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源 《小城镇建设》2012,(6):95-98,104
在我国现存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中,历史文化名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古村落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历史文化价值高,享有"传统文化明珠"的美誉。因此,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现状却令人堪忧,部分历史文化名村遭到破坏,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过程框架对其进行保护。本文全面论述了建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过程框架的构想。对保护历史文化名村的过程中存在的物质性过程(保护规划及其实施)与社会性过程(名村保护运行保障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希望此研究能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演化过程和形成背景回顾入手,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其对名城保护的层次架构建立、理论方法突破、保护实效检验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对新时期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实问题和战略机遇的分析,从完善保护体系、弥补制度缺陷、示范保护经验、深化理论方法、推动精细管理5个方面,论述了建立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的目标和意义。提出在新形势下全面加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若干工作要务。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通过深入解析目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均衡关系,提出了若干解决方式。作为文化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灵魂的象征,彰显着城市不同时期的辉煌,体现了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浪潮中,历史文化名城原有的城市空间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双重使命。目前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别为文物古迹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但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认知,历史文化保护依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域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6,(12)
随着我国对历史文化与传统街区保护的不断重视与意识提升,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也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遗产普查为例,通过总结摸清范围内的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意义与方法,分析了当前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现状,并提出完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体系的过程与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恒 《建筑知识》2013,(11):252-253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化,不少城市都提出了旧城改造的思路,但是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保障我国历史文化风貌的壁垒,但其作为生活区还承担着人们居住、使用的现实功能。因此,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建设的矛盾性,本文以南阳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分析和提出了新时期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与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介绍了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的历程,通过分析华光楼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与综合价值,提出了华光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回顾和总结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使一些具有悠久历史文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生成、解读与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晨 《规划师》2011,27(4):100-103
历史文化街区是2002年以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以下简称名城保护体系)中观层面的核心概念,其前身为1986年提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①。1997年8月,建设部发文将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一个独立层次正式列入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下简称遗产保护)制度[1],标志着我国覆盖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遗产保护体系的雏形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城镇化转型期我国历史城镇空间与职能转变的现实问题分析入手,通过对历史城镇文化内因的解析,提出基于城镇文化动因的保护思路,并分别从人居文化与生活性空间、职能文化与功能性空间、历史文化与遗址性空间、精神文化与人文性空间的保护与继承四方面分别论述了具体的保护策略,以期完善我国既有的历史城镇保护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