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1)
吟诵作为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吟诵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文章主要通过以吟诵的现状为起点,探讨吟诵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应用,并且提出吟诵在教学中的要求和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最后通过吟诵教学对于老师的要求和普及吟诵的必要性来总结吟诵对于中华文化传承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2)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将吟诵教学运用到初中古文课堂中,能使学生更容易陶醉在古文学习的美妙境界中,其身心也能获得有效的陶冶。主要对"吟诵教学在初中古文教学中运用的方法"这一主题内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
朗诵是基于理解的声音呈现,其要点是"口诵心悟"。具体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吟诵青春"专题的教学中,应把握两个基本要求:第一,强调经历与参与。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第二,重视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0)
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酝酿出了众多文人诗词。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瑰宝,在我国有着不一样的历史地位。而吟诵作为读诵古诗词惯用的方法,不仅可以切实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和诗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而且能够将古诗词文化一代又一代地吟诵下去,生生不息。现如今,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还存有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进度。而将吟诵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较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0)
<正>吟诵作为我国诵读古典文学作品特有的方式,是作者创作、推敲诗文的重要手段,也是读者学习、欣赏诗词文赋的最佳途径。那么,是否可以将传统吟诵引入小学古诗文课堂,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吟诵是一种古老而又陌生的事物,真正见过吟诵、能够吟诵的人已经很少,更不用说年仅十来岁的小学生了。但是,当我把吟诵和古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
吟诵这一原本为我们本民族语言所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却被我们的语文课堂搁浅了百年之久,且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倡导吟诵,绝非私塾教育模式的简单回归,而是将其部分地移植于我们的课堂,以吟诵唤醒热情,借吟诵潜心揣摩,倚吟诵掌握方法,用吟诵巩固提升,提高古诗文诵读的力度,同时使之与教师点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1,(12)
<正>中国诗歌历来有着朗诵的传统,古典诗歌尤其注重吟诵。虽然现代诗歌相较于古典诗歌表现出对“押韵”现象的反抗,但至1920年代中后期,现代诗人们又呈现出了对于节奏、韵律等诗歌形式的重视,这为诗歌朗诵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37)
古诗词朗诵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口语训练中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及重要的现实意义。着重对古诗词朗诵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分析,通过阐述古诗词朗诵对中学语文口语训练教育的积极影响,提出基于古诗词朗诵的口语训练教学优化策略,以期为中学古诗词教学和口语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5)
<正>诗者,歌也。最早的诗歌是人们在劳动中喊出来的,那么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用自己有声的语言,来加强对诗歌的理解。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宋代著名学者朱熹曰:"余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朗读非常重视,他认为:"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方法""不朗读,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可见,朗读是诗歌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读懂诗歌,把握内涵,体味情感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似乎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2)
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中音乐作为综合性艺术,其丰富的教学内容需要多样化的教法,音乐教师要不断学习探究,才能将音乐教学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受学生欢迎,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音乐艺术人才。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笔者在高中音乐鉴赏、歌唱模块教学实践中通过实例概括出七种不同的情感激趣教学法:故事引导法、图片展示法、演示法、情境赏析法、提问法、朗读朗诵歌词法、对比式节奏互动实践法,来提高音乐教学效率,以提高自身音乐教学水平,与音乐教育工作者相互学习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