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和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从盆地演化史来看,两盆地均经历了裂陷和裂后两大发育阶段。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发育始新统一渐新统湖相泥岩和渐新统半封闭浅海相泥岩两套主要烃源岩;存在始新统一下渐新统河流一三角洲相砂岩、上渐新统一下中新统扇三角洲一滨浅海相砂岩和台地碳酸盐岩以及中新统半深海一深海相浊积砂岩等3套主要储层,其中中新统半深海一深海相浊积砂岩储层是深水区员有潜力的勘探目的层,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从层位上看,下第三系以构造田闭为主,而上第三系则以岩性圈闭为主,发育大量油源断层、多个不整合面和大面积连通砂体,构成了良好的油气输导体系,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与国外已获油气发现的陆缘盆地深水区相比,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和相应的成油条件,目前南海北部深水区勘探程度尚低,有效勘探面积和勘探潜力巨大,因此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形势分析及对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了解及借鉴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经验,从而对我国正在开展的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有所启示,对当前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形势、面临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广泛调研,并进行了较深入分析。全球深水海域油气资源丰富,已成为当前热门的油气勘探领域。深水油气产量及所占比重不断增长,全球深水油气产量从1996年的不足2×108bbl油当量增长到2005年的14×108bbl油当量,全球深水油气产量占海洋油气总产量的比重分别由2004年的10%和7%,将增长至2015年的25%和12%。与此同时,随着深水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题,如油藏规模越来越小、油藏流体越来越复杂、作业海域环境越来越恶劣以及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分辨率3D地震技术、4C/4D地震技术、大位移水平井及分支井技术、智能完井技术、各种深水作业平台以及越来越智能化的海底生产系统等,正日益广泛应用于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中。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形势表明,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虽然面临各种难题与挑战,但因其丰厚的投资回报以及相关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其在世界各深水海域得以迅猛推进,尤其在大西洋两侧的西非沿岸、巴西近海和墨西哥湾深水区,并不断取得重大发现,成为全球油气储量增长的重要一极。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盆地具有与大西洋两侧盆地群类似的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亦应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最新的荔湾3-1-1井取得的重大发现亦证实了此点。南海南部周边国家在南部深水区已取得的众多油气发现亦表明我国南海南部深水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因此,应加快勘探开发的步伐,充分利用深水区丰富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3.
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总结了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和深水油气资源分布特征、我国深水领域油气勘探进展以及南海北部陆坡区、南海西南海域以及东海冲绳海槽盆地的深水油气资源前景。经过近100年的发展,浅海油气勘探开发高峰期已经过去,新增储量和产量逐渐向深水转移。世界上深水油气盆地主要为滨大西洋深水盆地群、滨西太平洋深水盆地群、新特提斯构造域深水盆地群和环北极深水盆地群,各深水盆地群油气勘探程度和成果差别很大。我国的深水区资源丰富,潜力很大,然而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勘探程度很低。但近几年来,我国无论是深水的油气发现,或是深水勘探装备和技术,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加快深水油气勘探的步伐,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深水海域油气资源丰富,已成为当前热门的油气勘探领域。深水油气产量及所占比重不断增长,全球深水油气产量从1996年的不足2×108bbl增长到2005年的14×108bbl,全球深水油气产量占海洋油气总产量的比重分别由2004年的10%和7%,将增至2015年的25%和12%。深水勘探是当前油气勘探成功率最高、效益最好的勘探领域。与此同时,随着深水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各种难题,如油藏规模越来越小、油藏流体越来越复杂、作业海域环境越来越恶劣,以及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四分量/四维(4C/4D)地震技术、大位移水平井及分支井技术、智能完井技术、各种深水作业平台以及越来越智能化的海底生产系统等,正日益广泛应用于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中。我国深水区为浅水区的延伸,与已取得众多成功发现的浅水区油气地质条件相似,油气成藏条件优越,配套良好,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最新的荔湾3-1-1井取得的重大发现亦证实了此点,因此,应加快勘探开发的步伐,充分利用深水区丰富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5.
国外深水油气勘探动态及经验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陆上和海上浅水区油气田发现难度的增大,人们的目光自然地就投向了深水区.尤其是在巴西坎波斯(Campos)盆地发现Albacora、Marlim等大型油气田以后,深水勘探更是不断升温,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最热的勘探领域;目前,除已形成的3个深水勘探的热点地区(西非、南美巴西的坎波斯盆地和墨西哥湾)外,大西洋两岸的挪威、英国、加拿大、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和纳米比亚、南非和阿根廷,地中海沿岸的埃及、以色列及土尔其,亚太地区的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尼等国家都在积极开展深水勘探或开发活动.本文简要介绍国外深水油气勘探动态及勘探经验.  相似文献   

6.
7.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新进展与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深水油气勘探已成为当今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巴西和墨西哥湾的深水海底盐下油藏的发现是深水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其储层距海平面5〖KG*9〗000〖KG*9〗m以上。通过对全球已发现深水油气藏的总结和对比分析,认为深水油气藏以发育在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油气藏为主,深水扇体等浊积体所形成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为辅,不同地区地质条件不同,成藏模式也各不相同。将南海北部深水区的构造演化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与国外已发现的深水油气藏进行了综合类比分析,认为在南海北部深水区具备形成深水油气田的地质条件和油气资源潜力,近年来在南海深水区也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突破。提出未来勘探方向可以借鉴墨西哥湾、南美和西非的成功勘探思路,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和浊积体沉积体系砂岩储层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国外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进展与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国外深水油气资源潜力,勘探开发进展、特点及基本经验,提出了发展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条件以及应采取的政策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进展与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世界深水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深水油气勘探已成为当今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和油气增储上产新亮点,也是当今海洋油气勘探必然发展趋势和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战略选区。南海陆坡深水区属我国油气勘探与研究的新区,处于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位置,从烃源岩、含油气储盖组合、圈闭及油气运聚条件等综合考量,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颇具油气资源潜力,其应是我国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战略选区和增储上产的现实区域。在以往研究和所获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围绕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以期促进和加快南海深水油气的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10.
全球深水油气资源丰富,勘探不断取得重大发现,国际大石油公司争相在这一领域施展技能,逐步把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推向更高的阶段.近几年,深水储量、产量双双攀升,在海洋油气储、产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大型深水装置需求旺盛,研发、建造活跃,深水勘探开发能力已成为国际一流大石油公司的重要标志之一,深水技术成为全球油气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我国南海深水资源也很丰富,中国石油集团应加快发展深水业务,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新贡献,建议:制定中长期油气开发计划,实施国际化海洋资源战略;组建专门机构发展业务,提升战略地位;与国际大石油公司、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建立战略联盟;重视技术创新和超前储备;制定海洋人才计划、加快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11.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主要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过渡期、漂移期4个演化阶段,发育了4套相应的沉积层序,并形成了巴西(坎普斯、桑托斯及埃斯皮里图桑托盆地等)和西非(尼日尔三角洲、下刚果、加蓬及宽扎盆地等)沿岸一系列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近年来,桑托斯盆地深水区发现了Tupi和Jupiter等多个巨型油气田,作为典型的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具有代表性的油气地质条件与分布规律可为其他盆地对比和借鉴。桑托斯盆地主力烃源岩为盐下巴雷姆阶—下阿普特阶湖相页岩和盐上赛诺曼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深海相页岩,储层包括盐下裂谷期的湖相碳酸盐岩与盐上浊积砂岩,南大西洋广泛发育的阿普特阶蒸发岩为区域盖层,同时这套蒸发岩对整个盆地的圈闭形成及油气运聚起着控制作用。结合该盆地发育的Guaratiba—Guaratiba/Guaruja/Ilhabela和Itajai-Acu-Ilhabela/Marambaia两个含油气系统与Guaratiba、Guaruja及Ilhabela等5个成藏组合特征,总结了桑托斯盆地大油气田的分布特点与控制因素,对比巴西与西非其他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南大西洋深水区盐下裂谷期沉积地层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可作为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南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构造演化、地层发育、成藏要素以及盆地勘探数据的对比分析,总结了两个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分布差异,并初步探讨了其成因。西非被动陆缘盆地油气资源量远大于南美东部被动陆缘盆地,前者油气主要赋存于盐上层序,以构造、构造-地层圈闭为主;后者以盐上层序为主,盐下次之,构造-地层圈闭居多。两岸被动陆缘发育的宽窄程度不同,西非大陆边缘宽、窄相间发育;南美东部则具中、南部宽北部窄的特点。总体上,西非沿岸盆地烃源岩品质及成熟度要优于南美东部沿岸盆地,且前者盐上多发育深水浊积砂体,油气运移主要受断裂的控制,以垂向穿层(盐岩)运移为主;而后者盐下碳酸盐岩储集层可能广泛分布,油气运移兼有垂向和侧向运移,油气运移受断裂、不整合和岩性多种因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3.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盆地新生代处于准被动大陆边缘的复杂地球动力学环境,具有被动大陆边缘拉张裂陷的基本构造地质属性及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南海北部准被动陆缘深水盆地油气运聚成藏地质条件与世界典型被动陆缘盆地深水油气富集区基本类似,但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因此,通过与世界典型被动陆缘深水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属性、油气地质条件及成藏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类比,系统剖析了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特殊的油气地质特征与运聚成藏控制因素以及勘探上的关键地质地球物理问题,同时通过类比亦获得了一些有关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深水油气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全球未来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海洋深水区已成为很多国家的战略要地。相比于陆地和浅水区而言,科学技术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通过对深水油气地质特征、勘探技术(地震技术和非地震技术)和开采技术(立管技术、开发井钻井技术及完井采油技术)发展现状的系统调研和深入分析,结合主要国际石油公司的发展规划、近年召开的国际著名油气会议和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取得的试验成果,总结归纳出深水油气科技四大发展趋势,同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边缘是全球油气最富集的区域之一,研究其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有助于指导下一步的油气勘探。为此,基于8个沉积盆地近60年的勘探成果资料,分析了各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和油气分布特征,发现该区油气田呈"近岸油""远岸气"有序分布,指出这一分布模式主要是受烃源岩和热演化程度的共同控制。进一步依据"源热共控"论,深入探讨了烃源岩的成烃规律和成烃模式,并指出了下一步的勘探方向。结论认为:①北卡纳文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即中—上三叠统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泥岩、下—中侏罗统海相/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泥岩和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海相泥岩,而布劳斯和波拿巴盆地主要发育2套烃源岩,即下—中侏罗统海相/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泥岩和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海相泥岩;②该区大地热流值从近岸带向远岸带增大,局部存在异常,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随埋深增大而增高;③从近岸带向远岸带,有机质存在从生油向生气转化的趋势,未来找油的主要领域应在近岸带,找气的主要领域在远岸带,该区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中部普遍发育超压。泥岩中超压的形成主要是有机质生烃作用引起的。超压泥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超压界面与R0演化密切相关,超压系统气测显示活跃.表明为晚期超压。砂岩中的超压形成机理主要是泥岩中生烃作用形成的超压由于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降低,不能在浮力作用下运移,而以活塞武运移的方式运移,其克服毛细管力、自身重力和静水压力所产生的压力系统。随着超压的增强,达到上覆盖层的破裂压力.盖层发生水力破裂,流体产生穿层的幕式运移,在浅部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7.
地壳应力场和密度场资料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据卫星轨道摄动测量结果反演的地壳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密度场资料,可圈定油气区域构造圈闭和储集油气的低密度层。计算绘制了闽江口扇形洲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密度卫星遥感图,图上显示出东海近海闽浙中拗陷含油气带与温东丽水油气构造带相接,敖江口官岭与闽江口川石储岛沥青苗等迹象都在此范围内,在闽江口扇形洲东部沿海沙泥沉积区,邻区东海宽长带深厚海沙软泥沉积区及本区北部罗源湾,用大地电磁CSAMT检测到1000-3000m深度范围内的低阻率地层,与本区卫星遥感图图低密度场相符。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天然气特征及成藏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气藏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区天然气可以分为3种类型:油型气、煤型气和混合气.不同类型的天然气,其组分、碳同位素和轻烃特征各异,并且分布区域和层系也表现出差异性.含油气系统控制了天然气藏的地理分布;圈闭条件控制了气藏的类型及规模;盖层条件控制着天然气藏的层系分布;疏导体系控制着天然气的运聚.认为玛湖背斜、玛北背斜等大型构造具备形成大型气田的条件,应作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对象;中拐凸起北斜坡及五八区是目前最现实的天然气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9.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油气运移与聚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金湖凹陷烃源岩及已发现的油藏原油物性的纵横向变化规律,总结出不同地质环境下的油气运移方式及油气聚集的规律。研究得出金湖凹陷地面原油物性变化能很好地反映油气运移的方向,运移系数可以反映油气侧向、垂向运移的程度,定量地得出主要运移方式。  相似文献   

20.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近海盆地区是世界关注的油气产区和投资热点地区之一,但目前为止的油气产出主要集中在Walvis Ridge以北的盆地区(北部盆地区),而以南的纳米比亚盆地区只发现了一个Kudu气田。从西非被动边缘的构造演化历史、边缘结构特征等方面,通过纳米比亚盆地与北部产油气盆地间的比较,对纳米比亚近海盆地区的油气勘探前景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综合分析后认为,纳米比亚近海盆地区油气勘探没有大的突破的主要原因是受政治影响、勘探程度低及公布资料较少、研究程度低。从边缘演化特征来看,纳米比亚盆地区裂谷作用及海底扩张方式、边缘结构等与北部盆地区十分相似,只不过时间上略早。南、北盆地区都经历了前裂谷期、同裂谷期、过渡期和后裂谷期等几个发育时期,形成了类似的构造—沉积组合,发育类似的烃源岩层(除与北部盆地区类似的烃源岩层外,纳米比亚边缘Karoo期前裂谷期沉积可能也是潜在烃源岩)。成熟度和热史模拟认为,纳米比亚边缘离开海岸线一定距离内油气成熟度达到中、高度,具备了油气生成条件,而储盖层及对西非产油意义较大的蒸发岩也较发育,漂移期地层中发育的重力滑动构造可形成大型构造圈闭并对漂移期浊积岩分布有控制作用。综合分析后认为,纳米比亚盆地区与北部盆地区具十分相似的地质背景,具备了形成油气的条件,应加强勘探与研究工作,而纳米比亚近海盆地离开岸线一定范围是油气勘探的优选目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