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当代高校校园规划要点提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高冀生 《新建筑》2002,(4):10-12
通过总结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新情况,对高校校园扩建的途径,校园规划的作用,模式,规划设计要点,以及有关理论的新认识,进行扼要的分析,综述并提示其要点。  相似文献   

2.
彭震 《中外建筑》2010,(1):55-58
本文详细探讨了现代高等院校校园新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并结合项目实例,详细阐述了现代高等院校校园新区规划设计要点;并在其规划特色分析的基础上,诠释了现代高校环境育人的规划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园的环境规划建设对于校园功能的实现和校园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助力作用。本文从阐述高校校园的环境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对于高校校园的环境规划建设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校扩招给高校校园规划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以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为例阐明了高校规划的要点,并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等四大职能的角度出发,对新世纪高校校园规划提出了以学生为本、服务社会、营造文化氛围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访台校园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5月18日至5月26日,应邀参加了在台北召开的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主题是研讨“大学的校园”。主办单位是台湾大学,研讨会议先后在台湾大学及高雄大学分两场举行,我有两篇论文发表,分别是:“现代高校校园规划发展的新特征”及“当代高校校园规划要点提示”。会议期间,主办单位还热情的组织与会代表由台北经台中到台南,走访了台湾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为例介绍了高校校园雨洪管理中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要点和主要内容,阐明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在海绵高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我国高校校园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校园规划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曹坤梓 《四川建筑》2004,24(4):24-25,27
当前我国高校建设快速发展,论文从高校规划理念更新、校园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校园交通组织、校园绿化景观网络的构建以及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场所的构建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此背景下我国高校校园规划的新特征,探讨高校校园规划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曾琦芳  刘塨 《新建筑》2006,(6):73-76
近年,伴随生态性设计成为全球性趋势,高校新校区生态性规划正成为校园规划一个新焦点。根据城市生态、景观生态等原理,结合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生态规划构思,从城市生态系统、校园生态网络及校园生态节点三个角度,全方位地对高校新校区生态规划进行探讨,指出高校新校区生态规划中应注重系统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等学校校园规划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分析了校园规划的重要性,从保持生态平衡、营造绿色校园、创造交往空间、提高投资效益及实行人车分流五个方面论述了高校规划的新特征,以创造符合当前高校办学宗旨的具有特色的生态园林式高校校园.  相似文献   

10.
现代高校校园规划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传统高校校园空间的回顾,从办学模式和校园空间着手,对当前飞速发展的高校规划实践进行了分析,结合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经验,总结了新老校园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型大学校园空间形态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创新经济的时代。在不断创新的教育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我国高等院校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可持续设计理论的框架下,借鉴城市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探求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给校园空间带来的影响,分析得出新型大学校园的发展趋势以及新型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模式,并结合在实际校园规划项目中的运用进一步论证其科学性、实用性与合理性,以期能为目前正大规模展开的城市大学项目的建设与再开发工作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阳建强 《城市规划》2006,30(7):57-62
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的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历史悠久,她们均源于中国20世纪初期创办的国立中央大学、私立金陵大学和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可谓是一脉相承。三个老校区严谨精致的空间格局、富有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堪称中国近现代校园规划的杰出代表,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本文简述了三个老校区发展演变的历史沿革,剖析了老校区空间格局的形态特征与重要价值,最后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规划设计角度,围绕如何进行老校区空间格局的整体保护与发展,提出战略性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廖存主 《山西建筑》2012,38(15):224+249-224,249
从大学校园文化和园林景观的关系入手,分析了高校的新校区校园文化内涵在园林景观中的表达,认为在新校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注重老校区的历史文化和新校区特点相结合,这样才能创作出既富有传统文化又有时代感和地域特色的大学新校区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4.
色彩作为塑造高校整体形象的重要要素之一,其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高校建筑的美以及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本文以山东师范大学新老校区为例,从对比的角度出发对新老校区的建筑色彩设计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和探讨,系统地对高校新老校区建筑色彩进行评价和建议,以期为高校新老校区建筑色彩设计提供操作性较强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高校巨构建筑与当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云倩  钟祺  郑志 《南方建筑》2006,(10):49-51
中国高校教育建筑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时期,很多新高校对校园进行整体化设计.出现一种巨构建筑,体量巨大,不按系设馆,主体是交流交往的长周期空间,各种标准化的通用房间联系在主体上以利于灵活使用、资源共享.这种建筑的出现有许多原因.其中当代教育的资源共享、学科交叉、校园快速建设和网络化校园是促成其出现的部分主因.  相似文献   

16.
张旭红 《世界建筑》2006,(3):129-134
如何对老校园进行改造和再开发,以使它们满足未来教育和科研的需求是许多大学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历史悠久的日本东京大学本乡校园成长过程、再开发总体规划以及单体建筑设计实例的介绍,剖析其中的要点、理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的校园规划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园湿地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如何保护和合理规划,是当前校园规划的热门话题.本文重点在基于校园湿地影响下,根据城市生态、景观生态学等相关原理,结合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生态规划构思,提出了有湿地特色的闽南高校新校区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大学校园规划多以轴线统筹校园整体布局和空间形态,其中岭南大学是美国布扎式规划在中国校园建设中运用的典范,以南北轴线空间最为突出。但在近年的校园更新中,如何诠释和展示校园轴线空间的多元价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档案研究、社会情境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法,从社会变迁的视角,研究轴线空间的演变及其文化建构的特征和动因,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岭南大学校园轴线空间的形式、功能和特征,探讨近代以来我国大学校园建设的社会价值取向变迁。发现岭南大学校园轴线空间通过节点营造赋予轴线使用、体验和象征意义。影响轴线空间文化建构的主要因素是时任政权、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校园轴线与整体空间关系的理解,完善对校园轴线空间的多元价值认知,并为我国校园建设和管理的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9.
白艳萍  张小军 《山西建筑》2010,36(19):38-39
通过对南京历史名校老校区校园空间分类,提炼出各个老校区校园环境特征,最后对校园环境空间进行了总结,对校园环境空间研究和新校区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Problem, research strategy, and finding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en planning their campuses for centuries, yet scholars have conducted little empirical research regarding the nature of campus plan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review recent scholarship on campus planning, discovering that it is dominated by case studies (sometimes in edited collections) and some comparative studies. In this review we organize the literature into 3 geographic scales: the campus per se (or campus park), the campus–­community interface, and the larger campus district. The literature addresses 5 topics: land use, design, sustainabi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llaboration. Most of the studies focus on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metropolitan locations. The literature emphasizes how campus master planning can support student learning, how design and building guidelines can make a campus more cohesive, and how campuses are adop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s. At the campus–­community interface, the research documents how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expanded beyond their traditional boundaries, invested in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orked with their communities to improve transportation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s. Studies of campus district planning emphasize community adoption of development regulations and code enforcement procedure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students living in nearby neighborhoods. The literature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partnerships, collaboration, and enhanced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 university and the community.

Takeaway for practice: University planners should continue to focus on site design that reinforces student learning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on community interface planning that support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duces environmental impacts. City planners should expand campus district planning to address a broad array of issues and opportunities. Both university and city planners should facilitat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ir institutions. Scholars should study a wide rang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ing 2-year as well as 4-year institutions and those in nonurban set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