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转型期,而其中的月牙凳是最能代表唐代审美和设计观的设计作品,是唐代家具的杰出创造。该文章在简要介绍唐代家具及历史地位后,分析月牙凳的概念、形制及设计特点,其中设计特点包括造型优美、装饰华丽、材料多样、功能完备,从而得出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充分肯定中国传统设计观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鼓励现代的设计师和学者继续探索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是研究明代百姓家具的珍贵图像资料,对其中所见家具从椅类、凳类、桌案类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和使用场景,可以了解到明代百姓家具的设计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人们往往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使用习惯出发,依据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使用不同形制的家具,具有强大的场所适应性特征。其中,椅类家具和几类家具虽然是百姓用具,但仍然具有一定的阶级象征性,多为拥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百姓使用,它们的形制更为讲究,制作技艺更为复杂。凳类家具和桌案类家具则更多追求实用性和牢固性,它们的形制看起来较为简练厚重。尽管如此,明代家具蕴含的崇尚自然、以人为本等设计理念,以及结构简练精当等原则,依然为这些家具所继承,体现了精英文化与市井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个案研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造型、装饰、功能、结构、工艺、用材六方面探究了天津地区民间传统木制剃头凳的民俗文化和设计特征;并运用比较研究法将剃头凳与明式长凳、闷户橱、西方古典椅凳进行对比剖析;探讨了剃头凳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本研究明晰了剃头凳的设计理念与文化内涵,对促进家具产品创新设计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宇  朱龄  吕九芳 《家具》2023,(6):95-99
为探究四川传统民间坐具的品类形制、装饰特色和文化内涵,保护与传承民间艺术,采用文献检索和实地调研的方式,以四川成都地区的传统民间坐具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形成发展的背景、类型和装饰特征,认为四川传统民间坐具是当地生活方式和民间文化特色的代表。坐具类型上分为椅类、凳类和墩类,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装饰工艺包括了木雕、漆饰、镶嵌等主要的装饰方式;装饰图案包括了动物植物、人物器物、文字几何等丰富的纹样;此外,四川传统民间坐具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四川崇文、祈福、务实的民风民俗和包容开放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5.
姚艳菁  王宏付 《丝绸》2020,57(5):102-108
暖耳作为民间传统服饰配件对其历史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暖耳的形制起初局限于兽类皮毛,后历经朝代的更替发展和专制主义思想禁锢的解放,到清代逐步建立暖耳形制。文章以文献资料为背景进行深入研究,对暖耳的起源、形制艺术、纹样图案及寓意性进行综述。暖耳从御寒保暖的功能实用性特点到富有文化寓意的装饰性特点,装饰技法上以刺绣、拼接及各种缘饰艺术最为突出,其题材寓意丰富多样,不单只描述事物本身的含义,同时运用各种手法表达事物深层化特殊属性,展现出民间手工艺人的独具匠心,有利于提高对传统审美文化与装饰艺术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藏族服饰之配饰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丰富多样的民族服饰中,各民族的配饰艺术各具风格。藏民族服饰文化中的配饰艺术,以“珠宝金银”式形成高原民族服饰特有的风格。通过对藏族配饰之产生原因以及形制特征分析,读解藏民族服饰中的配饰艺术,在营造民族文化风格的今天,对研究少数民族配饰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云肩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形制多样,题材丰富,蕴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寓意与历史文化底蕴。文章以中原服饰文化馆馆藏云肩为研究对象,从装饰图案设计特征、造型特征、色彩特征和工艺特征四个方面对中原地区云肩的艺术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云肩的本体形式、解读云肩的文化内涵来品味中原地区的文化取向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是唐代莫高窟装饰图案发展的鼎峰阶段,藻井图案风格从初唐前期的生动活泼、爽朗明快转变为盛唐的繁华富丽、庄重严整,与窟内壁画和整体气氛相得益彰。这一阶段莫高窟图案进一步向世俗化织物特征转向,藻井形制从"建筑式"向具有世俗色彩的"华盖式"演变。伴随这一进程,藻井图案中的宝相花独占鳌头,宝相庄严,呈现一派盛大辉煌的大唐气象。与中原比较,既有同步性也有差异性,西风劲吹,却不失中原文化主体,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中西合璧、浑厚大气、瑰丽多变的文化奇观。  相似文献   

9.
昆剧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从起源到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明清文化的深远影响。从昆剧的服饰形制、制作工艺、色彩、图案和风格等方面,探讨了昆剧服饰蕴含的内在文化,以及明清文化对昆剧服饰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妈祖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的精神财富,文章分析了妈祖文化的形成与特征,着重介绍妈祖服饰及湄洲女的服饰。通过妈祖服饰形制和内涵,探讨了妈祖文化对闽台地区传统服饰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完整地呈现陕西民间刺绣传统工艺的技法特征,采用实地考察结合相关文献检索分析的方法,对陕西民间刺绣技法进行分类总结与分析。得出:陕西民间刺绣是将平面刺绣做成各类工艺品的总称,包括平面与立体的各类绣品,其形制变化多样;以技法为分类基础大致可分为布软雕、布拼、布搐、布刺绣四大类,各类技法都形成了当地的风格特色,多运用拼、贴、绣、摞、搐、缀、塑等多种技法,且针法丰富多样,极具地方特色。文章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浙江地区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及良渚文化出土的纺轮进行了抽样统计调查,利用NITON便携式X荧光能谱仪分析了纺轮的元素成分,并按照材质、形制等进行了归类,探讨了纺轮的具体功能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纺轮本体的制作工艺随着时期变迁愈趋成熟,从碎陶片改制到陶土焙制;形制从多样化向单一化发展;钻孔的方式可以间接反应纺轮与拈杆的使用方式,而且间接反应了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形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新形式下袜业展示设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产业、文化、旅游"视角下袜业展示设计特色进行了探析,并以"大唐"为例,从突出展示地方特色、强化展示区域品牌形象、注重展示袜艺文化及袜类产品本身的陈列等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其对袜业风情小镇的建设,推动大唐文化旅游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鹏 《家具》2013,(6):64-68
“案”与“桌”两类家具,在使用功能和形制特点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人们对于“案”与“桌”往往容易混淆,不能区分。本文主要从“案”与“桌”的概念和起源、形制、功能和文化蕴含等方面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研究唐代胡风文化盛行背景下杌凳类坐具形制的发展特点及与其的内在关联。以唐代胡风文化背后的社会风气作为切入点,探讨当时坐具形制创新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其次结合相关文献典籍、绘画、壁画艺术等背景资料,分析胡风影响下唐代杌凳出现的创新形制与变化特征,并由此进一步剖析杌凳类坐具文化适应现象中呈现的内在特点及规律。结果表明唐代杌凳大致经历了由低型到高型、固定到灵活、箱板式到框架式的演进历程,胡风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唐代杌凳类坐具的发展,但在文化交融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选择适应性和自主性。本文立足于家具文化研究视角,探究了民族文化碰撞融合中唐代杌凳类坐具的“胡化”与“汉化”现象,为时下多元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对明代中后期女袄的形制与结构作进一步解读,以出土和传世的明代中后期女袄作为实物来源,结合墓葬简报与地方志等书籍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形制与结构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领部、袖部、大身3 个部位。通过对女袄领形、袖形、大身所具有的结构特征与变化的梳理,根据当时的社会状态和审美特征,总结了明代中后期女袄的形制特点与结构变化。揭示了其各部位的形制与结构变化规律:领子高度逐渐降低,领开口逐渐增大,衣袖部位袖底边曲度增加,大身部分尺寸愈加宽广,阐明了明代中后期女袄款式变化多样、继承与创新并存的特点,丰富了明代服饰文化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云肩是一种装饰于肩部的服饰品,形制多样,制作技艺精湛,纹样题材广泛。人物纹样是其装饰纹样中与造物者、着装者最密切相关的一类,记录戏曲情景、喜庆场面、宗教活动以及人们向往的生活态势,质朴生动。文章在文献考证、实物分析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阐释云肩服饰中所见人物纹样背后的文化动态与情感诉求,有利于进一步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进而推动华夏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省与认同。  相似文献   

18.
《丝绸》2021,58(10)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及和田山普拉墓地出土较多类型多样的针衣、针线包,出土实物印证了出土文献中"针氈"确有其物,体现了中原文化对古代新疆传播浸润的影响,反映了古代妇女的社会功能。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从针衣囊袋的年代、形制、材质、功用这几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将其与中原传统文化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比较中原与新疆出土针衣囊袋,归纳总结其功能的异同。考证针衣囊袋的名称,探究其兼容并蓄的艺术特征,深入认识了古代新疆与中原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女红技艺与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从宋代背子的普遍性及其形制特色的角度,进行分类概述,探讨其蕴含的内在文化特征。分析作为宋代全民皆服的背子的服饰特色,并进一步探索其在现代服饰发展中的演变过程。通过对背子形制的创新与应用,寻求传统服饰与现代服装之间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界对宋代服饰文化的纵深研究仍有待展开。大量宋辽金时期的典章制度、笔记小说、绘画图像,以及经考古发掘出的古代服饰实物等资料为宋代服饰的形制文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以四座南宋墓葬出土的服装实物为依托,辅以文字史料及图像考据,从南宋女装"大袖"的称谓考辨及服饰等级、"大袖"的形制特征、形制语言的文化符号价值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揭示了南宋女装大袖作为汉民族宽衣文化的典型符号所具有的积极的政治教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