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小型低扬程泵站一般采用拍门断流,其装置效率一般很不理想。在低扬程泵站中如果能够取消断流装置,那么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泵站装置效率,简化泵站结构,节省投资费用。本文通过对小型低扬程泵站在无断流装置条件下机组的开停机的分析,对取消断流装置的可行性及取消的前提条件做初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2.
大泵站超驼峰水位运行压缩空气断流系统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压缩空气断流的原理,提出了压缩空气断流装置的一般构成和设计方法,首次应用气体喷射器作为压缩空气减压增量变换器,不但及时地增加了补气量,防止断流后流道压力的下降,而且大大减小了储气罐容积,使该项技术得以满足工程实际的要求,为同类泵站的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 目前泵站装置效率除个别站略高些外,一般都在60%以下。一方面水泵、电机要提高效率,另方面由于大多数泵站流道未经模型试验或整体装置试验,致使效率普遍偏低。所以必须不断改进,全面的优化设计。流道中配套的断流装置也应是建设和设计部门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是探讨东江——深圳供水二期扩建工程泵站机组流道出口选定新型两节拍门为断流装置的设计及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头岭泵站采用大型斜式轴流泵的水泵设计方案,并对泵装置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和泵装置模型试验;采用快速多叶闸门作为水泵启动和断流方式,实现了断流设施正常运行无水头损失;应用计算机监控技术,使泵站管理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促进工程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用工程实践经验佐证国内对真空破坏阀断流型式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并通过多个虹吸式泵站真空破坏阀通风面积和装置位置的不同对断流效果的影响的比较,提出真空破坏阀的风量系数会明显影响虹吸断流效果。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低扬程泵站通常使用拍门作为断流装置,泵站实际运行过程中常会遇到停机后拍门因水流扰动影响而延时关闭,造成拍门撞击力过大产生剧烈的水锤压力等问题。为有效避免拍门受外力损伤,提高工程安全可靠性,研制探索一种新型拍门水压消能装置,安装在拍门底部,借以消减落门动能,避免危害性撞击,保障泵站工程安全运行,可为类似泵站管理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排污泵站虹吸式出水管水力瞬变过程现场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虹吸式出水管(出水流道)在城市排水工程中应用不多,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大中型排污泵站设计采用了虹吸管真空破坏断流方式。在上海市某排污泵站虹吸式出水管水力瞬变过程现场试验基础上,对虹吸管的工作性能进行分析评价,大中型城市排污导叶式混流泵站采用虹吸管真空破坏断流形式完全可行,经济合理,检修、维护方便。  相似文献   

8.
郭军  王丽  鲜凡凡 《治淮》2015,(3):46
随着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农业节水与灌排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村水系规划的不断调整,许多中小型泵站原有的单排、单灌功能已不能满足地方水利事业发展,笔者近几年在从事的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经常遇到基层的水利管理部门在小型泵站拆除重建的过程中要求增加泵站的功能,使原有单排、单灌轴流泵站转化为抽排、提灌相结合的多功能轴流泵站。本文列举该型泵站几种布置型式及断流方式,浅谈其适用性及优缺点。二、总体布置1.进、出水池并列布置型式及断流方式进、出水池并列布置是指将泵站  相似文献   

9.
低扬程泵站出水管的逆止断流装置现有3种型式:1.拍门断流装置(1)在中、小型低扬程泵站上常采用,优点是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它悬挂在泵站出水管口,开机后因受到管口出水水流冲击而开启,停机后靠拍门自重或管口水流倒流关门。拍门开启愈小,它造成的水力阻力愈大,在  相似文献   

10.
定波水利枢纽泵站具有排涝、引水双重功能,设计排涝总流量为120 m3/s,泵站的泵装置结构选型和性能参数的确定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成效.对比分析立式轴流泵装置、斜15°轴伸泵装置和竖井贯流泵装置3种常用低扬程泵装置结构型式的优缺点,结合该工程的特点确定竖井贯流泵装置的设计方案.综合考虑泵站总投资、泵装置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淮安抽水一站改造工程克服原建设时大量资料难以收集的困难,按照工程实施不影响抗旱运行等要求,在泵站的断流方式、水泵选型、主电机推力轴承选用等方面开展研究,开发了计算机监控系统和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改造完成后的泵站机组效率明显提升,具备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功能,提高了泵站运行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刘军  施伟  徐磊  陆林广 《江苏水利》2021,(12):1-7,14
我国低扬程泵站建设的水平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建设,促进低扬程泵站的关键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进一步满足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等重大工程大型低扬程泵站的需要,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低扬程泵装置水力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提炼.结果 表明:南水北调工程水泵模型及水泵装置同台测试为保障我国低扬程泵装置水力设计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型低扬程泵装置的水泵选型新方法可保证低扬程泵站设计扬程工况位于泵装置高效运行区、最高扬程工况位于稳定运行区;采用分层次优化水力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完成低扬程泵装置流道优化水力设计工作;立式低扬程泵装置宜优先采用肘形进水和虹吸式出水流道;对于特低扬程泵站宜优先应用前置竖井贯流式泵装置,可满足结构稳定和水力性能优异的要求;为实现泵站工程整体最优化设计,需要采用泵装置水力设计与泵房水工设计、结构设计之间的协同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江涛 《广西水利水电》2015,(1):67-68,71
高效节水灌溉设计包括水源工程、系统选型、首部枢纽和管网设计。其中,水泵是必不可少的加压设备,主水泵与配套的动力机械等装置,是整个泵站的核心。水泵选型配套是否合理,不但直接影响泵站功能的实现和一次性工程投资,同时也影响到工程运行的费用和便利性以及整个工程运行安全性等问题。针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水泵机组选型和配套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提出对于采用平直出水流道的大型混流、轴流泵站工程必须进行水力过渡过程分析计算,并提出安全可靠的断流设施,同时确定合理的关闭时间。此外,提出国家标准《泵站设计规范》对水泵出水流道断流设施应优先选择运行可靠、调节灵活、结构简单的液控蝶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远距离输水工程中易发生多处水柱分离并造成断流弥合水锤危害。在这种泵站管路设计中 ,应作全面的水锤电算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护措施。总结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论述了多处水柱分离与断流弥合水锤综合防护设计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着重阐述了多点固定完全断流型空腔数 理模型的建立与运用 ,单向注水与注空气 (缓冲 )问题 ,多处单向注水电算源程序的编制 ,并详细地给出Z市远距离输水工程水锤分析与综合防护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通过沿京密引水渠建梯级泵站将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解决来水与北京市用水过程不匹配问题,提高供水可靠性。本文通过重点分析调蓄工程梯级泵站特点,理论和试验相结合地选择合理的超低扬程供水泵站泵型,选用合适的水力模型优化了流道设计,提高了泵站水力性能和泵站装置效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调蓄工程超低扬程泵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徐春雷 《江苏水利》2006,(4):17-17,19
1工程概况梅梁湖泵站枢纽工程位于无锡市五里湖、梅梁湖与梁溪河交汇处,是一座具有低扬程、大流量、运行时间长、环境保护要求高等特点的泵站,主要作用是改善梅梁湖、五里湖及无锡城区河道的水环境。梅梁湖泵站由5台竖井式贯流泵组成,其设计流量Q=10m3/s,设计扬程H=1.5m,水泵转速n=140r/min,叶轮直径D=2.0m,装置效率η=68.4%;水泵型号为2000ZGB10-1.5,配Y400-6电机(355kW)、德国FLENDER公司生产的H2SH11型齿轮箱。泵站运行为单向调水,进出水侧各设工作闸门一道,采用绳鼓式启闭机控制,快速闸门断流。2流道的各项性能特征参数流道平面…  相似文献   

18.
对长距离输水泵站管道的断流方式进行了分析,在典型断流方式选择的过程中比较了几种断流方式、阀型的优缺点和各自的适用条件,为实践中长距离输水泵站断流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民黄河》2013,(11):133-135
根据规划设计方案,刘老涧站设计流量为80 m3/s,通过模型装置性能试验,选用TJ04-ZL-23水力模型进行初步设计,确定原型泵的装置性能曲线,结合泵站扬程和流量的要求,确定原型水泵和配套电动机各种参数。由导流方案、膨胀土处理及泵装置优化等因素,确定了原型水泵的转速,并选定TJ04-ZL-06水力模型进行设计。根据水力损失和临界汽蚀余量推算出安装高程,根据刘老涧站的扬程变化范围和年运行时间,为保证泵站高效运行以及流量调节的灵活性,采用叶片液压全调节方式,并根据刘老涧站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肘形进水流道、虹吸式出水流道、真空破坏阀断流,从而最终确定该站原型机组主要参数、水泵主要部件的结构及选材。  相似文献   

20.
泵站出水流道断流方式一般有3种:虹吸式流道,在流道顶部采用真空破坏阀断流;直管式流道,在流道出口采用拍门或阀门断流。最近几年在直管式流道上采用液控蝶阀断流的应用越来越多,对设计时所采用的各种类型流道及其断流方式予以比较,以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