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3,(23)
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派"文学悄然崛起,对当时左翼文学主导下的文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多数"京派"作家都曾接触过一些宗教思想,他们的作品中也常常流露出一些宗教观念。朱光潜作为"京派"代表人物之一,熟谙禅宗思想,对历史上文学与禅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其文学创作中也常常有意无意地渗透着禅的智慧。本文主要着眼于朱光潜文学方面的作品,对其中的禅宗思想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6):25-2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京派小说家代表人物,《边城》是其集大成的作品之一。从《边城》看沈从文,解读沈从文于《边城》中的精神世界与精神理想,这种精神尤其通过他小说中"城乡"二元因素的冲突与对立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陈雯 《建造师》2008,(2):56-58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20世纪30年代初,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她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此外,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做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未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3)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交往经历一直让人遐想,尤其是两人在英国的初次相会,被后人写出了无数故事。但是真实历史中的徐志摩与林徽因却没有那么多浪漫情节发生。由于"八宝箱"中徐志摩《留英日记》的丢失,考证徐志摩与林徽因究竟有没有在康桥大学见过面变得困难重重。事实上,现有传记、亲友回忆中都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二人的"康桥之恋"。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1,(1):139-140
张炜是中国当代产量最丰富、创作成就最高的本土作家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然而他在英语世界传播的小说却寥寥无几。本文基于张炜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事实,借用社会学理论体系中"资本"的概念,分析作家本人对出版社赞助/运作模式和译者翻译过程的资本介入,探究张炜小说在英语世界译介效果的成因。研究发现,在"还原民族性和本土性""翻译故事还要翻译语言"等要求下,作家张炜从版权输出合同签订,到原文本甄选,再到对译者选择、译程把控直至最后的译文审校鉴定,都有绝对的操纵。这使得其作品译介迟缓,甚至相当一部分译介项目半途而废,无缘读者,因此张炜小说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始终有限。以上结论可以作为审视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场域的镜鉴,为中国文学"走出去"这一议题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7)
老舍和张爱玲的小说中"鞋"意象的多重涵义,既是两人对传统文学中"鞋"意象内涵的继承,更是对其意旨的拓展。他们小说中的"鞋"意象既是相似的,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2)
西方现代文学的一个趋势是把真理问题转换为美学问题,法国当代作家乔治·佩雷克的小说《生活使用说明》提供了讨论这一现象的典范性的例证。这部小说一方面许诺用真正现实主义的方法来描绘现代城市生活,另一方面又以"元小说"的方式颠覆了对外部世界的指涉,导致文本充满歧义,无法被还原为某种确定的真理。在文学现代性的背景下,作品的内部"合目的性"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文学的外部价值,文学被认为是一种享有特权的、无须在真理问题上有所决断的话语方式。不过,按照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的"文学场"观念,文学在发扬自律的审美逻辑时,还应该超越这种逻辑。换言之,文学应该超越"文学场"和"真理"的二元对立,并且作为这种超越过程的一种历史形式而存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6):67-69
中世纪德语文学中的笑话(Schwank),亦称作滑稽戏、滑稽剧,与现代通俗意义上的"笑话"不同。虽然笑话同大部分中世纪德语文学一样常被人遗忘,但无论是德语文学第一部笑话集《阿米斯牧师》,还是其"继承者"、被视作"小说"文学体裁开端的《蒂尔·欧伦施皮格尔》,均在德语文学的长河中散发持久的醇香,对后来德语文学的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
小说是通过对具体情节的描写、书中人物关系之间的冲突来讽刺、歌颂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在汉语言文学体系中,对文学样式具体分为四大类别,分别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而在其中,小说是四种文学样式中传播范围最广、对读者鉴赏能力要求相对较低的文学样式,根据其丰富的剧情情节、完善的故事背景、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共鸣等优势特点,深受各年龄段人民的喜爱。本文对汉语言文学中的小说鉴赏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小说鉴赏的方式、鉴赏具体内容以及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5)
《林海雪原》是"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八部经典长篇作品"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的一部,描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小分队在东北地区剿匪的故事,作者曲波依照其自身经历创作而成。作为"十七年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其创作基调是宣扬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至今仍使读者有着强烈的阅读快感,得益于作者借鉴并采用了中国传统小说中的"五虎将"模式,在创作模式中融合了浓厚的民间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