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总结国内带压密封技术的研发和现场实际应用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带压密封工程的概念.简述了带压密封工程发展概况、工程原理、技术构成、研究内容、法规和标准.带压密封工程的定义是:以流体泄漏状态下实现再密封为研究对象,泄漏缺陷部位勘测数据为依据,应用基础科学原理及密封理论,结合工程实践活动和科学试验中所积累的理论和技术经验,安全地创建带压密封装置为目的的一门新兴的工程技术学科.并用一个实例阐述了带压密封工程的运行程序.  相似文献   

2.
结合HG/T20201-2007《带压密封技术规范》国家行业标准创建的背景,介绍带压密封技术服务领域及现状,制定规范的必要性、简要过程、目的、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共性要求、20个带压密封专业术语、泄漏单位的安全管理、带压密封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和防护、密封注剂的质量要求和选用原则及使用方法、注剂工器具、泄漏介质的勘测、泄漏部位的测量、带压密封夹具的分类、夹具的制造加工要求、带压密封施工准备、带压密封技术现场操作和带压密封的施工验收.本规范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带压密封技术法规,具有创新性突出的特点,为确保对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泄漏部位安全地进行带压密封作业,并保证其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注剂式带压密封规程的起草情况,阐述了注剂式带压密封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密封注剂的技术指标,描述了我院研制的系列注剂枪的结构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泄漏是造成电力系统非计划停产的主要因素.从安全生产的角度简介了带压密封技术的基本原理、消除泄漏的基本条件和方法.并通过成功的应用实例,论证了带压密封技术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长周期运行,避免非计划停产方面的突出效能.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带压密封技术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带压密封技术的关键金属构件-夹具的两个基本作用:密封保证和刚度保证,提出了夹具的设计准则:良好地吻合性、足够的强度、足够的刚度、合适的密封空腔、接触间隙严密、注剂孔开设、分块合理.以曲梁的有力矩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中高压管道法兰夹具的刚度计算公式.同时给出了中高压管道法兰夹具的强度校核公式.  相似文献   

6.
1带压堵漏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不停车带压堵漏的密封是以流体介质在动态条件下,固状密封材料的密封机理为基本依据。方法是:在泄漏部位装上专用卡具,利用泄漏部位外表与卡具构成的密封空间,采用特制的高压注射枪将密封剂注入密封腔内,并充满整个密封空间,使密封剂的挤压力与泄漏介质的压力相平衡.建立一个新的密封结构来堵塞泄漏孔隙和通道.挡住介质的外泄(如图1)。图1是带压密封原理示意图,假定生产系统中的介质是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蒸汽,并从泄漏121F处向外部大量喷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中换热管与管板的一种活性连接技术.从预紧比压、填料层厚度,材料性能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分析,分别对软填函密封、O型圈密封、V型圈密封等结构进行了耐压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预紧比压是决定密封效果的关键因素,填料层的厚度及填料的材料性能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使用本技术的管壳式换热器具有耐压能力强,密封效果好等优点,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进口机封国产化的关键技术,在设计层面进行了建模研究.介绍了机械密封的一般构造和原理;对机封动静环之间微小间隙内形成流体膜的径向载荷在柱坐标内进行了积分,获得了流体膜径向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利用G-T弹性接触模型,建立了密封端面接触比压的计算模型;综合承载力计算公式和比压计算模型,并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建立了密封端面间隙内流体膜压的Reyonlds方程.结果表明: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得到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吻合,为机封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UC3906作为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充电器的专用芯片,其内部集成了实现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最佳充电所需的3种充电逻辑控制和检测功能,并具有环境温度自适应、充放电程度自适应以及限流、欠压保护功能.其采用的温度补偿技术可使各种充电转换电压随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电压温度系数的变化而变化,使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都能达到最佳充电状态.解析了基于UC3906专用芯片设计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充电器的原理及应用,并设计出一种简单实用、工作稳定、性能可靠的12V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充电器,供研究参考及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10.
磁流体密封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利用磁流体作为密封介质设计了新型径向磁极磁流体密封圈,介绍了该密封圈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给出了耐压能力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密封间隙中磁场的有限元分析及磁流体流场的分析,对该密封圈进行了特性分析;给出了密封压力与密封圈磁极长度、磁极宽度和密封间隙三个设计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并给出了新型径向磁极密封圈和轴向磁极密封圈的设计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径向磁极磁流体密封圈的耐压能力随磁极长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磁极宽度增大而增大,随密封间隙增大而减小,除具有目前普遍采用的轴向磁极磁流体密封圈的优点外,还具有比轴向磁极密封圈尺寸大小、结构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