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6)
文章在生态翻译学视野下,以美剧Desperate Housewives的字幕翻译为研究个例,对比分析央视组和字幕组在不同翻译生态环境中主体性的体现,指出译者的主体作用受到翻译生态环境的限制,体现为对生态要素的适应与选择。我们提出,翻译生态学的"译者中心"指翻译生态系统中译事的"中心",并非生态系统的中心。译者的翻译行为是基于生态学基本原理的、受制于生态要素的主体性生态行为。这是"译者中心"的翻译生态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9)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的翻译观,重新定位原作与译作、作者与译者、翻译与意识形态、翻译与性别的关系,主张采取各种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及手段干预原文文本,对文本进行操纵和改写。  相似文献   

3.
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和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具体策略。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翻译的两策略进行分析,认为译者应当认识到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别,适度地采用两种策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7)
翻译风格是一部作品的魅力所在、原作风格的再现是译者追求的目标。首先、译者应完全掌握原作的风格;其次、在自己的艺术个性和原作的风格之间、译者需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严复的翻译原则"信"的基础上、达到原作风格与译作风格的一种动态平等。本文研究的是翻译风格的重要性用实例提出鲁迅翻译作品及译者托乎提·巴海和他的文学翻译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0)
翻译是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释义,是将一种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言语的意义与内涵再现于另一种社会文化背景之中的行为。将同一篇文章或句子,不同的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也不尽相同。生活在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中的人,其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审美追求以及价值观,语言逻辑观都大不相同。不同时代的译者对同一部作品的解读也会带上时代的烙印。因此,译者的时代感影响着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2)
翻译生态环境是生态翻译学的重要概念,具体指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本文试图分析《瞬息京华》郁飞译本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要素,并分析该环境如何影响译者确定翻译原则和选择翻译策略,进而体现出好的译本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性活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1)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译者将既有的原语内容以符合译入语文化特征的形式进行的重写过程。本文就各个时期翻译领域特别是文学翻译领域中对文学翻译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和译者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探究,得出文学翻译不仅需要基于语言能力的精确,还需要译者主观的文学鉴赏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9):203-204
翻译离不开译者,大多经典著作的呈现,不仅仅是因为原作作者的才思敏捷与妙笔生花的巧湛技能所造就,还少不了译者发挥主观能动的作用,将作品再创造后,以另一种不同风格不同表达方式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所以说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王佐良翻译的《论读书》为例,首先对译者主体性进行简单的综述,其次对散文翻译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将《论读书》的原著语言特点与王佐良的译文特点进行对比,从而在差异中得出王佐良在翻译时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影响因素。最终会发现译者在翻译时发挥的主体性对译文的特点与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
深度翻译是译者再阐释的理论,强调尊重他族文化,在译作中再现文化异质性。陌生化作为一种文学创造手段主张打破读者习惯化、自动化的感受方式,背离日常语言和前在文本经验,使读者获得审美快感。陌生化使翻译过程中的求新求异的异质化倾向上升为一种审美再现。因此本文试图从深度翻译所倡导的彰显文化异质性本质入手,深入阐释翻译过程中所追寻的陌生化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0)
翻译写作学强调从原文到译文的翻译能力,强调目标语的创作能力,主张发挥译者的自主性。广泛阅读是提高译者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可以帮助译者在翻译时顺利找到最佳对应词或句,并能帮助译者拓展知识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