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轴档是胶轮力车上的一个重要零件 ,其生产工艺过程是 :取料→红冲→退火→粗车→精车→渗碳淬火及回火→发黑。其中红冲这道工序是把 2 0 mm的 10或 15低碳钢取料后加热 ,然后冲出轴档毛坯 ,所用模具叫红冲模 (材质为 3Cr2 W8V钢 )。红冲模工作时 ,承受巨大的、周期性的热挤压力和冲压力 ,同时坯料金属在塑性变形时还使模面发生强烈的摩擦 ,所以模具的失效除磨损外主要是反复的热应力、机械应力造成的疲劳破坏。因此 ,提高模具寿命应从高温强度、断裂韧性、冷热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方面来考虑。1 工艺措施1.1 模具毛坯的锻造及预先热处…  相似文献   

2.
模具表层温度对其寿命的影响,通过表层温度对模具硬度的影响反映出来,对钢质同步环模具进行失效分析表明,在成形过程,齿形部位剧烈的金属流动,与高压力下的热传导引起模具齿形型腔温度的快速上升,是造成模具失效的主要原因。文中对钢质同步环成形过程中模具表层温度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坯料温度、摩擦因子对其表层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坯料温度越高,摩擦因子越大,模具表层温度上升越明显。并提出了提高模具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 当模具压力中心与压力机滑块中心不重合时,由于偏载可能造成设备、模具、工件等不同程度的损坏。特别是对于一般单点压力机.就更是如此。要解决偏裁的问题,做到模具压力中心与压力机中心的重合,则首先要认识不同工序类型的冲模压力中心的差异,进而予以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4.
《模具工业》2014,(2):I0003-I0003
当前,我国模具行业面临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和发展中国家的价格优势双重压力。德国、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模具企业凭借其技术实力,在中高档模具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随着其逐步进入我国模具市场,对我国的模具行业构成了巨大挑战;印度、泰国、韩国等亚太地区国家,近年模具工业发展迅速,而且其模具价格也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使得我国模具行业的成本和价格优势逐步削弱。  相似文献   

5.
冷挤压的载荷集中,单位压力高,坯料在模腔中受到强烈压缩,变形金属与模具接触面上的摩擦剧烈,温度变化较大,因此设计冷锻模具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工作零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工作表面在结构上还应保证被成形的金属易于流动。2.应能有效地扩散高而集中的轴向载荷,以防止损坏压机滑块和工作台表面。3.在结构上应尽可能避免模具主要受力零件在高载荷下由于挠曲造成的疲劳失效。4.对中性要好,易损件更换方便。  相似文献   

6.
液态模锻比压铸和锻造更难以脱模,容易造成模具损坏。本文探讨了低温碳氮共渗工艺和凹凸模间隙对液锻件脱模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碳氮共渗后模具表面形成的氮化物层在模具表面与铝液接触后形成一层Al N化合物层,能阻止铝液的侵蚀。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会增大模具间隙,凸凹模间隙太大会造成脱模困难,一般模具间隙单边0.03mm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7.
门内板拉延模具的结构复杂,是极具代表性的深拉延模具。在模具大批量生产过程中,由于冲程次数快,工艺补充布局不合理,模具压料面与板料之间存在摩擦生热,坯料尺寸波动等因素造成制件拉延成形过程中出现开裂、缩颈、波浪、起皱等质量缺陷,造成冲压产品质量不稳定,模浪、起皱等质量缺陷,造成冲压产品质量不稳定,模具的稳定性差,单件废品率、返修率高,直接影响后期批量生产状态和汽车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8.
挤压铸造模温及压力对2024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压制压力和模具温度对挤压铸造2024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加,合金的铸造缺陷减少,晶粒尺寸变小,超过120MPa时,变化不大;模具温度在200℃时,组织不均匀,存在显微疏松等缺陷,模具温度在300℃时组织粗大;在模具温度250℃、压力120MPa的工艺参数下得到的铸件,缺陷较少,组织均匀,强度高.经过T6工艺热处理后,抗拉强度达到425MPa,伸长率6.9%.  相似文献   

9.
《模具工业》2008,34(12)
1 模具市场规模在迅速扩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模具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模具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这些年来,我国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 模具是机械、轻工及国防等各工业部门产品制造的重要工艺装备。汽车、拖拉机、电机、电器及仪表产品70%以上的零件,塑料制品的80%~90%,日用五金及耐用消费品的60%~70%,都要用模具生产。没有模具,就不可能有现代化工业产品的发展。模具工业被称为是“金属加工的帝王”。各国都非常重视模具的发展。 模具材料和热处理技术是影响模具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60%模具的早期失效,是由材料和热处理的因素造成的。因此,材料和热处理对发展模具工业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的模具工业,目前已成为独立的工业体系,模具材料热处理技术及生产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挤压铸造工艺条件下,工艺参数(挤压力、浇注温度、模具温度、加压前延迟时间)对Al-Cu合金铸件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铸造有两个临界挤压力,即消除收缩类缺陷的最小挤压力Psc,以及避免宏观偏析的最大挤压力PMS.仅当PSC<P<PMS时,才能获得既无收缩缺陷又无宏观偏析的挤压铸件.随着挤压力的增加,晶间共晶相及共晶团聚等偏析组织的尺寸有所减小,数量也相应减少.浇注温度过高容易造成气孔、夹杂的形成,且明显减小PMS,导致宏观偏析及共晶偏析缺陷的产生.适当的模具温度和较短的加压前延迟时间是获得无铸造缺陷挤压铸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黄建明 《无损检测》2007,29(8):487-488
五金冲压模具在使用时承受重复性高应力,容易产生疲劳裂纹。如不进行及时检验,将发生模具爆裂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笔者研究了一种可以在不拆卸模具的情况下,方便快捷地检测冲压模具疲劳裂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 前言 模具的早期失效是我国模具制造业中的主要问题,尤其是Cr12型钢制造模具更容易出现裂纹造成早期失效。因此,如何延长模具寿命,降低消耗已成为我们努力的主要方向。 Cr12型钢主要有Cr12、Cr12Mo、Cr12MoV等牌号,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及  相似文献   

14.
王荣滨 《模具制造》2004,(12):55-59
热锻模是传递动力迫使高温金属毛坯在型腔内通过塑性变形达到锻件成形的模具。热锻模服役时与约1000℃金属坯料接触时间较长,承受巨大的挤压力、冲击力、弯曲力、摩擦力及热冲击交变应力等复杂作用力。随着高速、强负荷、高精密模锻设备和高强韧性锻件普遍应用,热锻模服役条件更加恶劣,因种种原因造成多种失效形式。  相似文献   

15.
对今后的模具技术,包括模具和压力机将寄予什么希望,这正是本文想展望的问题。在压力加工工厂中虽有时也自制的模具,但压力加工产品的好坏很大程度地依赖着压力机、加工材料本身以及压力油的改善。但无论怎么说,模具的好坏对压力加工产品的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的压力机配套换模小车主要针对8000t压力机的模具承重、定位要求高,需要自动换模而设计的.由于压力机的模具种类多、精度高、体积大,从而需要单独存放、保养,这就对搬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本文综合考虑到模具重量和压力机的换模精度,特别设计的一套适用于8000t压力机的换模小车和地基导轨,图1所示为小车俯视图,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塑料检查井模具型腔刚强度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模具底部壁厚、周围壁厚及注射压力等参数对模具型腔刚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参数对模具型腔应力、应变的影响程度均为:周围壁厚底部壁厚注射压力;模具型腔结构设计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底部壁厚20 mm、注射压力60 MPa、周围壁厚80 mm或100 mm。可为检查井注塑模具型腔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某大断面H13铝型材挤压模具经过短期服役后,模具分流桥根部发生断裂,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组织、化学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并观察了失效断口形貌。结果表明:模具失效原因是由于热处理制度不符合要求,H13钢的硬度偏低、屈强比小、模具的使用温度高、分流桥位置应力集中等因素造成的;建议控制模具使用环境,其最佳使用温度为500~550℃。  相似文献   

19.
冲压模具是保证零部件加工的重要手段。随着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冲压模具的数量、品种也快速增加。与此同时,冲压模具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给事故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也给企业也带来大的经济损失。合理的模具结构设计是解决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笔者提出了冲压模具安全性结构设计的方法。(1)模具导向结构设计根据《冷冲压安全规程》GB13887—92第7.2.5条规定,冲裁模具导向装置的导柱应装在下模座上,且远离操作者,导柱、导套在模具开启状态下不应互相脱离,或者脱离间隙不大于…  相似文献   

20.
副箱驱动齿轮类零件因为厚度厚、壁薄的特点,使得相应的锻造模具型腔也比较深且型腔壁较薄,成形过程中极易在模具壁薄处产生破裂问题,造成模具寿命不高,锻件成本居高不下。图1为我公司设计的某副箱驱动齿轮示意图,该齿轮锻件外径为φ140mm,总厚度91.6mm。该类直径小、厚度厚、形状类似法兰盘的零件,其模具寿命不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