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nglo-American common law is rooted in time-out-of-mind, place-specific, custom. It coexists uneasily, however, with the ‘Natural’ law ideal of the Enlightenment, which is inspired by the timeless and placeless mathematical and geometrical principles that govern natural science, and which are characteristic of Newton's absolute space. Each notion of law, it is argued, creates its own conception of landscape, and this conception, in turn, shapes the political and material landscape. These differences are illustrated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the landscapes of New England and Mid-Western America.  相似文献   

2.
张振威  杨锐 《中国园林》2012,28(5):38-41
介绍了美国风景园林师执业注册法历经的3个阶段并解析其发展背景、成因及特征.将美国各州风景园林执业注册法的条文构成分成7个部分——职业定义、委员会、执业领域、罚则、申请条件、互认、豁免条款,概括相应内容.最后,总结出美国风景园林师执业注册法的基本规律,并提出加快我国执业资格注册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风景园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园林创作是以特定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为基础进行的空间整合活动,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具有与生俱来的地域景观特性,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是风景园林文化最主要的内涵之一.每一个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都应该是能够反映地域自然景观特征以及人文景观特征的片段.只有通过一系列这样的片段,才能使人们对地域的自然景观典型特征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风景园林行业在改善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认可.由IFLA提出的全球第一部<全球风景公约>无疑将会对全球的风景园林行业起到重要的统一、协调和约束的作用.首先介绍了该公约产生的背景、主旨、术语定义和框架体系,然后提出该公约的特点,包括首创性、宣示性、前瞻性和可实施性,还有对现代风景园林行业的作用和影响,最后,预测了该公约将会对我国风景园林行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地域性景观的思考——生长的中国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域性景观的角度出发,以北京延庆世园会中国馆周边景观的设计思考过程为分析对象,思考地域环境特征对人类生存发展、行为习惯、生活需求、文化传统等形成的影响。其着眼点是中国馆在环境中的整体关系和意向表达,关注景观与建筑的衔接与生长共融问题,探索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人文精神在设计中的主旨选取和意向转化,其目的是通过剖析中国馆景观方案的创作过程,研究如何围绕地域性特征,将设计中的各要素统筹起来,形成有机的、典型的、和谐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张振威 《中国园林》2021,37(9):22-24
风景园林法制是从学科属性出发,探讨与风景园林实践行为和现象相关的法律制度目标、原理、机制、体系等议题的一种学理界定,是中国法制建设实践与理论的"横切片".法律制度在引导风景园林行业发展,规制规划、设计、建设行为方面具有基础性地位.提出风景园林法制的立法综合性、环境部门法两大学理特征,解析中国风景园林法制进程及存在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路爽 《山西建筑》2007,33(22):348-349
通过对广东省云浮市滨水区及其周边环境的现状调查研究,从蓝道(blueways)和绿道(greenways)两个理念出发进行分析和规划设计,针对城市滨河景观与其周边环境融合性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完善城市滨河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8.
园林景观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城市建设中。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占有重要地位。植物造景可以说是园林景观中的精华,也是核心工作。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做了探究分析,对植物造景的含义、意义、作用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伟 《城市建筑》2014,(30):215-215
园林景观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城市建设中。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占有重要地位。植物造景可以说是园林景观中的精华,也是核心工作。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做了探究分析,对植物造景的含义、意义、作用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由于所含要素更加丰富,并有着特定而复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结构,往往具有整体性功能和多样化利用价值。以世界文化遗产——河坑村土楼群为例,通过对村落历史沿革、选址布局及生态山水环境等方面的梳理分析,重点剖析自然景观构成要素与现状风貌,并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水景观与稻田景观类型。最后在整体风貌保护、人居环境改善、适度旅游开发等方面提出河坑村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为制定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整体性保护框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瑞克·德·菲索先生从他在瓦格宁根度过的学生时代便积累了对大尺度项目的浓厚兴趣,从业多年,他参与并主持了多项重要的大型景观项目,包括马肯湖—瓦登海项目、弗和米尔圩田项目等。通过实践,他展示了自然过程和人类的需求在大尺度项目中很好地整合在一起。他的主要工作方法包括叠图分析、与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合作等。此外,他还指出,除了设计的品质,与决策者的沟通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源于大自然理想的景观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大自然的原始风景给中国古代园林创作以灵感,景观设计首先源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审美选择,以顺乎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相与融洽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理念,制定其景观要素构成与景观格局判定的解译标准;以重庆市龙兴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地籍舆图及现状测绘等资料,建立龙兴古镇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2套数据库;利用ArcGIS平台、Depthmap软件分别对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句法分析,剥离出龙兴古镇的3个历史阶段:形成期、发展期与成熟期,并对各阶段的特征状态进行分析,结合历史事件、文化兴衰、职能转变等历史背景,总结提取影响层积规律形成的关键因子;在层积规律解译的基础上提出对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4.
程晓东 《城市建筑》2013,(10):190-190,192
本文论述了园林声景观的形式及概念,并分析园林声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原则、设计程序与方法以及应注意的主要环节。最后提出了现代园林中声景观的设计手法,为现代园林声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位于浙江东部的四明山古村落由于其所处的独特地形地貌,具有鲜明的景观特色。本文通过具体村落实例分析,归纳出整个四明山村落群在自然、文化和乡土三方面的核心景观特色,对当代景观营造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景观评价是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是公路环境保护设计和沿线自然景观保护利用的直接依据.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景观生态、视觉质量、资源价值3大评价因子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并采用专家打分、矩阵计算等方式确定权重,构建了较为系统的高速公路沿线自然景观分析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薇 《城市建筑》2014,(21):12-12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中不能忽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文通过对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景观规划的内涵与意义的分析,提出了在景观规划中应用自然资源的策略,以期将生态学与景观学共同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中不能忽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文通过对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景观规划的内涵与意义的分析,提出了在景观规划中应用自然资源的策略,以期将生态学与景观学共同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田的艺术——白话景观与新乡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生存的艺术,田,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千百年来人类对土地及自然过程和格局的适应的智慧结晶;作为乡土的文化景观,田承载了特定地域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历史,同时也为当代人应对生态环境和能源危机带来新希望.田,既是我们的记忆,也是我们的希望景观设计师因此可以从田的艺术中吸取无穷的营养,创造丰产、健康而且美丽的新景观,一种白话的、新乡土景观.  相似文献   

20.
刘珂秀  刘滨谊 《中国园林》2020,36(10):35-39
以文化遗产景观"记忆"为线索,探讨文化遗产景观保护的设计应用与方法。提出阐述了文化景观"记忆三元素"及其在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中的关键作用:1)人类活动的文化历史记忆;2)自然生态的环境变迁记忆;3)景观营造的文化景观实体空间风貌记忆。基于现代景观的开放性和参与性,以2个文化景观遗产设计实践为案例,从人的景观感受出发,分析探讨了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与记忆的因果关系,阐述了"记忆三元素"作为人、场所和城市之间互动的一种联系,而成为三者交流的共同"语言",及其三元耦合、主客互动关系。基本结论:"记忆"是一种物质文化资源和社会文化实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历史、现实和未来脉络;"记忆"强化了人与场所之间的互动、场所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类文明历史的延续;基于记忆的城市文化遗产景观设计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