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了某厂生产的X90钢管线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通过硬度试验和冲击试验测试了其硬度和韧性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其焊缝为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组织,熔合区和粗晶区为粗大粒状贝氏体组织,细晶区为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和MA组织,混晶区为粒状贝氏体、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和MA的混合组织;热影响区有局部硬化和软化现象,且内焊缝硬度高于外焊缝;试验温度高于-20 ℃时,热影响区的冲击吸收能量和剪切断面率高于焊缝,低于-40~-20 ℃区间某个值后,冲击性能将降低至焊缝性能以下;热影响区的韧脆转变温度约在-50 ℃附近,而焊缝的韧脆转变温度约在-70 ℃附近。 相似文献
2.
3.
4.
系统地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X65钢焊缝金属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输入对焊缝金属组织及性能有显著影响。对于焊缝结晶组织,随着热输入的增加,柱状晶比例减小,等轴晶比例增大,柱状晶宽度增大,对于焊缝室温组织,随着热输入的增加,先共析铁素体有所增加,侧板条铁素体减少,针状铁素体先增加,但当焊接热输入达到2022J/mm后,针状铁素体量反而减少。焊缝金属低温冲击吸收功随热输入的增加而增大,当热输入达到2022J/mm后,则随热输入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6.
7.
8.
对低活化马氏体钢丝材进行1000~1100 ℃保温60 min的正火处理,随后在790 ℃保温90 min进行回火处理,研究正火温度对低活化马氏体钢丝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火后,丝材的显微组织由粒状珠光体转变为板条状马氏体,碳化物粒子大部分回溶于基体中,正火温度的升高加速碳化物粒子的回溶,在1100 ℃实现完全回溶;原奥氏体晶粒尺寸随正火温度升高显著增大(由1000 ℃的7.4 μm增至1100 ℃的34.9 μm)。回火处理后,马氏体板条尺寸变宽,板条间的位错密度显著降低,析出相沿晶界、晶粒内部析出、球化及长大,其中M23C6(M以Cr为主)相为短棒状,分布在晶界,而MX(M以Ta为主)相为椭球状,分布在马氏体板条内部。经1000 ℃×60 min正火+790 ℃×90 min回火后能够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为745.7 MPa,断后伸长率为18.9%。 相似文献
9.
焊接热循环对H1130钢热影响区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模拟焊接热循环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峰值温度(Tm)和800℃冷却至500℃时间(t)对HQ130钢热影响区(HAZ)显微组织、硬度、冲击韧性和断口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次热循环时随着HAZ中Tm的降低或t的增加,冲击韧性和硬度相应地降低。在Tm=800℃附近的HAZ区域出现脆性区,韧性明显较低;Tm=700℃附近出现回火软化区,韧性较高,但硬度明显下降。在焊接生产中应采用多层多道焊并应严格限制焊接热量输入(t应以20s为下限),以防止或减弱HAZ软化和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组织分析、力学测试、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高温停留时间对X80管线钢焊缝热影响粗晶区(Coarse-grained heat-affected zone,CGHAZ)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X80管线钢热影响区粗晶区的组织主要由粒状贝氏体、贝氏体铁素体以及M/A组元组成。随着高温停留时间的增加,碳氮原子扩散速度增加,成分更加趋于均匀化,粒状贝氏体和贝氏体铁素体交错分布程度增加,M/A岛状组织以及碳氮化合物分布更加弥散,粗晶区韧性值逐渐增加,当高温停留时间为18 s时,粗晶区冲击性能最佳,-10 ℃的冲击吸收能量为288 J,硬度值适中,为270 HV0.3。当高温停留时间大于18 s时,粗晶区冲击吸收能量有所下降,硬度值增大。高温停留时间为8 s时,粗晶区韧性最低,冲击吸收能量仅为49 J,硬度值最高,为283 HV0.3。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正火温度对含钛高铬耐热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正火温度对不含钛和含钛(0.14wt%)高铬马氏体耐热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1150℃范围内,随正火温度的升高,不含钛的钢晶粒明显长大,而含钛钢晶粒大小基本不变;经不同温度正火和750 ℃高温回火处理后,两种钢的洛氏硬度值均随正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后减,在1100 ℃正火处理时达到峰值,含钛钢的洛氏硬度均略低于不含钛的钢.1100℃×1 h正火处理 750℃×1 h高温回火处理后,含钛钢在晶界上存在尺寸约为2 μm的TiC颗粒,在马氏体板条界附近区域内分布有高密度纳米TiC析出相.蠕变过程中裂纹易于在大颗粒TiC的界面处形核导致含钛钢的高温蠕变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6.
利用模拟程控热处理炉进行300 mm×300 mm截面Q355E钢锻件心部材料的模拟正火处理试验,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和冲击试验机,研究模拟正火温度对厚截面风电法兰用Q355E钢锻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正火温度由780 ℃升高至900 ℃,并经580 ℃回火后,材料-50 ℃冲击吸收能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铁素体平均尺寸由14.73 μm降低至12.07 μm又增大至15.02 μm,珠光体的平均尺寸从3.69 μm增大至10.51 μm;模拟正火温度为820 ℃和840 ℃时,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均匀细小,珠光体呈条状和近等轴状分布,-50 ℃冲击吸收能量为183.8~211.1 J,试样剪切断面率在50%以上。对于300 mm×300 mm截面Q355E钢锻件,可选择820~840 ℃正火处理,以获得优良稳定的低温冲击吸收能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爆炸焊接技术制备出以T2紫铜为覆板、1060工业纯铝为基板的T2/1060层状复合板.300℃正火处理12,24,36,48 h后,对复合板结合界面的微观结构及各项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T2/1060爆炸焊接板焊接质量良好,结合界面出现规则的、幅值/宽度分别约为35 μm/200 μm的波形结合.正火处理48 h后,两种元素在结合界面附近互相扩散明显,其扩散层的厚度、均匀程度有明显的提高;力学性能方面,试样的显微硬度、抗拉强度明显下降(分别从215 HV,255.7 MPa降为170 HV,228.8 MPa),而延展性有明显提升(屈服应变由3.64%变为22.4%). 相似文献
18.
The mechanism of grooving corrosion in electric resistance welded (ERW) carbon steel pipe in sea water was investigated. Grooving corrosion is a selective localized corrosion of the wel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revealed that corrosion pits initiated immediately on the MnS inclusions and developed into grooving corrosion with the aid of the macro-cell formed between the anodic narrow weld and cathodic base metal of the pipe. High localized corrosion susceptibility of MnS inclusions in the weld is due to their surrounding S-enriched portions caused by the rapid heating and cooling in weldin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