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5)
<正>导演:赖声川赖声川是台湾非常著名的话剧导演,最有名的剧便是《暗恋桃花源》,长演不衰,版本众多,个人偏爱92版。其实这是两个故事:《暗恋》与《桃花源》。《暗恋》中被战乱冲散的情侣,彼此一直在找寻,找寻过去的时光,找寻旧情人。过去的爱恋美好而热烈,台湾那么小又那么大,同在台湾却了无音讯,最后相见却白发苍然,只能空叹造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2)
<正>赖声川的戏剧《暗恋桃花源》是运用集体即兴创作的方法,构建"一古一今"两个时空交错的结构,以悲喜剧结合的形式创作出的一部典型具有现代剧场艺术的作品。在赖声川的表述中,"集体即兴创作法"分三个部分:一是角色的设定,二是导演根据作品的整体概念,依不同情形设定各种"状况"做为角色的"环境活动",三是在正式构架图完成后,导演回归传统责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2)
一个舞台却上演两部不同话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故事情节,不同的情感表达,《暗恋》与《桃花源》的不期而遇,碰撞出暗恋桃花源的意趣和追求。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6)
影片《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剧场内《暗恋》和《桃花源》两个剧团为彩排争舞台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两剧以各自的形式显示自己民族身份认同的情怀。白山茶、"桃花源"皆为民族身份认同的符号。影片以众生喧哗的舞台体现着后现代身份认同的去中心特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1)
《暗恋桃花源》(Secret Love In Peach Blossom Land)是台湾导演赖声川的代表作。此作于1986在台湾首次公演,自其问世以来就颇受业界赞誉,并屡次斩获大奖。不仅如此,《暗恋桃花源》的每一次重新上演都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正凸显了它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鉴于此,本文主要从美学层面阐释《暗恋桃花源》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
话剧《暗恋桃花源》艺术价值上"大故事"中的双重交错,与商业价值上作品的精细制作,以及出色的行销方式相结合,使其传播效果大大增强。本文从叙事学、传播学的角度对其具体内容、营销方式与传播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1):94-95
<正>"人生永远追寻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1]诗人臧克家一语道出寻而不得后的幻灭感。理想和幻梦之间有着微妙的界限,若执着于镜中月、水中花,到头来可能什么也触不到、饱尝幻灭感的滋味。命运悲剧式的《暗恋》、荒诞喜剧式的《桃花源》、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排练,相互碰撞、融合,推出一场精妙绝伦的悲喜剧《暗恋桃花源》。在两场"戏中戏"的剧组排练时,一位疯言疯语的女人闯入人群、执着于寻找刘子骥。这个插曲看似与《暗恋》和《桃花  相似文献   

8.
<正>伴随着话剧《暗恋桃花源》的上演,近日,由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主办的"发现生活之美·2016大连国际话剧艺术节"启幕。这座全球第一座纯金属结构会议中心,正是由有着解构主义急先锋之称的奥地利蓝天组,与深圳的中孚泰联袂打造。一个是世界顶级的解构主义大师,一个是专注剧院建设的工匠,针对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声学设计、声学装饰及声光电集成等问题,蓝天组与中孚泰展开了一场纯金属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1)
影片《暗恋·桃花源》让我们看到几段不同的人生之路,其对人生的思考有强烈的寓言性,通过对其的分析发现,桃花源其实是潜意识中梦境的再现,既有"乌托邦"式的浪漫又有现实的讽刺。  相似文献   

10.
话剧《再见了,妈妈》崇明首演获得空前成功。那时他俩淹没在舞台大幕后面; 本刊第六期C版《再》剧专辑反响热烈。这时里面依然没有他俩的只字片语。 然而,他俩却是这部话剧至关重要的人物。我们当然不会忘记。 他俩一个名沈亮,该剧的编剧;一个叫赵武,该剧的导演。 他俩都是而立出头,他俩是戏剧学院研究生班的同窗好友,他俩更是互相嘴里心里割头之交的铁哥们。 他们用共同真诚的心灵沟通了东华读懂了东华;他们又用共同年轻的激情完成了他们的第一部编剧、导演演出作品,并获得了成功。 本期“海上风情”人物专栏将隆重推出剧作者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