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药食同源”与食物“四性” 中国传统医学最重要的一项主张就是“药食同源”,认为有些药就是食物,而基本上食物都具药性和药用价值,通过“食补”、”食疗”治疗某些疾病.比吃药好得多。由此,也将中医理论中药物具有“四性”、“五味”的观点引入到人们的日常饮食中,认为食物同样具有“四性“、“五味”.每一种食物性味的不同.对人体的作用也就不同。因此.人们有必要了解不同食物的性味,以便“辨证“饮食,才能够适当搭配,  相似文献   

2.
所谓饮食养胎法,指按照孕期的不同阶段调剂孕妇的饮食。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医家徐之才曾著《逐月养胎法》,今已佚失,其部分录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中,此法至今仍为专家借鉴参考。 饮食逐月养胎内容的简要准则如下:妊娠初期(1-3个月),强调“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麦,毋食腥率”;妊娠中期(4-6个月),食宜稻粳,羹宜鱼雁”,“其食稻麦,其羹牛羊,和似茱萸,调以五味”,并“无大饥,无甚饱,无食燥”,“食宜鸷鸟猛兽之肉”、“调五味,食甘美”;妊娠后期(7-9个月),“饮食避寒,常食稻粳以密腠理”,“无食燥物,无辄失食”,“饮醴食甘”。  相似文献   

3.
雁群 《烹调知识》2013,(1):24-25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但如果食之不当,就会造成饮食失衡。中医认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于它们本身具有的若干特性所决定的。中医养生学在饮食养生上讲究四气五味。四气又称四性,是指寒、凉、温、热,五味指甘、酸、苦、辛、咸。中医合称"四气五味"为"性味"。食物性味不同而功能各异,人们选择食物时,尤其是进行"食补"时,就得根据各种食品的性味合理选择,因人施补。《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中医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人们知道各种食物的性味后,就可以依照中医这一原则合理选择食物。从历代中医食疗书籍所记载的300多种常用食物分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世上的人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强盛,更无不希望个人身体强壮。但食足才能民壮,民壮才会国强。这是因为,食物是人养生活命的物质基础,半日不食则气少,一日不食则气衰,长时间乏食则病生。因此,自古至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无不兢兢业业地研究饮食营养科学。我国几千年来更是对人民的吃饭问题,给予十分的关心和重视,并在饮食营养科学方面,创立了有关饮食营养的完整的基础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精湛的食物烹调技术、卓有成效的食养、食治方法,特别是饮食方面的五味(甜、酸、辛、苦、咸)调和,更是名扬中外,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5.
用食平(?) 这个观点是唐代孙思邈提出的。见于《备急千金要方·食治篇》。他说:“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 孙思邈认为,人体健康,主要应由食物来调养,即使生了病,也首先应考虑食养、自治的办法。他为什么要写“食治”篇,在于两个原因:一是普通老百姓不知饮食之物也有利弊,需要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他说:“未有不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难识。余慨其如此,聊因笔墨之暇,撰五味损益食治篇,以启童稚。庶勤而行之,有如影响耳。”二是一些医生忽视学习饮食知识,实在是悲哀。他说:“夫为医者当领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相似文献   

6.
1宜和忌偏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指出五味对五脏各有其亲和力。不同口味的饮食,药物入胃以后,各择其所喜脏腑而先归。因此,长期偏嗜某种食物或眼用某种药物会引起某一脏气偏胜,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疾病丛生甚至夭折的不良后果。《素问·五脏生成篇》作了具体论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指出多吃咸味,能使血脉流行凝涩不畅而使肤色发生变化;多吃苦味,  相似文献   

7.
五味,通常指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周礼·天官·疾医》中载:“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味:醢、酒、饴蜜、姜、盐之属。”《吕氏春秋·本味》中记载:“五味三材。五味,咸、苦、酸、辛、甘。”此外,还泛指多种味道。《墨子·七患》云:“五谷尽收,则五味尽御于主。”饮食中的五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且食物的味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如果调配得当,可以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咸味,主要来源于食盐中的氯离子。食盐是人体氯和钠的主要来源之一,吃咸食可以调节细胞和血液之间的渗透压平衡及正常…  相似文献   

8.
健康轻食风     
阿笑  彭元 《食品与药品》2006,8(11B):72-72
近期,一种饮食风逐渐兴起,即少食多餐.在三餐之余选择性地少量进食.以调整肠胃,使身体健康 。这正符合了国际饮食“轻食”的潮流,所谓“轻食”的含义很广.食物是低热、低脂的;吃的分量要少;食物制作过程简单便捷,既可以在外面吃.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吃的时候.要保持轻松的心情……  相似文献   

9.
雁鸣 《烹调知识》2001,(3):50-51
饮食保健是在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合理的食物调配,以达到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延缓衰老的一种方法。它包含应用食物来调理和治疗疾病,以及通过膳食的调配,达到维持健康、益寿延年的目的。它是“食治”、“食疗”、“食养”和“食补”的综合体。 饮食保健的形成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源”之说。原始人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发现了  相似文献   

10.
食疗,也称“食治”、“食医”,根据病情运用饮食进行治疗和调理。在《备急千金要方》卷26中就有食治门,搜集《内经》至唐以前的食物疗病记述,为著名的食疗专论。  相似文献   

11.
兰群  曾颖 《中国食品》2023,(22):118-121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9月开学之初,笔者巡视幼儿午餐时发现某班级的幼儿正在玩山楂食物的棒柄,保育员老师及时提醒幼儿将棒柄扔到食物渣盘里,并告知其这样做很危险。在另一个班级,也有幼儿正拿着山楂棒棒糖边吃边玩,而餐盘中的山楂片却很少有幼儿选择。饮食行为并不是单一的进餐活动,在食知、食趣、食礼、食操的过程中,渗透着多领域的教育内容,“山楂事件”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饮食助眠     
睡眠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很重要,如同空气、水、阳光和食物一样,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那么,失眠了怎么办呢?不妨试一试饮食调理的方法。失眠患者平时的饮食原则是宜多食清淡菜蔬、水果等植物性食物及乳制品,忌辛辣热性刺激之品,少食油腻、油炸之品;同时食勿太饱,以不饥为度,尤其晚餐更应如此。下面介绍几种饮食助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中医自古便有"药食同源"的说法,顾名思义就是有些食物同样也是药物,二者之间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划分。在古代许多医学家就已经将中药的"四性"、"五味"这一理论运用到食物当中,并且认为每一种食物也同样具有"四性"、"五味"。在《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就曾经提到过"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  相似文献   

14.
饮食助眠     
睡眠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很重要,如同空气、水、阳光和食物一样,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那么,失眠了怎么办呢?不妨试一试饮食调理的方法。失眠忌者平时的饮食原则是:宜多食清淡菜蔬、水果等植物性食物及乳制品,忌辛辣热性刺激之品,少食油腻、油炸之品,同时食勿太饱,以不饥为度,尤其晚餐更应如此。下面介绍几种饮食助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周建新 《美食》2007,(5):68-68
人体有心、肝、脾、肺、肾五脏,食物有酸、甘、苦、辛、威五昧。人体的五脏对五味各有所喜。此乃中医所讲的“酸入肝、甘入脾、苦人心、辛入肺、咸入肾”的五味八五脏理论。中国烹饪讲究五味调和.和是饮食之美的最高境界。合乎时序为美。古人要求“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成.调以滑甘”(《礼记》),以适合人体四肘之需。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则提出“夏宜增辛减郁苦”。他认为夏季心火当令,而苦味入心,苦多则助心火而伐克肺金,为防止肺气受伤。故多吃辛味.以补肺气。但这未免有些机械,现实生活中.还是以甘寒清凉为主,再适当加些清心火的食物,以防中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谷悦 《中国食品》2014,(2):94-95
谷类作为中国人的传统饮食,几千年来一直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在我国的膳食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俗话说“五谷丰登,年年有余”。“五谷”指的就是稻、黍、稷、麦、菽。《周礼·天官·疾医》中说“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见这“五谷”有着丰富的营养。  相似文献   

17.
鸡肋的启示     
曹操杀杨修,因为他太聪明,聪明得将曹操比了下去。根据口令“鸡肋”动摇军心,也是罪名之一。其实,杨修原话是“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是啊,一种食物,既已食之无味,弃之有何可惜?这才是中国人的饮食观。管它有没有肉,好吃才有价值,无味就没有价值。因为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味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以  相似文献   

18.
杨红  双福 《烹调知识》2014,(10):36-47
《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食,寒衣服。”根据秋季津亏体燥、易致津伤肺燥的特点,秋季饮食养生宜生津润燥、滋阴润肺。常用食物:秋梨、甘蔗、银耳、百合、山药、花生、杏仁、苹果、蜂蜜、猪瘦肉、鸭肉、牛奶等。饮食宜忌:直食甘寒滋润的食物,以利生津养肺。不宜食辛热香爆类的食物,以免助燥伤津。  相似文献   

19.
《美食》2014,(6):78-79
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心之所想,“鲜”是全世界食客们孜孜以求的复合味觉体验,它既在“五味”之内,又超越“五味”,是“五味”的调和与平衡,也是全球饮食最平常又最玄妙的境界,更是中国人在为人处世、甚至在治国经世上所追求的完美状态,所以“鲜”也是人类对生活的理想和非凡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祖国医学讲究食物的性味。其实,医食同源,药食同行,两者都讲究才有利于祛病健身。中医根据食物的性质,将其分为寒、热、湿、凉、平;根据食物的滋味,又将其分为甘、酸、苦、辛、咸五味。然后再根据人的体质和疾病的性质,来合理地安排饮食。这样,既可防病治病起保健作用,又能增加营养,促进食欲,不失为养身之妙法。常见食物的性质及功能: 温补类:牛肉、羊肉、狗肉、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