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6)
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为"人生来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给出了最好的注解。我们越来越生活在一个边沁描述的全场景类似于"圆形监狱"的社会中:一小撮"看守"可以监视一大批囚犯,这样的监视细致入微且无所不在,但监视者却常常不易被察觉。福柯将其形象的喻为"监狱之城"。在这个"城市"中,各种组织机构在内部制定着自己的规范与纪律,通过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再配以时时的检查,从理性的层面对人的行为施加限制与规范。而我们所谓的医学、教育、精神分析看似手握真理,却不外乎是权利下对肉体的驯服的一种政治技术学。这种微观权利以肉体为运行载体和目标,辅以知识为手段,在权利的指派下创生出有一套真理体系,相互作用并共同维持微观权利整体运行。本文将从微观权利的几个关键要素以及微观权力的特征来谈读后感。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3)
晚唐诗人兼诗论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自然》一品中明确提出了诗人进行诗歌创作要"俱道适往",遵循自然而然的原则,只有这样写出来的诗歌才会具有优美的意境,他的这种思想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自然》在《二十四诗品》中也占据重要位置,因为"自然"的思想也贯穿了全书。本文主要从语文学的角度,以散文的笔法对《自然》一品进行解读,旨在通过解读显现出其自然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1)
基于人只能是目的的现代伦理观念,解释《民法典》的民事权利体系应坚持维护法律人格概念的纯洁性。然而,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经常相伴而生,同时存在于一个交易的场合,在考虑人格与财产区分的观念时,也要承认这种不同利益相互交织的现实。财产权从来都与人格密切相关,即使法人这种为财产关系而设的拟制主体,也是为了实现人的利益需求而设,而只有生物人的伦理意义即法律人格才是人格和财产区分的真正依据。市场交易不会以"人-物"对立区分的界限去定义所有可能的交易形式,即使是只能作为权利主体的人,也可能产生许多能够交易的内容,例如人的姓名、肖像等人格符号,即以"物"的观念来看待"人"。同样,物不会真的和"人"脱离,总会以不同的方式和人格联系,从而在交易中表现为不像是单纯的客体,即以"人"的观念来看待"物"。  相似文献   

4.
当自然恢复自己的权利……一个现代房屋的模型座落在精心维护的绿草坪上。这是一处完全受人控制的空间,是人造的自然,目前它取代了野生的自然。参观者被其吸引,顺着小径朝房屋方向走去,他们跨过门槛,走入一处生境,在那儿,自然逐渐恢复了自己的权利。这是从人工到天然、静态到动态的真正过渡,参观者由此意识到了"生物多样化"的天然生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正古老佛经中早已传扬着"三爱"的哲理:小爱、大爱、无量爱。JNJ以"爱"为概念,以大自然创造之神梵天作灵感,如内涵之深,如韵致之极,颂赞如花绽放得灿烂,如枝蔓延得茂盛……每一个JNJ作品仿若蕴含了无限爱,浓缩着现代、过去与未来,延续着最自然的绝代芳华。这就如同莺飞草长的4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建筑陶瓷及卫浴科技精品展览会,大家透过眼睛所见——JNJ将"自然·大爱"诠释为三个空间:产品梦、生活梦、梦工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3)
在我国,商标作为企业销售产品或服务、对外开展经营活动的"名片",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商标侵权类纠纷在我国数量频发,企业通常将自己的名称进行注册为商标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未注册商标、但在先使用者的权益是否应当受到保护?2013年修订的《商标法》首次明确了商标先用权制度,其立法目的在于纠正商标注册制的缺陷,规范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在司法审判实务中,对商标先用人的权利边界通常难以廓清,存在着诸多权利边界问题。本文通过深入解读我国商标先用权制度,分析现阶段法律、实务存在的问题,希望以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2)
儿童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生态伦理视域下的儿童自然教育以儿童和自然为双重视角,既要通过自然环境来实现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也要在教育过程中为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环保意识来为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未来保障。儿童的自然教育要同时兼顾自然物和自然性,而要实现这双重目标,就要为儿童创造回归自然的外在条件,让教育教学回归感觉以及实现自然游戏权利的合法化。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
道家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学派,其核心思想"道法自然"自古便深刻影响到了书法审美理念中,并孕育出与《绮丽》相对立的书法品评范畴——《冲淡》。宗白华在其《美学散步》中提出了两种审美理想:"华丽繁复的美"和"平淡素净的美"。这里的"平淡"并不是平易浅俗,而是以老庄"道法自然"、"虚静"、"无为"的思想为内蕴,崇尚以清静空明的胸怀体现万物,创造出符合道家最高艺术理想的"自然平淡"的意境。在现代社会充斥了浮躁贪念和奢华物欲的背景下,书家创作更需要一颗平静淡定的无欲无为之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
暑期阅读了包祥先生《童年是属于大自然的》一书,全书贯穿着"自然生长"的教育思想,包祥先生做教育多年,执着于读懂生命的生长。回忆童年,细细深思,趋向自然的教育,是一种关注生命的教育,更是一种遵循生命"自然律"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8):27-29
我国《专利法》第6条第1款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尽管专利法及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已经对职务发明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但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争议,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条文解释,导致法律规定本身的可操作性不强。对于职务发明创造问题,首要解决的是如何认定职务发明,也就是职务发明的认定标准。不管是理论上还是立法实践中,存在着多种不同依据的划分标准。这些标准虽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难免有所偏颇。在设定职务发明判断标准时,从专利法的立法宗旨出发,始终坚持知识产权法的本质属性,即"权利平衡",除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外,还应当考虑发明人与其所在单位之间的利益均衡。长期以来,职务发明专利的权利归属问题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之一。纵观国际社会,根据不同的国情和立法习惯,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在兼顾发明人及其所在单位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合同的作用是解决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