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亚当夏娃日记》与《伤逝》显现了马克.吐温与鲁迅生命体验的相通。二者在人物的启蒙关系维度、爱情与生存的主题维度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二者相似的原因亦源于作者的类似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2.
闵靖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11):153-157
马克·吐温与鲁迅不但均以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著称于世,而且在思想维度方面二人亦有许多相通之处。《亚当夏娃日记》与《伤逝》直接显现了二人思想意识的相通,两部作品在人物的启蒙关系维度、表达爱情与生存的主题维度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与作者源于传统而超越传统的创作思想有关,也与作者生活的现实世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孙灵芝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4-56
<雪夜林边驻足>是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名篇之一.该诗以充满哲理的笔调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沉重的,但不能沉迷于美好的理想而忘记现实的承诺,不能因为现实的沉重而厌世逃避;只有坚毅地走完漫长的人生之路,才能享受永恒的宁静与和谐.诗歌语言朴实,韵律优美,内涵深刻. 相似文献
4.
肖芷玥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119-122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都存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现象.这种碰撞与融合有力地推动了思想进步和社会发展,但也产生了诸如社会焦虑等现象.通过比较,研究了《舞姬》和《伤逝》悲剧的文化成因,即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引起的"焦虑"和特定社会环境下人物的心理归因.森鸥外和鲁迅均试图通过爱情悲剧展现封建文化对人的迫... 相似文献
5.
尹晓燕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1-112
《伤逝》是鲁迅小说创作中唯一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采用了独特的长篇的内心独白式叙述方式。借用韦恩.布斯的"隐含作者"这一新概念来解读这篇小说,论述了《伤逝》的内心独白式叙述的特殊用意及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晓静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9(10):43-45
追求卓越,创造奇迹,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男主人公克里斯在贫困的绝境中不放弃希望,经过不懈的努力抓住机遇,最终追求到他的幸福,达到人生的辉煌。通过对主人公成功轨迹的分析,希望对现代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的人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杜成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3-114
分析了鲁迅小说<伤逝>主人公子君思想中的国民性弱点.认为她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依从性,爱慕虚荣,死要面子,而且丧失了生活的进取心和斗志.社会压力造成的生活艰难是子君悲剧的外因.子君身上的国民性与封建性是造成其悲剧的内因. 相似文献
8.
要文静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7)
正在热播的美国轻喜剧《绝望主妇》的英文对白,无论是从英语学习的角度,还是从人生哲学的角度,都让人再三回味,赢得了许多观众的称赞。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其台词普遍巧妙运用了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原理,在迂回和曲折中呈现出意蕴无穷的文学风味。在此从语用学考察视角,运用合作原则分析《绝望主妇》的一段英文对白。 相似文献
9.
黄晓东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27-29
探讨了余华长篇新作《兄弟》的叙事特点及上、下两部的叙事差异。相对而言上部可以概括为“悲情叙事”,将历史、暴力、罪恶与人性中最为本质的爱紧密融铸在一起;下部可概括为“欲望叙事”,对欲望进行凸出、放大的书写。另外,下部存在精确的细节叙述等优点和结构失衡等缺点。 相似文献
10.
慕娅林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8):85-86
论述了《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叙述层次及视角,认为小说没有以全知叙述者的身份从头到尾讲述故事,而是采用了混合倒叙、多层叙述和多重视角的手段。增强了叙述的可信度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陈素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17(2):80-84
本文从写作技巧的运用,两部小说所包含的文化因素以及中美两国妇女思想解放的程度三个方面比较了中国作家鲁迅的《伤逝》同美国作家威廉·田纳西的《或许是托尔斯泰的》两部短篇小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文章也就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命运发表了看法,认为性格的改变和环境的变化有可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曾思艺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1,33(1):116-127
从战争小说发展的角度来看,《毁灭》的独特之处是从心理角度描写人才在战争中的改造和成长,以及人才在战争中被淘汰,而这又主要通过小说中三个重要的人物莫罗兹卡、莱奋生、密契克表现出来.心理角度主要是指小说往往从人物的心理矛盾、心理斗争角度来描写人物,心理描写还具有意识流的特点,并且景物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心理状态密切相联,寓情于景,甚至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3.
杨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18-119
《华威先生》通过一系列反讽语言,刻画了百忙的华威先生形象。在话语层面上,通过反讽展现的是具体语境与内容之间张力的语言模式,呈现了在特定情境下的悖论形式,进而召唤出文本特有的讽刺意蕴。 相似文献
14.
《微暗的火》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而“不可靠叙述”是这部小说在叙述上的突出特征.这部小说从整体上看,就是金波特对谢德的长诗《微暗的火》的不可靠读解,这种不可靠的读解基于金波特对现实中自身处境的不可靠报道,而不可靠的读解和不可靠报道又是根源于他对自身价值的不可靠评价,这三大轴线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这部小说的鲜明特色.《微暗的火》中的不可靠叙述显示了全球化语境下多元文化冲突与激变中身份认同的困境和焦虑,体现了作者反思和质疑的精神,这是这部小说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期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家庭步入社会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备受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困扰的年龄阶段。论述了绘画疗法用色彩打开情感的捆绑,通过对青少年最常见的自杀性心理危机、攻击性心理危机以及成瘾性心理危机进行有效预防和干预,帮助青少年顺利渡过危机。 相似文献
16.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艺术不仅是时间艺术也是空间艺术,文学作品是对空间的表述和再现,同样隐喻了权力关系之间复杂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纠缠。通过对中国名著《红楼梦》和英国小说《鲁滨孙飘流记》的重新解读,可以分析和探究它们的空间叙事隐喻的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7.
季学源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73-79
红学索隐派始终与宁波人有不解之缘.早期索隐者大多不懂文学,缺乏文学理论修养,不管是其萌发期、兴盛期、后续期,大体均如此.其续貂期中的索隐者,对宁波读者危害尤多,受到宁波籍红学家的严肃批评,值得红学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士大夫身处名利场之中,面对官场的复杂,迫切需要寻求预知未来和把握命运的方法。宋季士大夫的占梦活动十分普遍,他们对于梦的迷信和探索活动,在宋代社会留下深刻的印记。 相似文献
19.
电影《花样年华》的多元化音乐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敏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1(10):66-68,71
电影音乐正越来越成为电影艺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叙事表意元素,本文从分析电影《花样年华》音乐入手,探讨音乐在后现代影片中的多元化运用。 相似文献
20.
心理咨询师教材的不足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显宁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10):168-171
指出我国唯一一本供各级心理咨询师培训使用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在编写体例、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