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入手,分析室内设计过程中造型及形态符号的应用,深入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及内在联系。从二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进一步诠释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是营造传统的文化室内环境的必要手法和方式。现代室内空间里各种造型、装饰、陈设等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这些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以科学技术为依托、文化艺术为内涵,它的发展往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元素植根于人们的意识中,经历史沉淀,不可回避地显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0)
世界不同文化的日益交流促使了影视作品的传播,也由此诞生了字幕翻译。字幕翻译作为翻译领域的一个特殊分支,其时空限制和观众的接受性决定了它与其他翻译的显著不同。本文将以《破产姐妹》中的部分字幕为例,浅析字幕翻译中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字是交流思想、承载语言的符号,而人是符号的动物。在当代公共景观设计活动中,文字符号以不同的形式和尺度出现,体现了当代公共景观的多元化特质。文字符号作为一类景观要素贴切地表达了景观审美的新动态。文章解析了国内外优秀的公共景观典型案例,总结出四种主流的文字符号景观表达方式。揭示了这些文字符号作为景观要素的外在形式与内在含义之间的关联,旨在引发人们对于当代公共景观文化的新思考和景观语言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79-84
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而文字符号的本质是任意性、社会性、心理性和文化内涵。由文字符号将意象物化以及从物化意象还原本初意象都涉及到这个本质。鉴于民族文化间的差异,相同的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中所形成的主观意象是不同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可能弄清与历史典故、民族特色、宗教习俗等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谨慎处理各种特定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5.
斗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独有构件,它的起源、演变和发展都历史悠久,构造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纯粹的支撑到集美学和力学为一体.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中已经鲜少能看到斗拱这个传统构件,但斗拱作为中国建筑的文化符号,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现代设计应用中发挥着其自身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5)
商务英语中的翻译不同于普通英语翻译,它不仅包括各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还涵盖了对事物认识、风俗习惯、地理位置、和心理特点上的差异转换,更涉及不同目标语言的商业文化间的内涵,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要在商务特征的基础上,充分掌握文化差异,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契合点,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策略相结合来减少文化差异对翻译效果的干扰,为商务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必要的翻译保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7)
本文对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符号了解程度进行调查。设置了包含象征性、生活、艺术、思想四个类型的15种中国文化符号的问卷,选取辽宁省内三所大学对外汉语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填写他们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国的符号和最喜欢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结果呈现出了对外汉语留学生对这些符号的不同的认知和好感度,本文重点对文化符号的认知和态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在个体、社会和生产这三个维度来讨论建筑记忆中的心理、文化和符号生产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指出,现代性带来的观念话语创造了新与旧的两分结构,也由此形成了求新美学和恋旧美学的对立依存状态,后现代的符号生产高度利用了喜新与恋旧的文化矛盾,并使得主体的记忆走向了"拟像"的虚拟符号。当代中国的建筑记忆正是话语与生产两个维度在不同条件下共谋而成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0)
在首饰设计中,身体形象作为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符号,一直被设计师作为一种独特的设计元素运用在首饰设计中,而这些身体符号蕴含不同的意义,本文将其分为宗教性、神话性、文学性、职业性、观念性这五种属性进行分析,探究首饰中身体形象作为一种符号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
汉语中的四字格有着独特的文体美学价值,而概念隐喻则是隐喻研究的认知转向。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三国演义》及罗慕士英译本中四字格的概念隐喻作为语料,试图分析这些概念隐喻在英译过程中的难点及其翻译策略。本文发现儒家的仁、义、忠、孝、悌等思想,以及典故、宗教、物质、体验等文化因素使得《三国演义》中的四字格概念隐喻独具魅力,但同时也构成了跨文化翻译中一个很大的难点。罗慕士有效地通过对应翻译、直译、释译、注释、意译等翻译策略对这些概念隐喻进行了忠实而生动的翻译,使得西方的读者也能领略到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及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