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7)
在中国现实语境下,艺术伦理可以有"美善关系"理论问题、职业道德和文化价值的多种理解,据此研究艺术伦理的当代价值,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1)
儒家的思想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正统思想,具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儒家的管理思想也闪烁着灿烂的智慧光芒。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与其后继人孟子等思想言论都集于经典著述《论语》、《孟子》、《荀子》中。"以人为本"是其管理思想的核心,对当今企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4)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内涵丰富,涵盖了人才、保障、动力等多个维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特征。特别是其包含的伦理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一脉相承,它提出科技工作者要坚守伦理道德底线,科技工程要关注民生、造福人类,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关怀爱护等。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展现的伦理意蕴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已成为引领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
儒家道德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对于它的功过得失历来众说纷纭,文章力求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反思,以现代人的视野辩证地看待儒家道德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并探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标准衡量儒家道德思想哪些值得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哪些该剔除舍弃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
"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子路》篇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按照许慎和段玉裁的说法,口相应曰"和",音乐和谐曰"酥",又常为和所代替;"同"字的"合会"义古代指层层覆压之下而非自愿。"和"表现为和睦相处,相安无事而不失去自我;"同",表现为在行为上绝对一致而不敢有自我。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即为:即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本文主要从"和而不同"的字义和史料考证,和而不同中蕴含的儒家思想以及和而不同思想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儒家的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6)
作为个体的人,其本质属性是一种"关系的存在",只有在"关系的存在"中,一个有理性的人才会意识和思考自己生命存在的真实性及其意义、自我与他者关系的真实性及其意义、自我和他者寄身于其中的人类社会整体与外在于人类同时又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人居条件和物质资料的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真实性及其意义。以"自我"为原点的这种真实的"关系的存在",构设了"道德自我"的社会实存及其型塑的伦理实体生态,进而悬设这一伦理实体生态中的"我"的道德人格的价值生态,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共存、身与心和谐共进,以期走出麦金太尔教授所隐忧的"认识论危机",实现现代人生命体认与安顿、道德认知与建构、人性提升与人格完善的伦理学突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经济生活快速发展,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经济伦理作为调节经济活动的伦理道德规范,其重要性愈发突出,它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它还是经济个体利益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金勇 《规划师》2010,26(2):5-10
社会转型期的城市设计者应遵从和认同何种社会价值规范是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通过哲学层面的城市设计终极关怀,以及现实中城市设计者的道德实践,可探讨城市设计蕴涵的根本价值指向及实践者的道德行为困境。这是以"伦理"视角探讨"理想的城市设计实践应当怎样"这一价值论命题,为实践者道德共同体预设应有的内在操守与行为准则,也为实践者的角色认知与行为模式提供一个伦理规范的参照。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2)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我国的传统法律思想开创者。"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同时也是孔子在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上的最高理想和标准,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在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儒家法律思想对我国法治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4)
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在新加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儒家思想进行的现代意义上的转换和升华,是新加坡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精神动源。作为儒学发源地的我国,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能否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现代化转换,从而增强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