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
《简·爱》的作者是英国19世纪的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本论文着重分析了女主人公在盖茨海德—落伍德—桑菲尔德—圣约翰家—重返桑菲尔德这几个阶段中心理成长的过程,并深刻解读了每个阶段心理成长的原因。对女主人公心理成长过程的探讨,使读者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时代背景和成长经历对心理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当代年轻人了解自己成长因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8)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创作的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贞贞在遭受日寇凌辱后忍受着灵与肉的双重折磨从事抗日工作的故事。本文试运用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以女主人公"贞贞"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心,探究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挖掘人物关系背后的深层寓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0)
美国黑人女作家赫斯顿的经典著作《他们眼望上苍》通过女主人公珍妮的三段婚姻经历,展现了黑人女性努力寻求自我声音,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自我发现之旅。本文从弗莱原型批评理论出发,对小说中的人物、结构和意象进行圣经原型解读,探索女主人公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成长经历,进而给黑人女性的觉醒以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1)
《呼啸山庄》是一部经久不衰的小说。从某种程度上说,卡瑟琳的双重人格是其本我、自我乃至超我矛盾相互调和与斗争的结果,这也是造成她悲剧结局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角度探讨女主人公卡瑟琳的悲剧,以期让读者从另一个视角解读小说,挖掘小说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23-26
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公认为是虹影的代表作。通过对女主人公六六的精神成长过程的叙写,作家显露出了女性主义的创作倾向,而这和作家的个人体验,所受政治的影响,以及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有关。小说中偏见和洞见共存,显示出了一种"虹影式"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6):290-291
《闻香识女人》和《成长教育》两部艺术性和思想性高度融合的经典电影,获得多项奥斯卡奖。本文从成长角度解读主人公查理和珍妮在面临各种困惑和迷茫,经历挫折和考验后,最终顿悟并实现自我成长的心路历程。漫长的人生道路会面临许多困难和诱惑,但生活没有捷径,选择正确的道路需要智慧和勇气。父母、朋友、老师和长辈及时的指点迷津对青少年做出正确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9)
成长小说是描写主人公从少年成长至青年的过程中人格的形成以及生活轨迹的小说。资本主义登上历史的舞台的同时人们也逐渐从封建社会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但是,人们在切断了和固有的封建社会的联系后也渐渐失去了在原本社会中存在的归属感,变得孤单起来,丧失了在原本社会制度下所拥有的安心感和归属感。由此而产生了孤立的个体凭借自身的力量探究人生寻求自我价值的种种现象。也就是说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进行"人格形成"的过程。以此为主题进行探讨和描写的小说就是所谓的"成长小说"。成长小说是以"心智的成长"为主题从而进行研究的小说形式,在世界文坛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并且受到很高的重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到来,愈来愈受到西方文化及文学方面的影响。近现代的成长小说的创作及研究也开始受到了瞩目。在诸多作品中下村湖人的《次郎的故事》是一部描写主人公本田次郎在幼年时期被领养以及幼年到青年期的精神成长过程的小说。这部作品包含着浓厚的自传色彩,整部作品讲述了主人公十分渴望母爱的同时又充满着反叛的情绪,在成长的过程中同自身同社会的各种矛盾的纠结与挣扎,是成长小说中的典型的代表作。本论文采取重文本分析,美学诠释的日本文艺学研究方法及比较文化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本研究的范围,锁定在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成长小说"这个领域和日本及作为背景的西方的成长小说,整部论文研究的重点,放置在对日本成长小说内容层面所进行的分析。内容则按照脱离贫困、跻身上层社会、确立个人价值体系、追求艺术之路等分类来进行分析从而比较出日本成长小说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意识流在文学中的应用已经达到纯熟的地步。成长小说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意识流在成长小说将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随着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意识流也从混沌到逐渐清晰。当主人公与外界交流以理性思考占主导地位时,意识流性质的描述适当消失。同时,当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历顿悟而成长时,意识流则再次充盈于这些顿悟之中。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
《飘》的创作凝聚了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心血,它一经面世,立即轰动美国,其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女性形象。本文主要分析郝思嘉复杂性格所形成的原因,最后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切入,以求对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思维方式和生活理念等方面有较为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0)
本文主要是对《皇帝的孩子》中布狄的心理成长过程进行分析,运用弗洛伊德关于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理论来分析布狄的心理变化过程。布狄从最初"自我"时的迷茫,再到经历9·11之后获得重生,收获了真正的"超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