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P2P技术和IPTV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各自特点,研究IPTV在P2P模式下的应用,同时展望了IPTV在新的模式下的发展思路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P2P IPTV逐步成为一种主流。本文针对P2P核心技术及IPTV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P2P技术应用于IPTV的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李璠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36):115-116,95
P2P打破了传统C/S模式服务器对网络资源的集中化管理和提供,解放了服务器响应的压力和降低了带宽负载,应用于IPTV系统。然而P2P技术为IPTV业务实现带来灵活和高效率等优点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时延、网络不可控等。本文就P2P技术在IPTV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P2P技术在IPTV中应用的研究热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级节点的P2P-IPTV体系结构,该结构充分利用了P2P技术在交互式应用方面的优势,使构建更加灵活有效的IPTV业务网络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IPTV所面临的技术瓶颈,阐述了IPTV与P2P技术结合的优势,并描述了相关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IPTV的迅速发展和用户量的激增,现有IPTV采用的纯CDN网络架构扩展性较差,在花销上需要付出很大代价。针对该问题,详细探讨了在电信现网条件下实施机顶盒P2P的可行性,以及影响P2P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上传速率与节目码流的比值以及P2P策略和机制的选择这两个要点。对大量的IPTV用户数据进行了特征分析,得到了一些值得IPTV P2P相关研究可以参考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7.
传统地在Internet上提供电视广播服务是采用Client/Server架构,但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Server负载日益增大,服务供应者必须负担的成本会越来越高。而IPTV是集宽带有线电视网、因特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一种崭新技术。随着Internet使用人数的增加,Client/Server架构所面临的问题日益严重,使得P2P(Peer to Peer)技术逐渐被重视。文章介绍了P2P技术的原理,将Client/ServerIPTV与P2P IPTV进行了性能上的比较,最后提出一种P2P IPTV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P2P(peer-to-peer)技术的日益成熟,基于P2P技术的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系统逐渐流行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吸引了来自全球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密切关注.但是,由于P2P IPTV系统自身特有的分布性、匿名性、快速传播性、用户规模大等特点使得其更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在对P2P IPTV内容污染攻击过程和节点在内容污染攻击中的行为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具有种群动力学特征的P2P IPTV系统内容污染扩散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在真实世界的P2P IPTV系统内容污染攻击中用户的持续观看行为、用户的加入和离开行为对频道用户规模动态演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P2P IPTV内容污染扩散模型可以有效和准确地刻画真实内容污染攻击场景中污染攻击对频道的在线节点规模动态演变和节点离开行为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娱乐的要求越来越高,宽带网络的用户越来越多,三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首先是一些视频网站开始提供流媒体服务,并取得成功。IPTV的概念被提出,并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IPTV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应用P2P技术的P2P Internet TV却在低的服务器性能和网络带宽要求下可以服务百万级并发用户流量,从而引出了P2PIPTV。  相似文献   

10.
基于PayLoad特征的P2P IPTV应用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基于P2P流媒体技术的网络电视已经成为网络舆论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P2P技术的无中心和自组织特性将大大增加对网络电视服务进行识别和监管的难度.本文首先通过对不同IPTV的payload数据分析,发现P2P IPTV系统通信过程中均存在访问地址特征、协议定义特征以及数据传输特征,然后提出了基于以上三种特征相结合的识别方法,并设计实现了实时识别系统,最后利用统计实验验证了系统的识别精度并对实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周刊》2006,(37):52-52
电视的播放方式正在悄悄酝酿一场巨大的革命。随着P2P技术的成熟,在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IPTV之后,一个以“预订电视节目”方式进行电视播放的新媒体已经诞生,并日益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2.
P2P打破了传统C/S模式服务器对网络资源的集中化管理和提供,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级节点的P2P-IPTV体系结构,该结构使IPTV的实现更加灵活高效,但由于其开放性的特点,给网络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带来了一定问题,该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P2P的PKI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公钥基础设施PKI来解决网络通信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日渐普及,但目前的PKI大多为集中式,存在扩展性较差、单点失效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2的非集中式PKI体系,并在一个具体的P2P查询技术P-Grid的基础上给出了新体系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宽带的普及,BT、电驴等P2P下载方式越来越流行,这些软件虽然给大家共享文件带来了方便,但在使用时会产生很大的上传下载的数据流,尤其在局域网中使用时会占用大量的带宽,以至于影响局域网中其他用户的网速。很多网管都想限制局域网中P2P软件的使用,但由于P2P软件种类众多且不断升级换代,目前的一些方法,如封P2P软件的使用端口等都不是很管用。现在好了,有了“P2P终结者”,网管的烦恼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格的IPTV研究及用户访问控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主要的IPTV方案及其问题,提出了基于网格的IPTV方案,即在网络核心采用P2P+网格机群服务器技术,在网络边缘采用P2P技术.阐述了IPTV的用户访问控制模型和流程.  相似文献   

16.
姜志宏  王晖  黄兵  李沛  樊鹏翼 《计算机应用》2012,32(7):2022-2026
针对P2P TV在线用户的匿名性和高度动态性,设计和部署了P2P TV爬行器--TVCrawler对主流的大规模P2P IPTV系统进行主动测量,对比研究了不同P2P TV系统中在线人数的时间演化和地理分布规律。首先,对在线用户数量的在时间上的演化规律进行了直观分析,并通过多尺度熵方法研究了在线用户人数时间序列的复杂性;其次,研究了在线用户在地理空间分布上的分布特点和规律,并对用户的地理分布进行了可视化展现;最后还研究了各省级行政区内的频道在线用户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线性递减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等网络电视(P2P IPTV)利用对等网络(P2P)的优良特性,有效地降低了服务器端的负载压力、提高了网络电视系统的鲁棒性以及流媒体的分发速度。条件接收系统(CAS)是P2P IPTV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安全子系统。其中通过对CAS原理、P2P IPTV系统构架的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非常适用于P2P IPTV系统的CAS密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爬行器的大规模P2P IPTV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志宏  王晖  樊鹏翼 《软件学报》2011,22(6):1373-1388
为了解大规模P2P IPTV系统中的用户行为特征和拓扑结构特征等内在信息,开发和部署了一个多协议P2P IPTV爬行器TVCrawer,对3个主流的P2P IPTV系统--PPLive,PPStream和UUSee进行了大量的主动测量,并对P2P IPTV系统中的用户行为和网络拓扑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主要发现包括:1...  相似文献   

19.
结构化P2P网络因其查找效率高、资源消耗少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缺少易于开发和应用的平台,结构化PZP网络上的应用还没有广泛出现,这限制了结构化P2P网络的普及.本文研究了结构化P2P网络在计算力资源整合应用上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化P2P网络的计算力资源整合方法,面向系统性能、可靠性、缩放性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开发了相应的原型系统.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有效地整合了网络中节点的计算力,并对网络动态变化和负载均衡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的流媒体系统采用的都是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架构,当大量用户同时请求流媒体服务时,中心媒体服务器将成为整个系统的性能瓶颈。在参考ETSI TISPAN制定的IMS-based IPTV架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IMS的可管理P2P流媒体系统架构,并根据引入P2P技术的系统需求设计了可管理P2P流媒体应用服务器的软件模块结构及P2P分发树的构建算法。在原有基于C/S架构的流媒体应用服务器基础上,通过扩展集中管理和维护对等节点树P2P模块实现了媒体上传节点的选择,并以直播业务为例进行了原型系统验证。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将终端节点组织成P2P流媒体分发网络,并有效地降低了媒体服务器的压力,提升了流媒体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