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浅论中国的城市文化广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城市文化广场设计经验,阐述了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素及相应的环境设计,指出了城市文化广场环境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交通组织、周围建筑环境、街道以及周围整体环境方面分析了城市广场要营造的场所空间.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性化设计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和行为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对城市文化广场建设中的人性化环境设计进行探讨,提出了“人本化”的城市广场设计基本原理和手法。  相似文献   

3.
正该地质文化广场景观设计是一个集城市景观、地质文化、地域特色以及入口标志于一体的概念性主题广场。广场占地面积较大,着重体现以地质文化和地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广场。该广场处于山地,在广场设计中因地制宜地借鉴该项目所在地的区域优势,通过取景,造景,移景等方式,让该文化广场的景观设计凸显自己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特色。在设计地质文化广场环境艺术时精心保护和塑造本城市的景观特色,充分考虑广场景观的动态视觉效果和静态感官体验。静态的原生广场景观通过广场与环境一体化设计,利用中心建筑、轴线、对景等手法来创造静态视觉环境;动态视觉效果是利用人的行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建萍 《山西建筑》2010,36(14):33-34
以文化广场设计环境构思要素,对广场的环境设计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期使城市文化广场达到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优化城市空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结合城市经济与文化层次不断提高的现状,以平顶山鹰城广场为例,分析了鹰城文化广场的设计方法,阐述了广场设计应具备文化性、人情味、地方性及时代感的四重性,并指出城市的广场与绿地最能表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面貌,所以应充分重视文化广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甘肃省武威市武威文化广场设计的项目背景、设计思路、原则和手法的总结与分析,探讨了在城市中心商业区文化广场设计过程中,如何在确保人、活动、景观、功能协调统一的前提下,在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广场文化、休闲空间的同时,充分考虑利用地下空间开发提升地块的商业价值,合理利用广场的地下空间解决城市中心商业区机动车和自行车的停放问题,优化广场周边的交通状况,创造地上文化休闲与地下商业有机结合的多维立体广场空间。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含义,以沈阳小南天主教堂广场设计为例,从广场空间构成的形态与场所构成的文化内涵两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文化广场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以完善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玉溪市聂耳文化广场为例.根据广场设计结构的整体协调、空间形态的立体处理、人性尺度的追求和生态效益的重要性等方面。从城市设计和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广场的设计的几大原则。  相似文献   

9.
对城市设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云 《现代城市研究》2004,19(11):30-33
城市设计要做些什么?又怎样去实施?本文提出城市设计要与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对应,涉及成果纳入城市规划。本刊今年第7期,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齐康著文说:“城市设计是通过具体的建筑设计去实现的。”“城市设计应看作城市中的建筑设计和建筑中的城市设计,具体解释为每栋建筑的设计和实施都是城市设计的一个实践部分。”这就要问,当某个城市广场周围的建筑项目未定时,怎样去做这个广场的城市设计?问题又回到城市设计要做什么,做到何种深度,城市设计的成果图应包括哪些,怎样去实施?欢迎大家来稿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宁波东部新城中央广场与地下空间设计的布局与原则、设计构思以及设计要点的分析,探讨在城市中央广场与地下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在确保人、景观、活动以及功能协调统一的基础上,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文化广场和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1.
论文化广场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唐奕 《中外建筑》2000,(2):16-17
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整体城市到局部的地域、到细部处理都包含着城市设计的内容,如城市空间设计、文化广场设计、公园设计、建筑设计、细部设计、社区中心设计等等。不同的设计对象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及内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介绍城市中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相似文献   

12.
赵红梅  呼丽娟 《城市规划》2000,24(2):38-38,36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反映着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长春市文化广场正是利用这样一种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的一座城市中心广场,是长春市的城市标志之一.文化广场位于长春市城市中心区,总用地21.25ha,是我市能够满足市民游憩、文化、娱乐需要的高品位的城市公共空间.选址在原皇宫宫前广场,因其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独特位置与文化内涵而命名为"文化广场".广场规划是通过全国范围的招标形式确定的,于1996年竣工并向市民开放.广场建成后我们感到广场周围的建筑及环境与广场平面不相匹配,围合广场的建筑在建筑风格、建筑语言,特别是建筑体量等方面与历史建筑不相协调,尤其高层建筑与"皇宫"的叠加效果对历史街区的景观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市政府决定对文化广场周边建筑及环境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正是从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的设计观点出发,结合作者在江西省南城县市民文化广场方案设计的感悟介绍城市中文化广场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陈保金 《山西建筑》2007,33(26):61-62
指出了文化广场设计应与城市整体性环境相一致,探讨了城市文化广场设计的内涵,详细地阐述了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多种处理方法,以完善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最终达到城市整体性环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人·自然·城市——杭州市吴山广场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设计理念的纠偏:从当前城市广场设计的不足谈起   近年来,城市广场建设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从城市的领导层到普通市民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一方面反映了市民对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现实需要和对美丽宜人的生活环境的渴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建筑文化的渴求。纵观当前众多的城市广场作品,其中不乏成功的启示,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不足有:(1)政治象征与亲和力的不平衡。许多城市广场建设于市政府之前,谓之市民广场或市政广场,规模巨大,尺度惊人,它们更多地反映了政治的象征,而失之于对市民的亲和力。(2)日常生活行为的满足与重大事件的满足的不平衡。“大而空”的城市广场为极而少之的重大事件(集会、庆典等)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场所,而失之于对市民日常生活行为的满足。(3)“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不平衡。表现在不顾气候条件,片面追求“硬质景观”,而忽视绿地林荫之类的“软质景观”。(4)公共性空间与私密性空间的不平衡。表现在大多数城市广场缺少私密性的空间。   以上不足,反映了当前城市广场的设计理念的偏失,因此有必要对之进行重新梳理。在吴山广场的设计中,我们坚定了以人本信念、城市整体原则和设计结合自然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2 设计理念的深化:广场定位 2.1 现代城市广场的四要素   设计,总是涉及事物的功能、形象和涵义等内在属性。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物质环境中的特定元素,还有一个重要属性,即地点,或称环境。环境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前者指由一切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构成的物质环境,是显性的。后者指由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构成的人文环境,是隐性的。实际上,环境因素对城市广场的功能、形象和涵义等内在属性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笔者把环境、功能、形象和涵义并称为现代城市广场的四要素。 2.2 吴山广场区位(图1)   吴山广场位于杭州市旧城区南部,吴山北麓,延安路南端对景位置,周边配置展览馆、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建筑。整个规划区约8ha,其中广场用地约2.90ha。基地属不规划山地,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中部与西部较平坦,相对延安路高差为1.2~19.8m。 2.3 吴山广场的定位   城市广场的定位,其实就是对其环境、功能、形象和涵义的正确把握。定位的起点是对环境的分析。定位过程要求反映以人本信念、城市整体原则和设计结合自然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1)环境:吴山广场位于杭州旧城区南部,吴山北麓,延安路南端。南部毗邻“吴山天风”景区,“武林广场——延安路——吴山广场——‘吴山天风’景区”将成为杭州最富魅力的城市中轴。广场东侧,河坊街东段的中山中路、大井巷为传统商业步行街区。广场西南侧为市级旅游公建和住宅。   吴山是形成杭州“半是城市半是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形态的重要元素。又因吴山契入市区,而与市俗生活息息相关。独特的区位和杭州六朝古都的历史,赋予了吴山地区丰富的商业经济和民俗文化的内涵。有专家断言,吴山地区已成为杭州唯一能整体体现历史文化风貌的地区。吴山“路近、山低、石奇”,泉洞多,景观和旅游资源丰富。“吴山天风”作为新西湖十景之一,是以风景、古迹为基础,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为中心内容,集自然景观、吴越文化和杭人时尚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旅游区。景区内的城隍阁,高约40m,是杭州城市景观线中新的标志性景点,其地位与保NB13B塔、原雷峰塔相当。   (2)功能定位——集旅游、休闲与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城市级广场:功能对应使用。使用涉及使用对象和使用内容。使用对象反映于城市广场,就是广场的服务等级:如城市级、社区级和组群级之分。吴山广场作为杭州城市中轴的重要端点,将与轴线另一端的武林广场以及城站广场构成市区三个主要的城市级广场。从使用内容来看,吴山广场未建之前,武林广场载负了大多数的广场功能。然而广场周边道路(环城北路、体育场路)交通负荷极大,不利于大中型文化公益活动的开展。因此这类功能有必要向吴山广场转移,武林广场将主要以城市商业办公中心广场的形象存在。吴山周边交通量小,并富于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由此我们把吴山广场定位于集旅游、休闲与文化活动为一体适合市民活动的文化活动型广场。  相似文献   

16.
陈祺  丁砚强 《山西建筑》2014,(23):20-22
以礼县的两个城市广场对比为例,分析了创意文化广场的设计思路,指出将城市广场的生态设计和文化设计有机融合,其设计理念、设计手法以及成功经验对于建设其他城市绿色空间、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松明 《中州建设》2014,(23):42-43
提出文化广场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突出文化广场的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艺术美。探讨文化广场绿地布置的基本形式,以及植物与广场其他要素相互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6)
文化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存在形式,体现了社会文化多元共生的需求,是社会文化的一种物质积累和意义象征。使城市广场设计和周围城市环境达到协调与统一,是城市文化广场建设的目的和设计者追求的目标。全面进行考察研究才能更好地处理"艺术、自然、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使艺术更好地服务于人,形成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广场的文化内涵、与周边场所的空间协调等方面,介绍了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规划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20.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追溯广场的历史发展,以及对城市广场主要类型、设计原则等的分析,结合鄞州中心城区核心区文化广场设计,提出了创造城市广场设计特色的四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