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化工》2015,(6):1090-1094
研究了茶叶渣对孔雀石绿(MG)的吸附性能、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茶叶渣投加量、孔雀石绿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变化对孔雀石绿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4 h,茶叶投加量2 g/L,中性条件下就能达到较好的孔雀石绿去除效果。茶叶渣对孔雀石绿吸附符合Langmuir、Freundlich、Temkin模型,最大吸附量为79.37 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茶叶渣对孔雀石绿的吸附是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6):1090-1094
研究了茶叶渣对孔雀石绿(MG)的吸附性能、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茶叶渣投加量、孔雀石绿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变化对孔雀石绿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4 h,茶叶投加量2 g/L,中性条件下就能达到较好的孔雀石绿去除效果。茶叶渣对孔雀石绿吸附符合Langmuir、Freundlich、Temkin模型,最大吸附量为79.37 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茶叶渣对孔雀石绿的吸附是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3.
用聚丙烯腈(PAN)四氮唑螯合纤维对工业废水中重金属铜离子进行吸附。探究溶液pH、初始浓度和吸附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建立了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对纤维再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5. 0时,纤维对铜离子吸附容量达到最大(Qe=156. 46 mg·g-1),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进行热力学拟合,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拟合线性较好,5次重复再生后,纤维吸附能力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分别用羟基氧化铁、氢氧化钠、甲醛对茶叶渣改性,用其对Cr(Ⅵ)废水进行吸附,探讨了铬废水初始浓度、溶液p H、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改性茶叶渣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剂用量为0.75 g,铬废水初始浓度为50 mg/L,吸附时间为70 min,溶液p H为5,吸附温度为40℃时,茶叶渣的吸附率最佳,吸附率可达到96%。甲醛改性茶叶渣对Cr(Ⅵ)废水的吸附过程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平衡吸附量为2.25 mg/g。  相似文献   

5.
改性茶叶渣对含Cr(Ⅵ)废水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羟基氧化铁、氢氧化钠、甲醛对茶叶渣改性,用其对Cr(Ⅵ)废水进行吸附,探讨了铬废水初始浓度、溶液p H、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改性茶叶渣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剂用量为0.75 g,铬废水初始浓度为50 mg/L,吸附时间为70 min,溶液p H为5,吸附温度为40℃时,茶叶渣的吸附率最佳,吸附率可达到96%。甲醛改性茶叶渣对Cr(Ⅵ)废水的吸附过程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平衡吸附量为2.25 mg/g。  相似文献   

6.
以硫脲和甲醛为原料制备硫脲-甲醛螯合树脂,并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热重、扫描电镜等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吸附溶液中的Au(Ⅲ),考察了初始质量浓度、接触时间、温度、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其吸附的影响。此外,对硫脲-甲醛螯合树脂的吸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  相似文献   

7.
以沙柳活性炭纤维(ACF)吸附水体中的Cu(2+)离子,讨论吸附时间、ACF投加量、pH、温度及溶液浓度对铜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并研究了沙柳ACF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pH为4.1,ACF投加量0.4 g,温度45℃,铜离子溶液浓度100 mg/L,吸附时间90 min的条件下,ACF对铜离子去除率达70%,且pH是影响铜离子去除率的第一因素,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更理想地描述沙柳ACF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8.
沙柳活性炭纤维对铜离子的吸附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柳活性炭纤维(ACF)吸附水体中的Cu~(2+)离子,讨论吸附时间、ACF投加量、pH、温度及溶液浓度对铜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并研究了沙柳ACF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pH为4.1,ACF投加量0.4 g,温度45℃,铜离子溶液浓度100 mg/L,吸附时间90 min的条件下,ACF对铜离子去除率达70%,且pH是影响铜离子去除率的第一因素,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更理想地描述沙柳ACF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氯化镁、氢氧化钠、氯化钠为原料,利用室温固相反应制备了氢氧化镁.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 SEM)等方法对样品的物相、形貌进行了表征.对氢氧化镁吸附处理含Ni(Ⅱ)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等因素对氢氧化镁吸附Ni(Ⅱ)过程的影响,使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对Ni(Ⅱ)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并且吸附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以氯化镁、氢氧化钠、氯化钠为原料,利用室温固相反应制备了氢氧化镁.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 SEM)等方法对样品的物相、形貌进行了表征.对氢氧化镁吸附处理含Ni(Ⅱ)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等因素对氢氧化镁吸附Ni(Ⅱ)过程的影响,使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对Ni(Ⅱ)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并且吸附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态平衡吸附法用柠檬酸纤维素(Cell-CA)吸附废水中Cu2+,考察了溶液的初始浓度、吸附剂颗粒大小、pH值、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在pH值为5.5时Cell-CA对废水中Cu2+的吸附率为92.7%,吸附容量高达18.54mg/g;对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更好.模拟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符合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Cell-CA对Cu2+的吸附是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2.
锰渣是锰矿石生产硫酸锰过程产生的酸性过滤渣,赤泥是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产生的碱性废渣,两种废渣排放量大,综合利用程度低。以锰渣和赤泥为原料,混合焙烧制备锰渣-赤泥吸附剂,实现了两种废渣的中和,制得的吸附剂pH接近中性。研究了锰渣-赤泥吸附剂对溶液中2价铜离子的吸附性能,为废渣的综合利用提供新途径。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初始铜离子质量浓度、溶液pH等条件对吸附剂吸附溶液中铜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焙烧温度制得的吸附剂对铜离子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2 h;焙烧温度为700 ℃制得的吸附剂(A700)对铜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在固液质量体积比(g/L)为0.4∶1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溶液中铜离子的质量浓度可从20 mg/L降低到0.053 mg/L,平衡吸附量为45.739 2 mg/g,对铜离子的吸附去除率达到99.72%。吸附剂A700对铜离子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3.
选用生活中常见的厨余废弃物蛤蜊壳对污水中的磷进行吸附。分别采用linear、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反应吸附数据进行拟合,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Elovich模型描述颗粒蛤蜊壳对水中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并对反应进行热力学研究。此外,研究温度、粒径、投加量和pH等因素对蛤蜊壳吸附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更适合描述颗粒蛤蜊壳的吸附行为,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更适用于描述颗粒蛤蜊壳对水中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Gibbs自由能(ΔG)0,焓变(ΔH)0,说明颗粒蛤蜊壳对磷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蛤蜊壳粒径越小对磷的吸附量越大;蛤蜊壳投加量越大,磷去除率越高而吸附量越低;酸性条件利于蛤蜊壳对磷的吸附。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平  邵瑞华  任娟 《炭素技术》2011,30(2):12-16
进行了活性炭处理含苯酚废水的应用研究,考察了影响苯酚吸附效果的因素。确定了处理水中苯酚的最佳条件: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最佳pH值为6左右;苯酚初始浓度为10 mg/L;投炭量为20~25 mg/L;苯酚的吸附率高达97.4%;温度对苯酚吸附率的影响不明显。研究了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分别用伪一级动力学方程、伪二级动力学方程、修正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进行拟合,对于不同浓度的苯酚废水都只有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程度比较高,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更为真实地反映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5.
选取白兰树叶作为原材料,用氢氧化钠和甲醛溶液分别对白兰树叶进行改性,探究温度、pH值、铜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以及吸附剂投加量对于改性白兰树叶吸附铜离子性能的影响。并使用吸附等温模型以及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吸附性能的模型拟合。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甲醛改性白兰树叶对铜离子的吸附效率相较于改性前分别可提升37%~100%。两种改性白兰树叶的吸附过程都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同时吸附反应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因而,改性白兰树叶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与非均质表面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陕南茶叶产区土壤对Ni(Ⅱ)的吸附特性,本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陕南茶叶产区典型土壤黄褐土对Ni(Ⅱ)的吸附特性,并用数学模型模拟其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适合于表征Ni(Ⅱ)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其中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效果最好;Freundlich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Ni(Ⅱ)的吸附等温过程。吸附热力学计算模拟结果表明,黄褐土对于镍的吸附反应是个吸热过程,随着吸附反应温度上升,吸附反应越强烈。溶液的酸碱度是影响Ni(Ⅱ)去除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pH8.5时Ni(Ⅱ)几乎完全被去除。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与吸附参数的相关分析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Ni(Ⅱ)的吸附起重要作用。该结果可为茶叶产区土壤预防重金属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活性染料在D201大孔树脂上的脱色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活性染料KN-B,K-2BP和KN-R在D201大孔树脂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3种染料的吸附脱色率均随初始pH值降低、温度升高、染料初始浓度降低、树脂用量增加及NaCl浓度提高而增加.在pH=7和温度298K条件下,3种染料在D201上的等温吸附规律均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29.38,94.79和133.28mg/g,吸附为物理性自发吸附过程.动力学实验数据用准一级和准二级模型方程处理,准一级拟合比准二级拟合更接近实验值,相同条件下3种活性染料在D201上的吸附效果为KN-RKN-BK-2BP.  相似文献   

18.
电解锰渣是电解锰行业露天堆存的大宗固体废弃物,在堆存过程中将产生毒性污染物锰离子。为有效利用电解锰渣的同时消除锰离子对环境的危害,以电解锰渣为原料采用微波碱熔活化法制备沸石,并用于吸附锰离子。考察了溶液初始锰离子质量浓度、溶液pH、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锰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锰离子质量浓度为500 mg/L、溶液pH为6、吸附时间为2 h、吸附温度为50 ℃条件下,电解锰渣基沸石对锰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高达79.18 mg/g。探究了电解锰渣基沸石对锰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锰离子在沸石表面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更适合于描述电解锰渣基沸石去除锰离子的等温吸附过程。电解锰渣基沸石循环使用性能良好,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微波酸活化赤泥为吸附剂,对酸性大红染料废水进行吸附脱色处理,考察了吸附时间、pH、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吸附脱色效果的影响.在吸附时间为2 h、pH为4.0、吸附剂投加量为15 g/L时,活化赤泥对酸性大红的脱色效果较好,去除率可达97.7%.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数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该等温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反应速率方程,线性相关系数良好.  相似文献   

20.
改性活性炭吸附污水中氨氮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化工》2015,(5):874-877
采用浸渍法制备一系列过渡金属(Zn,Fe,Cu)改性活性炭吸附剂,并探讨其吸附污水中氨氮的性能。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的添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活性炭吸附氨氮性能,其中铜为最佳改性元素。分别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对改性活性炭吸附氨氮行为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改活性炭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在温度为25℃时,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为7.19 mg/g,其吸附动力学较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