过程。对产生该场暴雨洪水的成因、沿程传播、水库调度的影响,以及宜昌水文站水文断面实测洪水过程进行了分析,以利于今后借鉴、归纳和经验积累,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长江防洪实体模型进行了2002年10月地形条件下长江荆江河段遭遇“54年型”和“98年型”特大型洪水时的洪水演进特性实体模型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试验条件下洪峰从枝城传播至监利需14~21 h,平均传播速度3.2~4.8 m/s。当遭遇“54年型”洪水且不考虑三峡水库调蓄时,各站试验洪峰水位与1954年实际洪水相比普遍升高,荆江面临极其严峻的防洪形势,沙市站洪峰水位超过堤防设计水位约 1.60 m,石首、监利和城陵矶等站超过设计堤顶高程达 0.4~1.23 m;考虑三峡水库调蓄后,各站试验洪峰水位较不考虑调蓄情况明显降低,防洪形势有明显缓解,但依然不容乐观,其中沙市站洪峰水位超过堤防设计水位0.30 m,莲花塘站超过设计堤顶高程0.28m。当遭遇“98年型”洪水且不考虑三峡水库调蓄时,各站试验洪峰水位与1998年实际洪水相比普遍升高,荆江防洪形势严峻,其中沙市、石首、监利和莲花塘站分别超出堤防设计水位达1.20,1.25,1.73,1.68 m。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修建后,由于水库调蓄作用,进入坝下游荆江河道的水沙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荆江河道产生较明显的冲刷,已引起局部河段的河势调整,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对两岸堤防、已建护岸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及河道的稳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进而影响该地区的防洪、航运、生态与环境,以及河流的综合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采用长江防洪实体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了三峡工程运用初期不同时期荆江重点险工段调关弯道的冲淤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河势调整趋势。研究成果可为该段河道的治理和河势控制工程规划、设计等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丁洪亮  廖鸿志 《人民长江》2010,41(12):13-15
三峡水库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关键性控制工程。2008年三峡水库建设任务基本全面完成,汛后试验性蓄水至172.8 m。2009年汛期,长江上游发生5 a来最大洪水,8月6日寸滩站洪峰流量达55 000 m3/s。通过三峡水库调蓄,降低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长江干流宜昌、沙市、监利等站水位均未超过警戒水位,荆南4河接近或超过警戒水位,减轻了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湖北省的防洪压力,实现了三峡水库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初步发挥。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仲志余  宁磊 《人民长江》2006,37(9):8-9,23
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防洪形势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善。但由于长江洪水范围广,峰高量大,部分地区防洪形势仍然严峻。此外,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清水下泄将引起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化,导致蓄泄关系、江湖关系发生变化,对防洪产生影响。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对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三峡枢纽下泄"清水"改善洞庭湖和荆江的防洪局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三峡水库蓄水,上游金沙江大型水电枢纽陆续建成,三峡水库将长期下泄含沙量较小的“清水”。含沙量的大量减小使长江中游实质上已成为一务新的冲积河流。“清水”大幅度地冲刷荆江河段,将对荆江堤防、河势、航道和防洪形势产生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三峡水库长期下泄的“清水”具有可观的冲刷能力,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善加利用可以改善长江中游的防洪形势。本文建议:增加引“清水”入洞庭湖的水量,一方面避免“清水”对荆江河道的过度冲刷;另一方面可以冲刷洞庭湖的一些关键部位,改善湖区的防洪形势、并促进城陵矾以下长江河道的冲刷。  相似文献   

15.
宁磊  张黎明  许多 《人民长江》2012,43(10):7-10
简要回顾了三峡工程论证及初步设计阶段拟定的防洪任务及防洪调度方案。围绕三峡工程的防洪任务,研究了工程建成初期的防洪调度方式。主要针对现状长江中下游江湖行蓄洪水能力,分析了三峡工程对荆江补偿调度、对荆江兼顾对城陵矶补偿调度2种方案及其防洪作用。结果表明,对荆江补偿调度方式能发挥较好的防洪效用。确定了对城陵矶补偿调度方式的3部分防洪库容,为三峡工程防洪调度方式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论据。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修建后,由于水库调蓄作用,进入坝下游荆江河道的水沙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荆江河道产生较明显的冲刷,已引起局部河段的河势调整,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对两岸堤防、已建护岸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及河道的稳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进而影响该地区的防洪、航运、生态与环境以及河流的综合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利用长江防洪实体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了...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地处冲积平原,洪水灾害较为频繁,沿江堤防是生命财产和生产设施的第一道屏障。其中荆江河段洪水峰高量大,且两岸支流众多、江湖关系复杂,防洪形势尤为严峻。以上荆江松滋江堤防洪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可能产生的堤防溃口;在对复杂的荆江-洞庭湖水系进行概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二维耦合数学模型,研究了1 000 a一遇洪水条件下松滋江堤发生溃决后长江干流及防洪保护区内的洪水演进过程,并以最大淹没水深、淹没时间、最大流速、受影响人口及洪水损失为风险要素,分析了保护区内的洪水风险分布情况。文章共分为2篇,此为第二篇,旨在阐述保护区内洪水演进过程及风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涴市横堤发生溃决后造成的洪水损失最为严重,在实际防汛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三峡工程承担的防洪任务,从长江流域与洞庭湖水系洪水特性,城陵矶附近地区防洪标准及防洪补偿调度方式,分析提出了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库容的释放条件。在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年份,因需要三峡水库长时间拦蓄洪水,动用较多防洪库容,水库将长期处于较高水位运行状态。如洞庭湖水系不发生大洪水,三峡水库对城陵矶地区防洪补偿库容就可释放。除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年份外,7月中旬后,洞庭湖水系一般不会发生大洪水,加上洞庭湖自身具有较大的调节洪水能力,防洪安全有保障,8月1日之后有条件逐步抬升三峡水库水位至155 m运行,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也可减轻三峡水库蓄水期间蓄水对湖区水位的影响,保障湖区供水安全。研究结果对三峡水库科学调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荆江河道特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三峡水库的蓄水运行、上游建库和水土保持工程的逐步实施,三峡水库入库泥沙量和出库泥沙量均出现大幅减少,坝下游河道将在较长时期内产生较大幅度的沿程冲刷,荆江河段首当其冲.根据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荆江河段实测资料,分析了荆江河道特性变化情况,并结合数学模型计算成果,从河型、河势和河床形态等方面对荆江河道特性变化趋势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荆江河段河道特性总体不会有重大改变,但各河段河势将在长时期内有不同程度的调整,河势调整过程中相应岸段崩岸在所难免.为保障荆江的防洪安全,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针对本河段河道特性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应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