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伊洛河夹滩滞洪区对黄河下游洪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体模型试验,对不同洪水频率及伊洛河夹滩地区大堤不同决口方式条件下黑石关站的洪峰流量和洪水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伊洛河夹滩滞洪区对较大洪水具有显著的削峰、滞洪作用,在两岸大堤多处决口的情况下,100年一遇洪水的削峰率为23%,50年一遇洪水的削峰率为27%。②遭遇50年一遇洪水时,如果伊洛河夹滩滞洪区大堤决口,则黑石关站最大洪峰流量为7 963 m3/s;如果不决口,则黑石关站最大洪峰流量可达10 960 m3/s;遭遇100年一遇洪水时,即使夹滩滞洪区大堤决口,黑石关站最大洪峰流量也可达到10 153 m3/s;遭遇1 000年一遇洪水时,夹滩滞洪区大量滞洪,黑石关站洪峰可达14 989 m3/s。③如果夹滩滞洪区大堤不决口,则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洪水白马寺—黑石关的洪峰传播时间分别为7.30、6.82 h,龙门—黑石关的洪峰传播时间分别为10.26、9.90 h。  相似文献   

2.
防洪设计中,设计断面上游调蓄作用较大的水库或分洪、滞洪等工程,对洪水具有调节作用,改变了天然洪水的状况,直接影响了下游设计断面的设计洪水。对中小流域而言,水文观测资料相对比较缺乏,为合理推求下游防洪控制断面设计洪水,从设计暴雨的地区分布着手,根据各分区洪水过程线,通过试算得出各分区洪水的组合方式,并分析得出下游控制断面的设计洪水成果。研究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可以定性、定量分析上游水库调蓄作用对下游洪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席凤仪 《人民黄河》2003,25(11):13-14
黄河下游滩区是排洪、滞洪和沉沙的区域,同时又是广大群众赖以生存的土地,目前居住着179万人口,有耕地25万hm3。2002年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试验期间,下泄流量本应在河槽排洪能力范围之内,但仍造成部分滩区进水受淹。在权衡不同洪水漫滩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漫滩的对策:①继续限制下游滩区生产堤的发展,保证大洪水浸滩堆沙效益;②总结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的经验,提高黄河下游河道排洪输沙能力,减小洪水漫滩几率;③有计划地实施引洪放淤,抬高滩面高程;④疏浚河槽,淤堵串沟,淤填堤河;⑤抓住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的有利时机,加快河道整治步伐;⑥加强滩区安全建设,确保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4.
5.
分析了黄河下游花园口—孙口河段漫滩大洪水演进中洪峰峰型、洪峰传播速度、削峰率、洪水位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当花园口洪峰流量大于9 500 m3/s后,花园口—夹河滩、夹河滩—高村和高村—孙口3个河段的洪峰传播速度呈逐渐减缓的趋势;②大洪水时,各河段削峰率随着花园口站洪峰流量的增大而略有增大,花园口—夹河滩、夹河滩—高村、高村—孙口河段每百公里削峰率的平均值分别为6.4%、6.7%和8.2%。  相似文献   

6.
襄樊市“2008.7”特大暴雨洪水测报与洪水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20—23日,受四川低涡东移影响,襄樊市普降暴雨,局部出现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暴雨,部分河流(河段)发生了超历史记录的洪水过程。本文通过对“2008.7”暴雨洪水特性、水文防汛应急测报、水利工程防洪作用等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防汛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0年7月洛河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07-23~2010-07-24黄河中游支流洛河流域发生了一次较大的洪水过程,洛河中上游多站出现建站以来最大洪峰流量。受伊洛夹滩漫滩及橡胶坝影响,洪水在伊河龙门镇、洛河白马寺~黑石关河段出现了传播时间延长、削峰率大等异常现象。本文对该次洪水的组成、洪水特性及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伊洛河洪水的特性及危害,指出了存在的伊洛河上中游控制性工程能力不足、对黄河下游造成的防洪压力大等问题,分析了伊洛河各级洪水对黄河干流的顶托情况、对黄河干流入汇口河势的影响以及对黄河干流河道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①尽快编制并提请审批《伊洛河中下游防洪规划》,对伊洛河中下游进行全面治理;②在伊洛河上中游干流或支流上修建水库拦蓄洪水;③尽快明确伊洛河堤防优先加固的堤段及标准;④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伊洛河流域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⑤对入黄口利用透水桩坝进行整治,在入黄口设置观测断面;⑥明确伊洛河干流发生大洪水时橡胶坝的塌坝运用原则;⑦由流域机构统一管理伊洛河防洪建设与治理工作;⑧继续开展相关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9.
黄河龙门站"03.7"洪水通过小北干流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年中小流量塑造的小北干流河床边界条件在迎送“03.7”洪水中表现的特点及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今后的迎送较大特大洪峰中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天然冲积河流滩地与河槽的平面形态进行了概化,分析了入滩含沙量与河槽含沙量的关系,提出了滩槽泥沙交换的两种模式,并以非均匀沙床沙上扬规律为基础,导出了漫滩洪水河槽非均匀悬移质含沙量的微分方程,对方程解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漫滩洪水悬移质输移的计算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成果与实测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修建的生产堤,对保护滩区农业生产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生产堤的存在,缩窄了河道的过洪断面,削弱了河道滞洪排洪能力,使同流量洪水水位抬高,洪峰流量沿程衰减量变小,洪水传播的时间缩短,严重影响了下游水文报的精度,给防洪决策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彻底破除黄河下游滩区存在的生产堤。  相似文献   

12.
黄河河道萎缩及其对洪水演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冯相明  许珂艳 《人民黄河》1997,19(7):1-6,22
由于近几年黄河来水来沙偏少,下游河道连年断流、高含沙洪滴水频繁发生,造成黄河干、支流下游河槽连年淤积,断面主槽缩窄,滩槽高差减小,过洪能力降低,漫滩流量减小,同流量水位偏高。河道萎缩使漫滩机遇增多,洪峰削减率大,洪水传播时间延长,威胁堤防安全。  相似文献   

13.
对黄河下游滩区移民迁建涉及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黄河河务部门、滩区移民、安置区原有居民的利益进行了分析。针对移民与治河、移民与发展、移民与安置、移民与安置区原有居民存在的利益冲突,应合理规划、鼓励外迁,实施黄河下游滩区补偿政策,实行项目社会评价制度,研究和推广洪水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目前已有河海划界方法和划分标准的优缺点。重点考虑黄河口的自然属性,依据黄河口河海划界的指导思想,确定黄河口河海划分的纵向标准为"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的交界"处;短时期内现状条件下的黄河口河海界限以纵向水深15 m等深线、横向距岸40 km为界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黄河滩区济西煤田产生地面沉降后,在各级流量下引起的河势变化及在较大洪水情况下,可能引发的堤防工程受主溜顶冲,堤坡淘刷,控导工程发生揭顶损坏,刷塌土坝基背河坡、等问题,据此预筹了相应的加固与补救措施,提出了煤田开发过程中进行地形,河势观测与水质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吴强 《人民黄河》2012,34(4):4-5,9
对黄河下游防汛工作中存在的滩区护滩抢险及建设管理、地方行政首长责任制权责、群防队伍管理、各级防办能力建设、传统抢险技术的继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①做好"十二五"黄河防汛工作发展规划;②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③切实提高防办自身能力;④加强黄河下游滩区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1996的漏期黄河,渭河下游出现了中常洪水,花园口和华县的洪峰流量分别为7600,3450m^3/s,均出现历史最高水位,造成严重的灾害。通过现场查勘和初步分析,认为中常洪水出现历史最高水位主要是由于近年来连续枯水,造成河槽严重淤积,过洪能力大大降低所致,问题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8.
在1998年汛后河床边界条件基础上,增补1999年汛前新建河道整治工程,利用小浪底至苏泗庄河段动床模型开展了“58修正型”洪水形承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黄河下游防洪形势不容乐观,洪峰期间水位高、工程局部冲刷严重、局部河段出现顺堤行洪和发生滚河现象。  相似文献   

19.
高含沙洪水输水输沙特性及对河道的破坏作用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原型,模型实测资料分析,论述了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河床演变规律及高含沙洪水在窄深河槽形成前后输水输沙特性的变化、现行河床条件下高含沙洪水造成洪水传播特性异常的原因和高含沙洪水对河道的破坏作用,意在指出小浪底水库正常运用期内要尽可能地避免出现高含沙洪水或少出高含沙洪水。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片)防洪减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黄河是一条流域自然条件复杂,河情特殊的河流,其洪水威胁依然是我国的心腹之患,西北内陆河防洪设施还很薄弱,为指导黄河流域(片)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御洪水的能力,根据水利部“关于组织开展防洪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和《全国防洪规划任务书》的有关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了黄河流域(片)防洪规划编制工作。该项目是水利部下达的重大前期工作项目,是人民治黄以来首次开展的全流域及西北内陆河防洪规划,是全国防洪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范围包括黄河干支流和西北内陆河重点防洪河段、16座重要城市和116座大中型病险库。主要规划目标是:至2020年,初步建成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工程体系,其他防洪河段的河防工程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设计标准。与以往规划相比,本次防洪规划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反映了新时期的治水思路,体现了水利部部关于“新资料、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