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大黄酚为起始原料,经乙酰化、氧化和脱乙酰反应合成了大黄酸.  相似文献   

2.
白桦酸是一种来源于天然植物的羽扇豆烷型五环三萜类产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近年来,为了增强白桦酸的水溶性以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人员对其结构进行了大量的修饰与改造,获得了一些具有潜在抗肿瘤研究价值的白桦酸衍生物.综述了近3年来白桦酸衍生物的抗癌研究进展,以期为白桦酸的结构修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大黄酸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黄酚为起始原料,经乙酰化、氧化和脱乙酰反应合成了大黄酸。  相似文献   

4.
5.
以大黄酸为原料,利用其羧基与不同碳数的二溴烷烃反应得到相应的大黄酸酸溴代烷基酯,继而与硝酸银反应得到5个大黄酸硝酸酯衍生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用噻唑蓝(MTT)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大黄酸硝酸酯衍生物3a~3e(IC50=8.50~56.4μmol/L)均具有一定的抗增值活性,且显著高于先导化合物大黄酸(IC_(50)=376μmol/L),其中,化合物3c(IC_(50)=8.50μmol/L)的抗增值作用最强,强于阳性对照药氟尿嘧啶(5-FU,IC_(50)=16.20μmol/L)。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毒性低、活性强的化合物,研究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对岩白菜素分子中糖基部分进行选择性醚化和氧化,合成得到5个新的标题化合物,MTT法测定其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这5个新的岩白菜素衍生物对Hela人宫颈癌细胞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关系,即该类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天然产物大黄酸为先导化合物,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10个大黄酸酯类衍生物,对于位阻较小的醇以SOCl_2作催化剂,合成了大黄酸甲酯、乙酯和正丁酯;对于位阻较大的醇以DCC作脱水剂、DMAP作催化剂,合成了大黄酸异丙酯、异丁酯、异戊酯、苄酯、2-苯乙醇酯、2-氯乙醇酯,并通过熔点、IR和~1H NMR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中5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通过MTT法对部分目标产物抑制人宫颈癌细胞Hela活性进行了体外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2对Hela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在浓度为100μg·mL~(-1)时抑制率为70%。  相似文献   

8.
以苦参碱为原料,通过碱水解开环,溴代正丁烷丁基化得到N-正丁基苦参酸丁酯,经四氢铝锂还原得到N-正丁基苦参醇。大黄酸酰氯化后,与N-正丁基苦参醇反应,得到N-正丁基苦参醇大黄酸酯。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确证。目标化合物收率达59.2%。  相似文献   

9.
依据药物化学中的活性拼接和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以4-羟基苯乙酮和川芎嗪为原料,经取代、环化、氧化、酯化、醚化等反应,合成了3个川芎嗪硫化氢供体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并采用Born比浊法初步测试了衍生物的体外抗血小板凝集活性,结果表明4-(3-硫代-3H-1,2-二硫杂环戊烯-5-基)苯基-3,5,6-三甲基吡嗪-2-甲酸酯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IC_(50)为1.16 mmol/L,优于阳性对照物川芎嗪、丁苯酞、依达拉奉和阿司匹林,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候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以天然林化资源脱氢松香酸为原料,合成了5个脱氢松香酸12位含氮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经IR和1HNMR确证,并对4种人体肿瘤细胞株进行了初步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1.
设计合成新型2-三氟甲基喹唑啉类化合物,以期发现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活性目标分子.以2-氨基-5-硝基苯甲酸为原料,经过三氟乙酰化、环化、氯代及偶联等反应,设计合成10个2-三氟甲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并通过1 HNMR、13 CNMR、19 FNMR进行结构确证.采用四氮唑蓝(MTT)法评价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合成的...  相似文献   

12.
张玉柱  邵志宇 《广州化工》2013,(24):66-67,94
3-羰基-甘遂-8,24-二烯-21-羧酸(KTDA)对某些肿瘤细胞有抑制增殖作用,且曾浓度依赖性。本文将KTDA进行胺化以及酯化得到7个KTDA衍生物,并采用MTT法评价了KTDA以及7个衍生物对SMMC-7721、A549、Eca-109、KB四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衍生物中化合物2对SMMC-7721肿瘤细胞的IC50值比KTDA的IC50值低,化合物8对SMMC-7721、Eca-109肿瘤细胞的Ic50值比KTDA的IC50值低。  相似文献   

13.
噻唑环和腙键结构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采用活性结构拼接法,将噻唑环与腙键相结合,设计并合成了16个2-芳醛腙噻唑类化合物,并采用MTT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测试结果表明,该类新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DA-MB-468、MCF-7)具有一定的抗增殖活性。其中,N-(2-吡啶)甲醛-2-(4-苯基)噻唑腙的抗增殖活性最好,其IC50值分别为(0.21±0.11)、(0.18±0.10)、(0.17±0.08)μmol/L;而该化合物对其他肿瘤细胞亦具有一定的抗增殖活性,且相对乳腺癌细胞株的生物活性均在10倍及以上,说明其对乳腺癌细胞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和选择性,且毒副作用小,值得作为抗乳腺癌先导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药物设计的拼合原理,以黄体酮为原料,经过氧化开环、闭环、还原及缩合反应等步骤,设计合成了9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NMR和HR-MS确证。以阿比特龙和5-氟脲嘧啶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初步评价目标化合物对体外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恶性黑色瘤细胞A375和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的抗增殖活性。结果显示,2-氨基-4-吡啶-4-基-6-(4′-氮杂孕甾-3′-酮-17′-基)烟腈、2-氨基-4-呋喃-2-基-6-(4′-氮杂孕甾-3′-酮-17′-基)烟腈对PC-3和Skov3细胞抗增殖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阿比特龙和5-氟脲嘧啶。特别是2-氨基-4-吡啶-4-基-6-(4′-氮杂孕甾-3′-酮-17′-基)烟腈对PC-3细胞的IC50值为(2.73±0.80)μmol/L,明显优于阿比特龙,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求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的抗肿瘤药物,以异海松酸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6个N-[4-(异海松酰胺基)苯基]-杂环磺酰胺类化合物(Ⅴa~Ⅴf),采用FTIR、1HNMR、13CNMR和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人体宫颈癌细胞(Hela)、乳腺癌细胞(MDA-MB-231)、前列腺癌细胞(PC-3)和肝癌细胞(Hep G-2)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在浓度为100μmol/L时,N-[4-(异海松酰胺基)苯基]-2-氯-5-吡啶磺酰胺(Ⅴd)和N-[4-(异海松酰胺基)苯基]-3-溴-2-氯吡啶-5-磺酰胺(Ⅴe)对4种人体肿瘤细胞都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对上述人体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大于95%和94%;N-[4-(异海松酰胺基)苯基]-3-氯喹啉磺酰胺(Ⅴc)对上述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Ⅴd和Ⅴe对4种肿瘤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均低于临床上应用较广的抗癌剂5-氟尿嘧啶(5-FU),其抑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且对人体正常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毒性低于对肿瘤细胞的毒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喹唑啉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主要通过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或其酪氨酸激酶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抗癌的功效。综述了近年来该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以诺蒎酮为原料,经过加成、缩合、环化等反应,合成出蒎烷基噻唑腙衍生物4a~4n,采用FTIR、1HNMR、13CNMR和HRMS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化合物4a~4n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人肺癌细胞(A549)和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4a的抗肿瘤活性最强,其对Hep G2、8226、A549和231细胞的IC50分别低至5.8、8.8、7.1和10.6μmol/L;化合物4c的抗肿瘤活性也较强,其IC50分别为8.9、8.7、7.3和9.7μmol/L。细胞凋亡和周期实验数据显示,当化合物4a浓度从0增加到40μmol/L时,A549细胞的总凋亡率从6.55%增加到47.20%,G2/M期的细胞数量从13.50%上升至51.72%。以上结果表明,化合物4a能够诱导A549细胞凋亡,并将细胞有丝分裂周期阻滞在G2/M期。  相似文献   

18.
徐凤波  杨华铮  陈彬  刘华银 《农药》2000,39(4):10-11
报道一系列12种待米酮硫代磷酸酯的合成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并用1HNMRIR、元素分析对这些新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证。讨论了这类化合物的波谱性质和生物活性及其随取代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麝香草酚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7个麝香草酚衍生物,其结构经IR、1 H NMR和MS确证。初步的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5种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琥珀酰麝香草酚(1a)和甘氨酰麝香草酚酯(2e)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取抗肿瘤活性化合物,通过拼合原理,设计合成了9个目标化合物,经IR、~1HNMR、~(13)CNMR及元素分析确认结构。采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进行了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所测肿瘤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Ⅲf、Ⅲi有较好抗肿瘤活性,尤以Ⅲi最为突出,对肿瘤细胞A-549、SGC-7901和EC-109均有显著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7.0±0.8)、(6.9±0.8)、(7.3±0.7)μmol/L,与对照药cisplatin相当。该类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