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Q355B为例阐述利用冷却工艺的创新,结合相变组织变化规律,阐述降低成本的方法。冷却工艺的创新是采用变冷速冷却工艺,即快速冷却→低速冷却(空冷)→快速冷却工艺,抑制铁素体晶粒的长大,同时增加珠光体组织含量。通过铁素体的细化和增珠光体相组织含量增加保证产品的性能。通过上述工艺的实施,低合金钢Q355B钢种可节约成本20元/吨。  相似文献   

2.
以高氢冷却工艺连退生产线为基础,以 900 MPa 级冷轧马氏体超高强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连续冷却相变区转变规律和连退快速冷却工艺对钢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冷却相变区由先共析铁素体转变区、贝氏体转变区和马氏体转变区组成,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先共析铁素体含量逐渐下降,贝氏体和马氏体含量逐渐上升,当冷却速度大于 40 ℃/s 时,不再有先共析铁素体生成;当冷却速度大于 80 ℃/s 时,则完全进入马氏体转变区。随着连退快冷工艺中冷却速度的增加,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屈强比逐渐增加,断后伸长率逐渐下降。当冷却速度为 50 ℃/s 时,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就已经达到了 900 MPa 级冷轧马氏体超高强钢的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生产实践中对奥氏体3种基本转变类型的研究,确立了低碳锰钢系列不同钢种的ACC水冷工艺。对铁素体,珠光体类钢,用弱水量冷却强度、5—10℃/s的冷速,配合高温控制轧制,可以得到比单纯控轧更好的效果;对贝氏体钢的生产,必须用ACC中水量冷却强度,以10~25℃/s的冷速快冷至生成贝氏体的温度区间。在形变诱导相变温度(Ad3)附近终轧,然后快速冷却,可以生产性能优良的高强韧性针状铁素体管线钢和贝氏体结构钢;对马氏体钢的生产,必须采用ACC强水量冷却强度,冷速在25℃/s以上,冷至Mf以下温度。通过调整冷速,可以很容易获得不同含量的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以满足不同强韧指标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4.
冷却条件对42CrMo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冷却条件对42CrMo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42CrMo钢组织变化依次是多边形铁素体组织、针状铁素体组织、上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其中,针状铁素体使钢的组织细化、韧性提高。热温度过高,冷却速度快会形成网状铁素体组织,在高温区冷却速度慢会形成块状铁素体组织。这两种组织使钢的力学机械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不同钛含量对微合金钢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用热膨胀法建立了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为含钛微合金钢制定合理的控冷控轧工艺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在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内(2—20℃/s)都有贝氏体组织生成;随含钛量增加,γ-α相变点上移,扩大了先共析铁素体形成的冷却速度区间;在动态条件下出现了只有多边形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的组织。  相似文献   

6.
采用DIL805A膨胀仪测定了09MnNiDR钢在不同冷却速率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结合金相-硬度法,绘制了该钢种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钢的临界相变点为Ac1=739℃,Ac3=890℃。冷却速率为0.1~2℃/s时,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冷却速率为3℃/s时,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冷却速率超过10℃/s时开始生成板条状贝氏体;冷却速率达到30℃/s时,粒状贝氏体消失,开始生成马氏体,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马氏体含量升高;当冷却速率为50℃/s时,组织几乎全部转变为马氏体。为满足钢种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的要求,需控制冷却速率低于2℃/s。  相似文献   

7.
冷却速率对高铌微合金钢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模拟和组织显微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对高铌微合金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铌含量高有利于在极低的冷却速率下获得针状铁素体组织,提高冷却速率则能进一步促进针状铁素体转变,并使铁素体板条得到细化。同时,固溶铌有利于针状铁素体的形成,而铌的沉淀析出则不利于针状铁素体的获得。  相似文献   

8.
李军 《钢铁》2009,44(5):68-0
 根据上下屈服点应力差是产生横折的根本原因,采用“控制显微组织形态,降低上下屈服点应力差”来消除热轧带钢横折缺陷。结果表明:产生横折缺陷存在临界的上下屈服点应力差,准针状铁素体组织可降低上下屈服点应力差,并使其低于这个临界值,更为重要的是,准针状铁素体组织使控制横折缺陷的工艺难度大大降低;钢中碳含量高、奥氏体晶粒粗、加速冷却速度快、加速冷却开始和结束温度低,有利于获得准针状铁素体组织,最佳的加速冷却开始和结束温度分别为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开始转变温度。该技术已在攀钢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对B微合金化中碳钢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武华  周恒  傅强 《特殊钢》2010,31(5):55-57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的热压缩实验,研究了在760~820℃变形、750~840℃初始冷却并控轧控冷的微合金中碳钢(%:0.32~0.38C、0.001~0.010B、≤0.05Als)组织演变。结果表明,铁素体平均晶粒度随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随初始冷却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铁素体百分含量增加,珠光体球化趋势更明显;790℃变形时,初始冷却温度840℃为最佳工艺条件,此时能获得最大铁素体含量64.5%,远高于同类型普通中碳钢的54%;在晶界处存在一定数量的BN颗粒,有利于改善B钢塑性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10.
<正>1、一种低成本易焊接钢的生产方法(201310144348.3)本发明无需加入提高焊接性能的合金元素,在线控制热轧带钢微观组织中易焊接软相铁素体含量为70%~95%、不易焊接硬相珠光体含量为5%~30%;采用加速冷却模式,冷却速率在原有冷却速率基础上提高5%~15%,经过加速后,不同厚度规格的带钢层流冷却水冷段冷却速率控制在65~105℃/s,层流冷却全阶段冷却速率控制在12.65~19.4  相似文献   

11.
论钢铁工业的废钢资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陆钟武 《钢铁》2002,37(4):66-70,6
说明了废钢指数(S)是衡量钢铁工业废钢资源充足程度的判据。简明地分析了钢产量变化与S值之间的关系。根据统计资料,估算了1988-1997年间中、日、美三国的S值。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三国钢铁工业的流程结构及今后可能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承钢公司长材事业二部120 t炼钢系统采用BOF→LF→CC工艺流程,通过控制碳、硅、硫含量,以及LF冶炼后的酸溶铝含量,减少连续浇铸过程中的二次氧化,成功冶炼CDCO3钢,解决了生产中硅含量超标、钢水可浇性差的问题,铸坯的低倍质量均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3.
邓运玉 《钢铁钒钛》2004,25(3):36-40
针对攀钢钢水条件不满足RH设备处理要求及外方技术文件不易修改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了技术路线,采取出钢预脱氧,处理前期增碳,调整[C]与[O]的比例关系等措施使钢水条件达到处理要求;设计、制定的增碳计算公式达到了较高的终点命中率,实用有效。采用改进后的轻处理工艺,终点[C]合格率大于90%,[Als]合格率大于95%,残余[O]控制在30×10-6~70×10-6,深冲钢内在质量受到用户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4.
山东钢铁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钢集团)成立于2008年3月17日,是由济钢、莱钢和山东冶金工业总公司所属企业和单位的国有产权、组织结构重组而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总资产1208亿元,在职职工8.9万人,具备年产29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2009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第47位,是山东省规模名列首位的省属国有企业,拥有济钢、莱钢、张钢、金岭铁  相似文献   

15.
攀钢纯净钢生产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攀钢纯净钢生产工艺和试验结果,对纯净钢生产的脱磷、脱硫以及氧氢氮的去除工艺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以半钢炼钢技术为代表的攀钢纯净钢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6.
鞍钢超低碳贝氏体钢HQ590DB热轧卷板生产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林  侯华兴  郭晓波 《钢铁》2003,38(6):50-53,45
介绍了鞍钢HQ590DB超低碳贝氏体钢成分优化、钢质净化及微合金化过程,阐明了其在鞍钢1780热轧机组的控轧控冷工艺制度,包括温度制度及压下制度,尤其轧后加速冷却制度的优化过程,采用控轧控冷工艺实现了晶粒细化及沉淀强化,最终获得了极为细小的具有高密度亚结构的贝氏体组织。鞍钢1780机组首批试轧的超低碳贝氏体钢HQ590DB获得了优良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合金元素钒、铬对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程度,在成分设计中加入合金元素钒、铬,生产高级别钢绞线用钢.利用铁水预处理、保护浇铸、LF精炼、结晶器电磁搅拌(M-EMS)、凝固末端电磁搅拌(F-EMS)、稳定拉速等先进控制手段进行铸坯生产,降低了钢中气体含量、夹杂物,提高了铸坯低倍质量.采用控轧控冷技术,提高了线材性能及索氏体化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夹杂物图像分析仪、大样电解、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冷镦钢冶炼过程中各个环节T[O]、[N]的变化规律以及夹杂物的类型、数量、分布,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该钢种各工序夹杂物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攀钢重轨钢生产工艺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用户对钢轨内部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攀钢对钢轨钢的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了优化,通过铁水预脱硫、钢液脱氧、精炼及浇注工艺技术的系统研究和应用,攀钢重轨实物质量大幅提高,钢轨内部质量指标达到了200km/h钢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李子林 《河南冶金》2009,17(4):7-10
介绍了海洋工程用钢的种类、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就安钢开发海洋工程用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