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问题的提出安全系数是机械设计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用它来弥补对材料的均匀性,载荷或应力计算的准确性和另件的重要性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传统的设计中,通常用计算安全系数 n=σ/s 大于或等于许用安全系数[n],即h≥[n] (1)的强度条件式来保证所设计的另部件能安全可靠地运行。式中σ、s 分别为另件材料的失效强度和危险剖面上的工作应力。  相似文献   

2.
<正> 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能主要取决于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而机械零件强度的可靠性则是零件可靠性能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出现,机械零件强度可靠性设计问题已普遍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被视作为机械零件设计领域内的一场新的飞跃。1 机械零件强度可靠性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的区别传统的机械零件强度的设计方法(安全系数法)是通过零件危险截面上的工作应力σ和零件材料本身的许用应力[σ]及安全系数n,按强度的判别式σ≤[σ]/n来明确零件  相似文献   

3.
陶晓亚  柳曾典 《压力容器》1992,9(6):14-19,31
1 引言超高压反应管是高压聚乙烯生产装置中的关键设备,它的静强度是其强度设计的一个主要方面,许多超高压容器设计规定均取Faupel公式作为静强度设计公式,并要求由该式计算出的爆破压力对设计压力的安全系数不小于2.5或3。由Faupel公式可知,对光滑圆筒,只要知道材料的σ_s、σ_b和简体的径比就可计算出爆破压力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因此从工程角度看,除非简体材料发生不均匀的变化或材料不明,否则不必进行简体的爆破压力验证试验。另  相似文献   

4.
一、压力容器传统强度计算方法及其局限性传统的压力容器设计方法常用的有: 对薄壁容器(外内径比k=D外/D内≤1.2) 多采用中径公式: P/[δ]=t/R_m=2(k-1)/(k 1) (1) 式中P:内压; [σ]:许用设计应力,系对材料的屈服强度σ_y或强度极限σ_u取一定的安全系数n_y  相似文献   

5.
在计算水轮机吸出高度时,怎样合理地选取汽蚀安全系数K_σ,是水电站设计中面临的普遍问题。本文就按比转速n_s选取水轮机K_σ的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纵车外圆时,切削抗力使另件发生弯曲,並使加工表面得不到正确的圆柱形。另件因其挠度而引起的直径变化,主要决定于径向切削抗力P_y的大小。当切削量t=1.5至4公厘,s=1至4公厘/转时,产生的切削抗力很大,另件的挠度也很大。对于加工长度大、直径小的另件时,另件的挠度尤其显著。 [图一]所载的是挠度计算图。工件装在顶针上加工时,可以利用计算图来决定另件挠度的大小,它在实用上具有足够的准确性。另件用不同的方法装夾在机床上时,挠度的计算公式见[表一]。根据加工材料的性质,取低碳钢的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机械设计中,机械零件是否发生失效,一般用安全系数S大于或等于许用安全系数[S]来判断。许用安全系数[S]一般根据零件重要性、材料数据准确性、计算精确性及工况等确定。主要介绍了设计中经常采用的均值安全系数和概率安全系数的概念及其与可靠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齿轮的可靠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序言可靠性设计是现代设计方法中的一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可靠性”已从定性要求成为可以用数值量度的定量指标。常规的设计方法,即安全系数法、强度条件通常表达为:这种计算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把材料的极限应力σ_(lim),作用于零件上的载荷P以及零件  相似文献   

9.
主要讨论在计算腹板的稳定性过程中,当计算的单项临界应力大于材料的0.8σs(或0.8σs/槡3)时,应该先将各个单项临界应力分别修正后,再计算临界复合应力,还是应该先计算出临界复合应力,视其若大于0.8σs时,再对其进行修正。用同一组数据,分别按2种修正方式进行计算,确定出修正结果偏于安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水工用镶嵌式自润滑关节轴承的基本结构,材料的选择,固体润滑剂的特性,安全系数以及密封结构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1.
压缩机零部件静强度的可靠性设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根据事先给定的可靠度要求,计算零部件的有关尺寸或应力;第二,根据已有的压缩机零部件校核其可靠性。 在具体的设计计算中,如果已知强度r和应力S为的分布参数μr、μs和σi,σs,可将其代入式(13)求出可靠性安全指标β,然后由表3或标准正态分布积分表查得或由式(15)算  相似文献   

12.
X80管线钢真实应力屈强比的测定及对管线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测算出X80、X65、X60、X46、Q235等五种材料的名义应力屈强比σs/σb和真实应力屈强比Ss/Sb及硬化指数n.比较发现,Ss/Sb值较σs/σb值小约13%,表明X80等高强度、高屈强比材料在屈服后真实塑性变形裕度仍较大;管线钢n对σs/σb的变化也并不敏感.由此认为,屈强比对管线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并非如通常认为的那么严重.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桥梁钢结构中高强度螺栓的机械性能、拧紧力矩、摩擦面间传递的作用力及摩擦系数,针对高强度螺栓受力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分别以结构件材料的屈服极限σs和结构件所受轴向力P作为高强度螺栓组设计和计算的依据,在保证高强度螺栓联接所能产生的强度与钢板母材的屈服极限σs强度相当,即连接结构的强度匹配的前提下,对高强度螺栓联接进行设计计算。采用此方法进行的高强度螺栓组联接设计更为合理,在实际生产运行中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在机械零件强度设计中,是以许用应力或安全系数作为强度的判断依据,两者在形式上虽不同,实际上本质是一致的。由于安全系数使用比较简便,故它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在传统设计中选用安全系数的方法不够科学,本文介绍应用概率论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从零件要求的可靠度出发,通过计算来确定合理的安全系数的方法。一、安全系数的简易数学式众所周知,从概率论观点看,一切设计参数都是随机变量,并假定它们的误差分布都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因此传统设计中即使用了大于1的安全系数,失效还是可能存在的。我们所说的安全是指设计的零件  相似文献   

15.
在机械强度设计中,先以静强度确定出零件初步尺寸。在此基础上,对危险部位和截面(一般是在最高蜂值应力处)进行疲劳强度的校核计算。通常的疲劳强度判据为:计算所得安全系数 n 等于或大于其许用安全系数[n],即n≥[n]。此外,疲劳强度设计的另一内容是对该零部件进行寿命估算,使它满足使用期限的要求。因此这里主要介绍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全系数的计算,一是疲劳寿命的估  相似文献   

16.
现在常用检查危险断面疲劳强度条件的公式来确定轴的工作安全系数n。再将工作安全系数n和许用的安全系数[n]比较,来校核轴的强度。因此在确定承受交变应力轴的直径尺寸时,计算的工作量就很大。下面介绍的简便计算方法,可以直接求出轴的直径。  相似文献   

17.
用可靠性设计理论分析与确定安全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机械工程习用强度计算法中所用安全系数存在的问题,考虑了零件承载能力及强度计算载荷的随机性,应用概率论与机械强度计算的统计方法,论述了如何用可靠性设计理论分析与确定安全系数。文中介绍了强度-应力模型及强度概率计算方法的基本理论;分析并建立了安全系数与可靠度的函数关系;对强度及应力的变差系数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归纳了按可靠度准则确定安全系数的方法及步骤,并通过系列计算,列出了按可靠度确定安全系数的数值表及曲线,可供设计时选用。应用本文所介绍的,用可靠性设计理论分析与确定安全系数,可以比习用的安全系数确定法较精确、更接近实际地解决有关机械设计强度计算中安全系数的合理选用问题。本文可供机械零件或构件的设计计算,也可用来对已有机械零件或构件进行强度可靠性验算。  相似文献   

18.
测出X80等5种材料常规机械性能及名义应力屈强比σs/σb和真实应力屈强比Ss/Sb。比较发现Ss/Sb较σs/σb小13%,表明高强度、高屈强比X80钢屈服后塑性变形裕度仍较大。还测出材料静力韧度、冲击韧性及断裂δR阻力曲线,并应用于X80钢管线安全性预测,可以认为,高屈强比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并非如通常认为的那么严重。最后讨论了屈强比对硬化指数n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安全系数是机械设计中普遍遇到的问题。采用过大的安全系数,会使设计的零部件过分笨重而又浪费,采用过小的安全系数,又可能会使零部件太单薄而且易于损坏。从材料强度的离散性和不少载荷具有统计性的事实出发,在机械设计中,计算安全系数的同时应计算其可靠度,本文推荐了一个迅速而又精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新的喷雾预成型集中了一般锻造和粉末冶金的最好特色。适用于铁和非铁金属,用这种方法以吸引人的价格生产致密、高强度的锻件。大多数齿轮、连杆、摇臂及其他高强度金属另件,是用粉末冶金或者用铸锭或热轧材料来锻造的。这些常用的制造方法各有一定的优点,但也有关于另件性能或制造经济性的缺点。用一般方法来制造的锻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飞边碎屑。在铸锭或轧制毛坯材料中的任何缺陷也能影响锻件的质量。粉末冶金另件能够做到很复杂的形状(经常不再要求机加工),严格控制成份,另件基本上有各向同性的机械性能。而冲击性能一般比锻件差。粉末冶金方法其他不足之处是金属粉末价格相当贵和制造工艺较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