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电阻率油层成因机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复杂多样,目前多是区域性低电阻率油层成因研究。文中结合国内研究现状,将其成因机制划分为原始成因、工程成因和复合成因3类,并全面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各个成因机制。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应结合其具体地质特征和施工条件进行分析,以找出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Lu9井区白垩系低电阻率层岩心样品不同矿化度溶液液相渗透率测量实验数据表明,实验样品液相渗透率比空气渗透率下降1-2个数量级。溶液帮化度不同,样品液相渗透率不同。在高矿化度(60000mg/L等效NaCl溶液)溶液实验条件下,所有实验样品的兴相渗透率均高于低矿化度(8000mg/L等效NaCl溶液)条件下的液相渗透率。实验样品相关测量数据说明,样品液相渗透率的降低与样品的阳离子交换量有关。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认为,溶液矿化度和岩石阳离子交换量对Lu9井区白垩系储层岩石束缚水饱和度的高低有直接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低电阻率稠油油层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拉玛依九区南齐古组稠油油藏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沉积相变快,岩性复杂。利用分析化验、测井、测试和生产资料,分析低电阻率稠油油层所处的地质环境,对该区低电阻率稠油油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岩性偏细、泥质胶结、微孔、微裂缝的大量存在、粘土附加导电性、黄铁矿等骨架导电性、微幅度构造以及较高地层水矿化度都是低电阻率油层形成的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测井解释方法,以成功地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相似文献   

4.
认为桩西油区浅层低电阻油层是由于泥浆侵入影响、泥质含量较重、油层束缚水含量高和地层水矿化度偏高而形成的,对此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总结出了识别该油区低电阻油层的方法和标准,为老区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毛细管理论为与岩电实验理论对各油田大量油藏进行实例统计,分析了较好储集层中油藏的饱和度-电阻率分布规律,得知其控制因素为油,水密度差,自由水平面之上高度和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据此深入分析了渤海湾地区中,浅层形成低电阻油层的主要背景条件。近些年该区所复查与勘探的低电阻油层大多属于油,水密度较差小(0.1-0.15g/cm^3),幅度较低(10-20m,甚至小于10m)的油藏;其含油饱和度较低(50%-60%),好砂岩油层电阻率比值(与相邻水层比较)为4-6.3;此时,由于钻井液侵入,孔隙结构差,粘土附加导电等因素,就釜形成低电阻油层,在淡水钻井液条件下如果用侧向测井,将使油,水层差别更,这一研究将为低电阻油层的分布预测提供依据。图2表3参10(欧阳健摘)。  相似文献   

6.
吉拉克油田三叠系低阻油层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邓婷  刘兴礼  王焕增 《特种油气藏》2011,18(1):25-27,136
随着塔北地区吉拉克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低电阻油层的认识与评价已成为该区油气储量与产量增长的重要工作。正确识别该区低电阻油气层,一直是测井解释的一大难题,也是影响测井解释成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分析吉拉克油田三叠系TII低电阻油层成因的基础上,利用地层测试技术、孔隙度-电阻率差值比交会技术及视冲洗带电阻率重叠技术,提出了该区油、水界面及流体的识别方法。现场资料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该区低电阻油气层的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8.
以地震、测井、岩心化验分析及试油试采成果为基础,从构造、沉积及储层特征等方面研究认为,哈萨克斯坦的K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低构造幅度、弱沉积水动力条件及高黏土矿物含量等。针对成因类型,分析了相同沉积环境、相似物性条件下油层段电阻率与其距自由水面高度差之间的关系,根据电阻率递减规律分析其地质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分段确定油层的电阻率下限值,以消除油水分异作用的影响;同时结合电阻率比值法,对低阻油层进行综合判别。综合分析认为,K油田低阻油层纵向上主要位于构造相对低部位或沉积旋回正韵律的上部,平面上多分布于沉积水动力条件弱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和席状砂微相。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甜点”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而影响对其分类与评价。以准噶尔盆地玛北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为例,从“甜点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入手,结合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厘清研究区“甜点储层”成因及主控因素,为储层评价提供参数。研究认为:沉积相、成岩相、构造相是研究区“甜点储层”的三大主控因素。优选控制参数,在分类方案指导下,选用新的评价参数及方法,对目的层组划分出三大类储层甜点,最终科学建立研究区目的层组“甜点储层”的成因模式,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利的储层靶区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解释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鄂尔多斯盆地低电阻率油层分布状况,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盆地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即地层水矿化度高、储层物性的变化、储层的变化、储层岩石颗粒的变细、储层泥质含量的相对增高,进而根据盆地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本地区的低电阻率油层解释方法,即交会法、可动水分析法、核磁共振测井差谱法,并加以实例进行佐证。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供给体系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由于其独特的生储盖组合,是四川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层系之一。在全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岩性特征、矿物组合、沉积演化等方面资料并结合区域背景、构造事件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物源及其对沉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受四大物源影响,西缘古龙门山、北缘古大巴山的发展及供源对盆地影响较大,东部及南部物源相对稳定并随前陆盆地的发展向东、向南退缩。盆地内须二、须四、须六段大范围稳定分布的砂岩与周缘山系发育、供源充足,导致河道频繁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纪物源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研究区内各层段砂岩分区的类型、岩屑类型及含量变化、重矿物组合、砂岩百分含量、地震剖面上河道充填方向及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综合判断准噶尔盆地车东斜坡区侏罗系各层段的主要物源方向、母岩类型及古水流方向。分析结果指出,下侏罗统八道河组-中侏罗统西山密组沉积期研究区以北部物源为主,母岩类型以基性喷出岩为主,变质岩次之,含少量中酸性喷出岩及沉积岩;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沉积期南部物源对研究区南部沉积区的控制作用加强,变质岩岩屑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石南31井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石西油田之北,是继石南21井侏罗系头屯河组油藏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储层层位为白垩系清水河组,油气藏气油比高,油质轻,但与生物降解的黑油伴生。文章采用全烃地球化学方法确定油气来源,指出石南31井白垩系储层油气来自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乌尔禾组源岩。阐明了石南31井白垩系与南面石西油田石炭系和侏罗系的油气成因关系,建立了石南31井白垩系的油气运移成藏模式,指出石西与石南31井过渡区可捕获由南向北运移的油气,是近期主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钻井、测井、地震、岩心观察与实验分析等综合研究分析,按层序划分的基本原则,在侏罗系识别出7个层序界面,相应划分出7个层序18个体系域,其中JSQ7在研究区被剥蚀,识别出层序界面SB7.储集砂体受层序格架控制,有利储集砂体多形成于湖平面相对下降的低位期.主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包括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辫状河河道砂体、冲积扇辫状水道砂体和滨浅湖滩坝砂体,其储集性能主要表现为中-低孔隙度、中-特低渗透率.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成因砂体较其他类型砂体储集物性稍好.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东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火烧山二叠系平地泉组原油具湖相原油特征,自生自储。三台-北三台石炭系至第三系各储层的原油可能亦为湖相混合型有机质生成,但普遍遭受了生物降解。五彩湾凹陷石炭系原油和北三台西南斜坡及古牧地侏罗系原油与上述原油殊异,生油物质可能为湖沼相高等植物。  相似文献   

16.
油气源对比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原油分为两类,第Ⅰ类原油为低成熟一成熟油,来源于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第Ⅱ类原油为高成熟油,来源于该区二叠系石炭系烃源岩。来自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的梧桐沟组的第Ⅰ类原油,根据生物降解程度可分为,未遭受生物降解的原油,遭受轻微生物降解的原油和遭受中等生物降解的原油。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梧桐沟组原油至少存在两期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沉积体系及油气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可划分出6个沉积层序和2个构造层序,下部构造层序包含层序Ⅰ~Ⅳ,上部构造层序包含层序Ⅴ~Ⅵ。在6个沉积层序中,发育了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并识别出湿地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正常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滨湖、浅湖等沉积环境。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发育有南、北两个物源区,层序I,北物源充足,形成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层序Ⅱ~Ⅲ,湖盆扩张,北物源总体退却,形成了曲流河-正常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湖泊沉积体系;层序Ⅳ~Ⅴ,受南物源控制形成小型曲流河三角洲;至层序Ⅵ,盆地急剧萎缩消亡,形成广布的曲流河沉积。昌吉凹陷及斜坡区的含煤地层,尤以层序Ⅲ湖侵泥岩最具生烃潜力,彩南及斜坡区层序Ⅲ曲流河、三角洲砂体为主要储层,三台及北三台地区油气储层主要为层序Ⅱ,Ⅲ,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层序Ⅵ曲流河道砂坝。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赵白 《新疆石油地质》1992,13(3):192-196
准噶尔盆地在早中石炭世由于上地幔上隆,使由泥盆系和石炭系组成的过渡性基底发生张裂,形成了堑垒式构造格局中雏形。应力释放后,在沉积物的重力作用下逐渐下沉,二叠纪是盆地发育的开始阶段,为分割性断陷发育期,中生代继续下沉、统一,进入断坳发育期与坳陷发育期。最后在中新世时萎缩上隆,形成了现代的准噶尔盆地。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地区层序框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该区划分了6个超层序,10个层序,建立石炭系风化面以上到侏罗系层序框架,以及低水位、水进、高水位体系域的平面展布。   相似文献   

20.
上法灰岩是夹于大套中三叠统碎屑岩中的灰岩透镜体,它是盆地与台地两大相区相变线附近地貌陡变带中的沉积,经剥蚀后残留于基底表面的高部即基岩向斜的核部,形成由向斜构造-地层不整合面-岩性诸因素控制的基岩油气藏,生油层为上始新统那读组,储层为中三叠统上一段,盖层为第三系底部之泥页岩,预计在基岩凸起上二段围限的区域内布钻可获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