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髹饰工艺作为中国文化的承载者,其之递承需在"有根"之理论的指引下发展。本文以构建髹饰工艺之理论体系为对象,笔者提出了三大核心内容,即审美观、方法论与递承方法,审美观是对待中国髹饰工艺的态度,方法论是指引髹饰工艺递承与发展的思想核心,而递承方法是审美观与方法论的践行者。髹饰工艺需要递承,更需创新与突破,故希望本理论的提出对髹饰工艺的继承与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彝族皮胎漆器及其髹饰技艺历久弥新,承载着彝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历史,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本文通过传统彝族髹饰技艺的工艺分析、彝族皮胎漆器代表器具的分类比较、彝族皮胎漆器髹饰纹样的整理归纳,总结其“点、线、面”的图案构成规律,在传统纹样基础上进行髹饰图案的提取与再造。将创新髹饰图案通过传统技艺方法,与当代革制品碰撞,应用于现代女士手提皮包,提升皮革产品的文化内涵与工艺价值,同时探究彝族髹饰技艺传承创新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研讨将髹饰漆艺融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教学的意义,分析教学观念落后、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和缺乏产业基础等客观现实问题,提出要改革教学内容、强调理论实践并重和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等具体化的对策,从根本上促进髹饰漆艺教学,助力髹饰漆艺产业进步。  相似文献   

4.
新中式家具设计备受传统家企业与现代家具企业的青睐与关注,但由于设计理念的缺失,致使新中式家具在"简化"与"量化"中走向同质。基于此种情况,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新中式设计理念的构建,即新中式的概念与定义、审美观、方法论以及设计方法。在概念与定义方面,本文对新中式家具与其他现代家具的共性与不同进行研究;在审美观方面,本文提出立足"工艺角度"进行审美观的明晰,而非哲学角度;在设计方法论方面,本文提出两种找寻方法论的途径,借助所提途径,对不同类型新中式的方法论进行探析;在设计方法方面,本文提出三种与设计目的相符的设计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目前的新中式家具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民族文化,杰出的漆器工艺就是文化长河中丰富的遗产之一。髹漆工艺在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史、物质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代漆工黄成所著的《髹饰录》是我国唯一一部古代漆工专著,书中详细记录了我国古代漆器制作工艺,以及敏求的工匠精神。黄成在撰写《髹饰录》时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因而《髹饰录》这本著作晦涩难懂,幸得有关学者对此书进行解说,使其易于理解,对后人研究此专著产生巨大影响。文章主要从《髹饰录》中的雕镂门角度出发,对髹器工艺的技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平遥县作为我国重要的漆器传承城镇之一,以推光漆髹饰技艺而闻名。本文以平遥推光漆漆木家具作为研究基础,将其髹饰技艺与模块化设计理念相结合,通过对推光漆髹饰技艺在漆木家具中的现行神态以及推光漆家具髹饰技艺模块化的存在价值进行研究,进而总结推光漆技艺在漆木家具中的模块化设计原则。此外,以漆木椅类家具为例,通过分析家具结构特点并将其与推光漆髹饰技艺的具体特点相结合来更好地体现推光漆技艺在漆木家具设计中的模块化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2006年,我国山西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被列为我国传统四大漆器髹饰技艺之一.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推光漆器也逐渐运用了各种现代创造元素,集中体现了时代精神和现代审美需求,而推光漆器也是我国传统工艺和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融入现代生活,满足民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生漆与红木家具髹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江 《家具》2011,(1):65-68
传统生漆髹饰工艺曾经是红木家具最重要的表面处理工艺。家具的表面光润如玉、历久弥新,也是红木家具的独特魅力之一。现代红木家具的生漆工艺或被简化或被改良,其表面处理效果其实已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大漆髹饰家具制作工艺复杂,图案纹饰题材广泛。晚明时期,上层社会普遍生活奢侈,纵情于声色。这一现象也折射于大漆家具的图案纹饰之中,多见有"行乐图"和"出行图"的题材,其中还有以当时风靡全国的社会写实性小说《金瓶梅词话》的故事情节来构图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大漆家具的修复理论是文物恢复文化状态的基础,笔者以古达大漆家具为研究对象,提出三大核心理论内容,即修复观,修复的方法论以及修复方法,工艺观作为古代大漆家具的修复观,其为文物恢复文化状态确立了合理的思想立足点。知行学作为修复的方法论,其以"找寻思想"的方式为修复方法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古法古式与新法古式作为古代大漆家具的修复方法,其以辩证之法突破了"定型式"的修复理念。本理论的提出不仅为古代大漆家具修复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参照,还可令修复者对文物"文化状态"的"恢复"与文物"完整性"的"复原"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传承与发展闽台髹漆艺术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闽台传统髹漆艺术的审美艺术特征,从中提炼髹漆艺术在造型、色彩、技艺等方面的设计创新与发展空间。并通过分析闽台典型的髹漆技艺及其中的制作之道,体现不同技术手法在服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最终为我国服饰设计提供一个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与底蕴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周祥 《西部皮革》2012,(13):52-54
素有“衣冠王国”美称的中国古代,服饰鞋履之美,一直是民间不断创新的主题。伴随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生产技艺的改革,使服饰的美,不断创新出珍品,谱写出灿烂的鞋履文化。从新婚礼仪的鞋饰变化,就可感受到古人热爱生活,看重婚礼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3.
设计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产生息息相关。相较于一个民族的设计美学而言,该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也同样扮演着影响者的角色。中国设计美学依存于以儒释道为基准的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并在其发展传承中添加中国传统审美观念而形成。中国设计美学追求朴素雅致,反对繁纹冗饰,以工艺之巧,用材之精,造形之准为美学标准,无论是天人合一的世界观,经世致用的审美观,因才施艺的造物理念都对中国各个时期的设计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得各历史阶段的中国设计因受传统设计美学的熏陶形成了统一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两宋的瓷器,明式家具等设计品中我们都能发现这一风格的延续及传承。  相似文献   

14.
为客观、系统地分析中国古代饰金丝绸的品种及其工艺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通过对丝绸饰金工艺方法的归纳和梳理,探讨了3 种工艺的复杂程度,经分析认为金粉法和金箔法应早于金线法;以饰金工艺为基础对饰金丝绸品种进行了划分,并结合文献和出土实物的记载,阐释了几种独具代表性的饰金丝绸的历史及其演化过程。进而分析了饰金丝绸的品种与3 种饰金工艺之间的相关性,认为3 种工艺的难易程度取决于饰金材料制取的难易程度,即印金丝绸的出现时间早于织金丝绸,而织金丝绸又早于金线绣丝绸。精湛的饰金丝绸工艺及丰富的品种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饰金丝绸的繁盛及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髹漆工艺始于新石器时期,木地螺钿镶嵌工艺是其髹漆工艺体系中的一个支流,是贝壳装饰艺术、木工镶嵌、髹漆工艺发展的结果。它缘起史前,肇始商周,成于隋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大到漆案、琴桌、柜架、屏风、床榻等木制家具,小到瓶、盒、杯、盘及文房用具等小件,都有其应用,充分展示了华夏匠人的聪明与才艺。清代中晚期之后木地螺钿已经成为镶嵌家具中最为多见和最为华丽的工艺之一,为家具的装饰及制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各个品类的家具上都能看到。  相似文献   

16.
大江 《家具》2011,(6):66-68
木器地螺钿镶嵌工艺是髹漆工艺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贝壳装饰艺术、木工镶嵌、髹漆工艺发展的结果,其绮丽绚烂、光彩夺目的表现力,充分展示了华夏匠人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7.
周京南 《家具》2010,(4):59-64
<正>螺钿是我国传统家具上常用的做法。螺钿又名"螺甸镶嵌"、"螺钿"、"螺填"、"钿嵌"等,即用贝壳薄片做成花纹嵌在器物上的装饰技法。明代黄成《髹饰录》关于"螺钿"的解释是:"一名甸嵌,一名陷蚌,一名坎螺。"螺钿主要取材于蚌壳,将其珠光层磨薄磨光加工成薄片后,制成花纹、鸟兽、人物形象,嵌入预先雕成的凹形图案内,再髹上一层光漆,之后磨平抛光使其露出钿片,就制成了色彩艳丽的嵌螺钿器物了。  相似文献   

18.
《家具》2015,(6)
传统漆艺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面的髹漆工艺更是家具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然而在社会多样化的今天,传统漆艺家具表面涂饰的方法很难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本文通过对传统涂饰工艺的整理与分析,探寻出一种与时俱进的涂饰方法。不仅能够继承我国的传统,还对现代漆艺家具的发展有着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加压为100N/双锭在高效工艺纺纱的探索为主线,提出了"轻加压、柔控制"的工艺思想,分析其对与之配套的胶圈、胶辊的要求;通过纺纱实践,说明了加压为100N/双锭纺纱在高效工艺运行具有可行性。指出:上、下胶圈的运行稳定性和同步性以及低硬度高弹性胶辊的应用是纺纱成功的关键,纺纱牵伸理论应与能量守恒定律相结合;轻加压、柔控制思想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南方寝饰始创于1981年,是中国大陆较早的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塑造、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家纺品牌之一。公司于2007年在行业中率先提出喜庆床品专家的品牌定位,并持之以恒地专注与投入,目前其已成为南方寝饰最鲜明的品牌烙印和特色。一、持之以恒提升品牌喜文化内涵1.定期调研,深入挖掘喜文化内涵打铁还需自身硬,"狠抓喜文化"的第一步就是全面提升团队人员对于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