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1)
井上靖(1907—1991),日本著名作家、评论家、学者,代表作品有《斗牛》、《比良山的石楠花》、《1950》、《一个冒名画家的生涯》等。井上靖早期文学作品多以揭示、抨击现实日本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和社会政治、经济弊端作为作品主题,进入50年代后则将文学创作的重点放在对战后生活的描述中,其中许多含有大量中国色彩的文学作品如《敦煌》、《楼兰》等文学作品受到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好评。本文通过对井上靖部分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其作品中对于以孔子、王昭君为例的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刻画,展示其特有的文学创造方式、方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其对于日本文学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5)
井上靖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过两部有关日本遣唐留学僧的小说,分别是短篇小说《僧行贺之泪》与中长篇小说《天平之甍》。本文试图从文本比较出发,解读出二者的重要差异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4):268-269
孔子是我国教育的奠基者,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以及教育家,其思想影响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其《论语》成为儒家的经典,他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奉为"万世师表",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论语》是孔子思想的结晶,其中他的德育思想直到现在还影响着我们的教学,他提出了"有教无类"思想、"因材施教"思想,对我国现代教学模式的创新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孔子的思想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德育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是当代的文化瑰宝,而且对当代教育的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孔子的德育思想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思想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管理国家公众事务的消防治理极为重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学"。"仁"是什么?孟子说:"仁也者,人也。"《论语·颜渊》记载孔子的学生"樊达问仁",子曰:"爱人。"可见,"仁学"就是强调重人、爱人的以人为本思想或人道主义精神。孔子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消防治理中有具体表述,下面我们来一起分享一下古籍文献中记载的几则有关火灾的故事。救人为第一要务。《论语·乡党》记载:"厩焚,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说的是孔子在鲁国担任大司寇时,一天,他家的马厩失火了,他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2)
<正>在教学《孔子游春》一文时,我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教师认真地进行文本解读,进行充分的预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其实,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可以从《孔子游春》一课中感悟到。春天到了,孔子为什么选择到泗水去游玩而不是别的地方?课文第一自然段有这样的介绍——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后面还有颜回的一句话:说孔子"遇水必观,其中一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民之父母》是新出土的反映孔子《诗》教的重要文献,可与传统文献相互印证。孔子所提出的"必达于礼乐之洍,以致‘五至’,以行‘三无’,以横于天下"的理论把《诗》作为了人格修养的教材,而"威仪"和"气志"则是这种《诗》教人格取向的核心概念。孔子在接受前人关于"气"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气志"概念,并改造传统"威仪"概念与之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教理论。孔子《诗》教中的"气志"和"威仪"是其人格取向的一体两面。"气志"即个体人格修养所锻炼的君子"气志";"威仪"即君子"气志"所呈现的个体"威仪",其内涵十分丰富。孔子《诗》教的这种人格取向将学《诗》者的关注点从礼仪应用引向人格培养,使文学得以从集体仪式转向个体表征,完成了"诗言志"观念的文学转型,对中国文学思想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0)
上博简《诗论》的出土,对一直以来疑雾重重的孔子诗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补充。本文拟从《诗论》出发,简要剖析孔子解诗的内在过程,通过对孔子诗学人性观以及"伦理比兴"和"政治通感"的探索,抽绎出孔子诗学的本质精神和概貌。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0)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论语》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中体现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观点、教育思想等,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好、运用好《论语》,有助于学生从小树立"仁"的思想;"以人为本"的道德观念;"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论语》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4)
《论语》与《史记》语焉不详地记载了"子见南子"一事,引发了后人的复杂猜测与精彩演绎。林语堂的《子见南子》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将孔子作为"人"的一面充分展示出来。电影《孔子》的"挑逗门"则是日益开放、日益市场化的当代中国文化产业中注意力商品化的一部分。这两部作品所涉及的其实都是对历史事件、思想文化传统的现代性发明和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0)
孟子作为孔子之后的"醇儒",继承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可是孟子虽尊崇孔子,却并非一味地、毫无取舍地继承其思想。本文通过分析《孟子》中征引孔子言论的部分,浅析孟子的"孔子观",从而可观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是有取舍和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