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Planning》2016,(16):25-28
目的:探讨危重手足口病儿童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患儿病情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危重手足口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患儿NT-proBNP水平分为观察组(NT-proBNP>550 pg/mL)26例和对照组(NT-pro BNP≤550 pg/mL)42例。比较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分析NT-pro BNP对患儿生存的预测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实验室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水平550 pg/mL为界值时预测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危重手足口病患儿入院血清NT-proBNP水平对严重并发症和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入院血清NT-pro BNP>550 pg/mL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极易发生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患儿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69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入住PICU后1 h内(治疗前),6、12、244、8 h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并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26例儿童(对照组)作对照。比较脓毒症组中有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与无MODS者、存活与死亡者的血乳酸水平,并分析治疗前不同程度血乳酸水平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脓毒症组治疗前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78±2.55)mmol·L-1vs(1.12±0.27)mmol·L-1,t=15.8、P〈0.001]。脓毒症组有MODS者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无MODS者[(8.22±1.56)mmol·L-1vs(3.34±0.85)mmol·L-1,t=11.0、P〈0.001];死亡者在各个不同时期血乳酸水平都明显高于存活者(P〈0.001);存活的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后血乳酸水平逐步下降,在治疗48 h后基本恢复正常;而死亡者的血乳酸水平持续升高。治疗前正常(〈2.0 mmol·L-1)、中(≥2.0~3.9 mmol·L-1)、高(≥4.0 mmol·L-1)血乳酸水平的患儿,病死率分别为13%、22%、39%,血乳酸水平越高其病死率也随之升高。结论早期常规动态监测脓毒症患儿的血乳酸水平变化有利于临床评估病情、评判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2):151-152
目的:探讨ICU重症伴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重症伴休克患者58例,患者入ICU后进行常规救治,并监测血乳酸水平,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比较两组各乳酸指标(主要包括入ICU血乳酸值、乳酸峰值、乳酸清除率等);全部患者根据6 h乳酸清除率分为低清除率组和高清除率组,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及病死情况。结果:死亡组患者入ICU血乳酸值、乳酸峰值明显高于存活组,6、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 h乳酸清除率分组,低清除率组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高清除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血乳酸水平与预后有密切关系,血乳酸水平监测对判定病情、指导治疗、评价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9):39-40
目的:对乳酸水平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在评估脓毒症预后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存亡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43例和死亡组19例,对两组患者的乳酸水平和早期乳酸清除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死亡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6 h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6 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生存组,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较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之间为正相关(r=0.382,P<0.01),6 h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之间为负相关(r=-0.457,P<0.01)。6 h乳酸清除率<10%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6 h乳酸清除率≥10%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酸水平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0):102-104
目的:探讨前瞻性管理在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本科住院的重症手足口患儿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科治疗的110例重症手足口患儿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前瞻性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抢救成功率为96.4%,对照组为8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2.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管理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提高了护士对手足口病抢救护理的整体水平,可明显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1):138-13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危重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断和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共433例,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统计治疗后患者情况。结果:患者白细胞计数平均(14.1±6.9)×109/L;血糖平均(8.4±5.3)mmol/L;Pa CO2平均(28.9±8.3)mm Hg;CRP平均(6.89±10.1)mg/L;疗效有效率为86.8%;使用呼吸机时间平均(6.5±2.1)h;病情未见变化甚至恶化的患者有57例(13.2%)。结论:机械通气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该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综合评估法和评分评审过程,以某铁路建设项目某标段投标为例,阐述了Excel表格在综合评估法评分评审中的应用,指出应用Excel表格,简化了评标的评分评审工作,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4)
目的评价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及APACHEⅡ评分联合监测对脓毒症患者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探索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方法回顾分析入住ICU的严重创伤患者137例,检测血清Lac、PCT并行APACHEⅡ评分,用ROC曲线及生存分析法评估联合监测3项指标诊断脓毒症及预后的价值。结果 137例患者中脓毒症患者57例,脓毒症患者第1天血清Lac、PCT浓度及APACHEⅡ评分均较存非脓毒症患者升高(P<0.05)。血清Lac、PCT及APACHEⅡ评分联合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总面积分别为0.809(95%CI:0.738~0.881)、0.909(95%CI:0.859~0.959)、0.830(95%CI:0.760~0.900),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25μmol/L、1.8 ng/m L、8.5分。制定联合评分后,2分及以上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95%CI:0.853~0.967),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92.5%。联合评分1~3分之间28天死亡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Lac、PCT及APACHEⅡ评分联合评分能有效的早期诊断脓毒症,并可有效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6):60-61
目的:分析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106例,死亡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并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性,分别检测患者入院时及入院治疗6 h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患者6 h乳酸清除率,采用ROC曲线评估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两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院时及入院治疗6 h的动脉血乳酸浓度均低于死亡组,且存活组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价值良好,当血液乳酸浓度≥2 mmol/L时,预测患者死亡率的敏感度为83.33%(30/36)、特异度为78.30%(83/106)、准确性为79.58%(113/142)、阳性预测值为56.60%(30/53)、阴性预测值93.26%(83/89);当乳酸清除率≥10%时,预测患者死亡率的敏感度为86.11%(31/36)、特异度为80.19%(85/106)、准确性为81.69%(116/142)、阳性预测值为59.62%(31/52)、阴性预测值94.44%(85/90)。结论: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越高,乳酸清除率越低,患者预后越差,且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可有效地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均具有重要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1,(1):70-72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对心功能异常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就诊于本院的80例心功能异常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心肌损伤指标、心肌酶指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3、7 d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肌损伤指标、心肌酶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在心功能异常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对心肌酶的改善较为显著,在本类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3):58-59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儿的预后,并对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治愈或好转出院。随访612个月,未发现明显的智力落后、继发性癫痫及肢体瘫痪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有12例患儿出现危重病情,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对1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首次诊断是否为手足口病、转诊次数、总病程、患儿精神差对患儿的预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转诊次数>3次、总病程以及患儿入院精神差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减少患儿就诊次数,积极给予退烧、抗炎治疗,缩短患儿总病程,是提高患儿预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4):74-7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儿童感染科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指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22):27-28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血清CK-MB、cTnT及PA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进行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13例,进入本研究90例,选取45例重症患者为重症组,45例普通患者为普通组,同时选取健康儿童45例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次日、治疗8d后次日抽取静脉血,比较三组儿童CK-MB、cTnT及PA水平变化。结果:三组患者入院次日CK-MB值、cTn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d后,三组患者CK-MB值、cTnT均较前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K-MB、cTnT变化提示患儿可存在心肌损伤,PA变化对于判断病情程度及评估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35):9-13
目的:探讨分析手足口病(HFMD)继发细菌感染患儿检测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HFMD初诊患儿100例,根据其有无细菌感染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为HFMD未并发感染组,研究组为HFMD继发细菌感染患儿,对比分析检测两组的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研究组患儿的hs-CRP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CT、hs-CRP和IL-6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PCT、hs-CRP和IL-6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2、0.764和0.833,临界值为0.062 ng/m L、10.490 mg/L和15.870 pg/m L,诊断的特异度为95.5%、79.9%和72.1%,灵敏度为82.1%、73.9%和85.1%。PCT的特异度最高,诊断价值最大,IL-6的灵敏度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HFMD继发细菌感染患儿的诊断中,HFMD继发细菌感染患儿PCT、hs-CRP和IL-6水平均增高,根据ROC曲线显示PCT的特异度最高,诊断价值最大,IL-6的灵敏度最高,三个指标均可以作为诊断标准,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3):44-46
目的:观察ICU危重症肺炎患者的血乳酸监测对其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ICU科室2013年收治的16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乳酸水平动态监测,观察不同乳酸水平患者预后及死亡和存活患者不同时间段乳酸水平。结果:严重乳酸中毒组患者的乳酸峰值、APACHEⅡ、休克、MODS、死亡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死亡组的入院后乳酸水平、入院6 h后乳酸、入院12 h后乳酸、入院24 h后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判断危重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4):24-27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联合利巴韦林、喜炎平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小儿手足口病患儿64例,按就诊先后分成试验组(n=32)与对照组(n=32)。试验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联合利巴韦林、喜炎平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与喜炎平静脉滴注。比较两组退热时间、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退热时间、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CRP水平与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联合利巴韦林、喜炎平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明显效果,可缓解炎症反应,促进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8):110-111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与银翘散联合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60例手足口病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更昔洛韦与银翘散联合治疗,两组护理措施完全相同。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护理操作下,更昔洛韦与银翘散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