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避免软岩巷道掘进过程中爆破对围岩产生损伤,采用合理的控制爆破参数和施工技术,能取得良好的爆破效果,提高施工的安全性,降低成本,并带来的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形态与适时支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特征值法分析了围岩变形形态与支护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确定最优支护时间的原理和方法,并用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简单易行的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通过矿压观测了解软岩巷道变形破坏规律,根据不同岩性巷道采用不同力学性质的支困,研制了平枯曲腿支架解决以水平应力作用为诉巷道支护问题,获得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深部软岩巷道支护困难问题,首先对围岩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在基于不同埋深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从巷道开挖和围岩支护两方面对深部高地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与控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随软岩巷道埋深增大,巷道围岩变形呈线性增大趋势;在深部高地应力下掘进巷道时,全断面开挖法围岩变形最大,...  相似文献   

5.
软岩巷道锚喷支护破坏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岩巷道锚喷支护破坏原因主要有:巷道底板无支护或支护的强度不够,底板流变极易发展,形成了围岩体的流变通道;大部分锚杆支护为低工作阻力值,支护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混凝土喷层和围岩体变形不匹配,导致喷层体离层、剪切破坏;钢笆网抵抗破坏和变形的能力弱,降低了网喷层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采取的支护对策有:底板反拱加强支护,避免局部围岩体的整体移动,实现巷道周边岩体的均匀收敛变形;选用长锚杆,更好地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初喷混凝土为厚度20 mm薄喷层,实现初喷层与巷道围岩体的同步变形;用直径4 mm冷拔钢丝编织金属网替代钢笆网,提高网喷层支护体的强度与抗变形能力;二次锚杆支护在复喷混凝土后进行,防止网喷层与围岩体离层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软岩巷道锚喷支护破坏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岩巷道锚喷支护破坏原因主要有巷道底板无支护或支护的强度不够,底板流变极易发展,形成了围岩体的流变通道;大部分锚杆支护为低工作阻力值,支护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混凝土喷层和围岩体变形不匹配,导致喷层体离层、剪切破坏;钢笆网抵抗破坏和变形的能力弱,降低了网喷层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采取的支护对策有底板反拱加强支护,避免局部围岩体的整体移动,实现巷道周边岩体的均匀收敛变形;选用长锚杆,更好地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初喷混凝土为厚度20mm薄喷层,实现初喷层与巷道围岩体的同步变形;用直径4mm冷拔钢丝编织金属网替代钢笆网,提高网喷层支护体的强度与抗变形能力;二次锚杆支护在复喷混凝土后进行,防止网喷层与围岩体离层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软岩巷道多具有高应力、变形大、难支护等工程特征,单一支护方式难以控制围岩变形.通过对围岩变形机理、破坏过程分析研究,利用模拟围岩变形破坏的RFPA计算软件,建立了数值计算力学模型.对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应力转移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为软岩巷道支护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数值模拟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岩巷道多具有高应力、变形大、难支护等工程特征,单一支护方式难以控制围岩变形.通过对围岩变形机理、破坏过程分析研究,利用模拟围岩变形破坏的RFPA计算软件,建立了数值计算力学模型.对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应力转移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为软岩巷道支护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软岩巷道支护荷载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巷道围岩与支护的相互作用原理 ,得出了软岩巷道失稳的原因是由于围岩自承力与支护力不足的结果 .认为一个优化的软岩巷道支护设计应在确保支护稳定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释放围岩的能量 ,使以变形形式转化的工程力达到最大 ,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使工程支护力达到最小 ,而其关键是确定变形能释放时间和最佳支护时间 .软岩巷道开挖后 ,通常在巷道周围形成塑性软化区和塑性流动区 ,实施支护力就是要控制塑性流动区的范围与发展 ,达到最佳支护时间时的支护荷载为最小支护荷载 ,可以通过塑性软化区和塑性流动区内岩石的重力求得  相似文献   

10.
深部开采软岩巷道耦合支护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5,自引:4,他引:65  
通过对深部开采软岩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的研究发现,巷道变形破坏主要是由于支护体力学特性与围岩力学特性在强度、刚度以及结构上出现不耦合所造成的;且变形首先从关键部位开始,进而导致整个支护系统的失稳.因此,要保证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必须实现支护体与围岩的耦合.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当锚杆与围岩在刚度上实现耦合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锚杆对围岩的加固作用;当锚网与围岩在强度上实现耦合时,将会使围岩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趋于均匀化;当锚索与围岩在结构上耦合时,可以充分利用深部围岩强度来实现对浅部围岩的支护.实践证明,软岩巷道耦合支护可以有效解决深部开采软岩巷道支护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对于处在松软岩层中的巷道或硐室宜采用不同形式的联合支护。文章分析了联合支护结构中各支护体的作用,认为一次支护必须用锚喷,二次支护可根据巷道的类别、服务年限、岩石性质、矿山地质条件、地压特性等采用不同的支撑形式组成联合支护,这种加固与支撑围岩的联合支护形式是软岩巷道的合理支护形式。  相似文献   

12.
软岩巷道锚注支护结构蠕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锚注前软岩巷道围岩应力状态进行弹塑性分析,计算出锚注前围岩残余强度区半径;在此残余强度区内进行注浆,并将注浆区再细化为弹性区和塑性区,引入岩石蠕变的鲍尔丁-汤姆逊模型,建立了软岩巷道锚注支护结构的蠕变分析模型,采用塑性区岩体体积不变的假设,对锚注支护结构进行了黏弹性分析和黏塑性分析,推导出软岩巷道锚注支护结构应力及位移的蠕变公式.理论分析与相似模拟结果表明:软岩巷道锚注支护结构弹性区应力与时间无关,塑性区应力随时间而变化;弹性区、塑性区位移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最后趋于一定值,且塑性区位移与半径成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3.
软岩的风化效应及其对巷道维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夺岗化前后微结构、微孔隙及宏观裂隙和宏观物理力学参数的测试对比,系统地研究了软岩风化的微观和宏观效应,风化作用下软岩内部微结构与微孔隙的变化是导致软岩宏观裂隙增生与扩张及宏观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影响井下软岩巷道维护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软岩巷道难支护的主要原因是对巷道工程地质条件和围岩结构认识不清、支护对象不明确的问题,论述 了应用地震技术探测软岩巷道损伤破坏范围的可行性,以显德汪矿主运输大巷为试验研究对象,利用地震技术对巷道进行了全断面探测,实现了软弱结构面的空间定位和围岩结构的精确探测,从而为支护形式和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直观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应力软岩巷道耦合支护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研究确定高应力软岩巷道二次支护时间和支护强度,以焦煤集团古汉山矿西大巷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加中的指数蠕变模型,研究分析围岩应力和围岩变形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二次支护时间及支护强度对围岩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指数蠕变模型得到的围岩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现场观测基本吻合,一次支护后围岩应力、围岩变形速度趋于稳定的时间段基本一致,在此时间段内进行二次支护后围岩蠕变速度最小,而且二次支护强度在0.25~0.30MPa范围内可以有效地控制围岩蠕变速度,二次支护强度大于该范围,围岩的蠕变速度也不会再有明显的降低,保持了巷道稳定.  相似文献   

16.
软岩特性及判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将软岩的力学性质、水理性质与软岩的物质要素——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相结合的途径,确定软岩的定义和判别方法。文中特别强调物质成分和不连续面及其相关的离子水化膜的渗透扩容作用对软岩的力学性质、水理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述软岩的特性和巷道底鼓的机理.对支护和开采类似软岩,取超常规对应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圈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软岩巷道工程特征的研究,提出用定量指标——稳定的围岩松动圈厚度值Lp(Lp≥150 cm )来判定“软岩巷道工程”的方法.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了围岩松动圈碎胀、水胀及复合等变形机理,提出对大松动圈碎胀变形Ⅳ,Ⅴ类软岩采用锚喷网支护,Ⅵ类软岩采用联合支护,对水胀变形软岩首先采用综合防治水措施的新思路,并被大量的工程证明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