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1,(1)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思想和实践哲学具有密切的联系。他受古代实践哲学传统的影响,强调实践哲学和实践的互动关系,这决定了实践哲学不同于理论哲学和制作哲学的特点。这种关系启发了他对解释学特征的看法,以"参与"理想取代科学的客观性理想。他力图将实践哲学和解释学融合起来,形成解释学的实践哲学。这种实践哲学立足于当代历史处境,反思不同于科学技术理性的实践合理性,批判技术理性、工具理性的统治给人类造成的危机。他的解释学的对话理想对于当代实践问题,如不同文明如何共存,如何对待与传统的关系等,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6)
在试图探寻《资本论》可以被哲学解释学解读诠释的意义上,可以采用"双向解释学"研究法,即一是从哲学解释学的视阈对《资本论》进行当代性解读,以解释学原理寻求文本理解的"当代性"经验,让哲学对话在"重新理解"中发生;二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观点论述中探寻其所蕴含的解释学方法,在"实践哲学"的本质中寻求自身的理论生长点,让哲学对话在"深入挖掘"中开展。但必须指出,这种解读并非马克思主义向哲学解释学的趋同,而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原则出发,寻求研究方法的"内在"包容性,以一种平等的、互相理解的姿态,把对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文本研究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推进向前。  相似文献   

3.
邵志伟 《新建筑》2011,(6):121-123
建筑作为建筑师与大众之间的物化形式,目前正出现游戏化的趋势。从解读伽达默尔的游戏概念出发,通过探讨游戏与建筑艺术之间的关联,辨析在当代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下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建筑设计和建筑存在方式及价值意义进行了思考,试图为正确把握当前建筑理论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4)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作为一门在中国科学诠释或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学问,它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境界,在整个马克思主义解释史上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87-89
1949年后我国中小学语文课堂文本解读在不同历史时期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论,方法论直接影响到课堂文本解读教育功能的发挥。新中国成立后50年主要运用的是"目中无人"的社会学、文章学和语义学解读法;21世纪以来的十余年中,在以往解读方法并存的同时,"有人无本"的接受美学、解构主义解读法又盛行一时。以上方法论都对学生自我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扭曲性影响。在当前促进学生自我健全发展的解读目标指引下,将主张"人本交融"的哲学解释学作为语文课堂文本解读的主要方法论不失为理性选择,因为它是一种立足读者生命本身的发展去阐发文本理解内在哲理的生存论意义上的方法论,恰与当前语文文本解读的目标相契合。  相似文献   

6.
理解是一种视域融合。在伽达默尔看来,作为理解条件之一的视域融合,就是不同的视域相互结合的状态。该文试图通过现代解释学的视域融合理论来探讨建筑的改扩建,希望从中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也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建筑改扩建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
解释学哲学化何以可能,是基于文本的"理解"与事物的"认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理解"和"认识"在概念上是包含关系,在对象的范围上是相容的,任务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并且二者"真理性"的含义及检验标准亦是相通的,因而以理解内含于认识为逻辑通道,解释学哲学化才得以可能。然而对解释学哲学化这种潮流,我们要给予中肯的评价,既不能过分提高其地位,也不能片面抹杀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4):63-64
近代西方的主体性美学转向对人的美感和审美意识的探究,相比于古代的那种专注于美本质研究的客体性美学,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主体性美学在现代遭遇了巨大的理论困境,因为它仍然局限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由何以可能"和"审美何以可能"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一困局,在现代西方,以伽达默尔等为代表的美学家们对主体性美学展开了激烈的批判。在对解释学对话、视域融合、艺术游戏等一系列概念的阐述中,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转向了一种主体间性的美学思路,实现了从主体性美学向主体间性美学的理论转向。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
"二元对立结构模式"涵盖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立观念。在莎士比亚剧中,许多人物之间的具体关系都可以运用"二元对立结构模式"理论来解读,让读者清晰理解和把握剧中情节。本文拟运用"二元对立结构模式"探讨解读莎士比亚剧中人物,清晰地展现这些剧中人物之间的具体关系,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剧中人物,更好地读懂莎士比亚戏剧,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剧中的情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3)
本文主要以危害公共安全罪为研究内容,通过对危害公共安全的判断,增加对公共安全中"公共"的理解、"安全"的理解。然后提出对"其他危险方法"的认定,根据刑法理论,其他危险方法在认定过程中需要参照其他犯罪方法,例如放火罪、爆炸罪等。最后,对比分析了第114条与第115条第1款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合理解读"未遂犯—既遂犯";另一方面,提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存在未遂与中止。通过对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研究,企图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营造安全稳定的公共安全做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