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潜江凹陷潜江组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层位岩性油藏成藏主控因素是不同的,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难以用统一的模式加以概括,本次尝试从成藏背景及成藏条件对岩性油藏的影响出发,总结出该区潜江组岩性油藏具有“四元”成藏主控因素,即烃源岩控制油气分布,构造背景决定岩性油藏规模,输导体系是岩性油藏富集的关键,砂体临界物性是影响油气充注的内在主控因素,且当“四元”均较好时油富集。 相似文献
5.
潜江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部,是江汉盆地油气最为富集的富烃凹陷。潜江组勘探程度高,岩性油藏已成为主要的勘探对象与目标。该文通过对潜江组岩性油藏发育条件、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的分析,指出潜江凹陷构造斜坡带、构造反转区、断裂发育带及挠曲带是岩性油藏的有利勘探方向。发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建立以相控砂体预测为核心的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技术,推广薄油层改造技术是深化潜江盐湖岩性油藏勘探的主要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66井与浩87井钻探失利原因的综合分析后认为:在地震贵料分辩率与多解性的制约下,地质背景的优越与否决定了蔽性油藏勘探的成功率;而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也制约了对薄层勘探的认知力。由于盐湖储层地震反射信息具多解性,所以,应依据地质背景分析。尽力跳出地震资料解释的陷阱。另外,基础研究与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要正确。力求准确。研究表明.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砂岩储层预测是有效的,但进行含油性预测仍需攻关。 相似文献
7.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的油气勘探已到岩性油藏勘探阶段。新沟嘴组油藏特点决定了岩性圈闭识别难度很大。近几年勘探实践,通过加强结构及构造演化分析,精确刻画古地貌及沉积充填模式,刻画古地貌控制下的新下段各砂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范围,结合多方法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总结出一套提高岩性圈闭识别精度和勘探成功率的较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8.
9.
潜江凹陷新农地区沉积微相特征与岩性油气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分析岩芯、录井、测井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地震信息系统研究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新农地区下第三系潜江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特征和纵向演化规律。研究认为:研究区内存在2个主要物源体系和1个次要物源体系,来自北东向的主要物源形成扇三角洲砂体;来自北北西向的主要物源形成三角洲砂体;来自南南西方向的次要物源形成小型三角洲砂体。这些三角洲砂体主要由水下分支河道、滩砂、河口坝等沉积微相组成,它们依附于鼻隆、斜坡等构造背景,形成良好的岩性圈闭。结合该区已有油气勘探成果等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前景。 \r\n 相似文献
10.
潜江凹陷潜江组岩性油藏的形成、分布及富集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层位岩性油藏富集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以王场Eq4 3/2砂组岩性油藏最为富集。通过对今、古构造背景及成油气地质条件的精细解剖,认为王场地区具有“古下坡、今上坡”良好的油气成藏背景,古下坡有利于Eq4 3/2砂组三角洲前缘砂体延伸至王场地区沉积,今上坡有利于捕获油气;同时具有十分优越的成油气地质条件,平面上紧邻蚌湖生油洼子、纵向上紧邻主要生油层系,发育席状砂储集体,具有砂体和断层双向疏导体系及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总结出王场Eq4 3/2岩性油藏富集“四元”成藏主控因素,即烃源岩控制油气分布,构造背景决定岩性油藏规模,榆导体系是岩性油藏富集的关键,砂体临界物性是影响油气充注的内在主控因素,且当“四元”均较好时油富集。 相似文献
11.
在充分认识含油气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的前提下,油气成藏的模式是寻找油气勘探切入点的关键。潜江凹陷周返断裂带大多数岩性油藏主要分布在周返地区与断层配置的构造斜坡带上。其中潜三、四段烃源岩厚度最大,生油指标高、成熟度好、生油潜力大,是主要的油源层段;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为油气成藏提供了丰富的储集空间;蒸发岩类是潜江凹陷内最理想的区域性盖层;潜江组地层中有规律展布的断层发育带使得大面积分布的含油岩性在侧向经断层、构造的封挡形成多个有效的复合圈闭。周返断裂带主要形成2种岩性油藏:在单斜背景上砂体上倾尖灭,形成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或在断鼻或背斜构造背景上,河道砂体受断层切割形成断层 岩性油气藏或构造 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2.
14.
潜江凹陷蚌湖向斜周缘为典型的内陆盐湖沉积,油气资源丰富,是岩性油藏勘探的有利地区。 该区 纵向上岩性组合复杂,横向砂体变化快,砂岩储层与非储层的波阻抗值相近,应用地震属性分析和叠后波 阻抗反演等方法难以准确识别储层。 通过多年的攻关研究,提出了以高保真叠前偏移地震资料为基础,以 叠前同步密度反演为核心的相控储层预测技术,并重点介绍了叠前同步密度反演中的横波速度估算、叠 加角度的划分及流体检测等关键技术。 勘探实践表明这些技术是可行的,能有效地识别岩性圈闭,具有较 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7.
18.
潜江凹陷潜江组油源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生物标记化合物(包括甾烷、萜烷、异戊二烯类烷烃和金属卟啉),碳同位素,正构烷烃以及红外光谱的某些基团特征等地球化学资料,将潜江凹陷潜江组不同产层的原油划分为潜四段、潜三段和潜一段三种类型。这三种原油类型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明显,颇有差异。通过原油与生油岩的对比,确定了三种原油类型的油源是来自本段的生油岩。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潜江凹陷区域沉积背景、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及分析化验资料的研究,对潜江组沉积微相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分别建立了扇三角洲、三角洲、湖相等微相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