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氮对纳米硅氮薄膜晶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容式耦合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中,用高氢稀释硅烷和氮气为反应气氛制备纳米硅氮(nc-SiNx2H)薄膜,结果表明,当N2/SiH4气体流量比(Xn)从I增加为4时,薄膜的晶态率从58%降至14%,晶粒尺寸从10nm降至5nm,N/Si含量比从0.03增至0.12,当Xn≥5,则生成非晶硅氮(a-SiuNx2H)薄膜,当Xn从1增加为10时,薄膜暗电导率从10^-5(Ωcm)^-1降至10^-  相似文献   

2.
在电容式耦合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中,用高氢稀释硅烷和氮气为反应气氛制备纳米硅氮(nc-SiNx:H)薄膜结果表明:当N_2/SiH_4气体流量比(Xn)从1增加为4时,薄膜的晶态年从58%降至14%,晶粒尺寸从10nm降至5um,N/Si含量比从0.03增至0.12.当Xn≥5,则生成非晶硅氮(a-SiNx:H)薄膜.当Xn从1增加为10时,薄膜暗电导率从10 ̄(-5)(Ωcm) ̄(-1)降至10 ̄(-11)(Ωcm) ̄(-1),具有逾渗行为,这与薄膜的晶态率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容幸福  秦志钰 《真空》2000,(3):10-17
本文研究了应用新型的超高真空等离子增强化学了相沉积(VHV-PECVD)复合腔系统 只a-Si1-xCx:Hk薄膜及其特性。系统的真空度可达10^-7Pa(10^-9Torr)以上。通过控制H2对常规用混合气体(SiH4+CH4)的稀释程度以及相应的CH4比例,优化沉积工艺参数,制备出能带宽度范围变化较大的高质量非晶氢化硅碳(a-Si1-xCs:Hk)薄膜,通过RBS、ERDA、IT和Ramam光  相似文献   

4.
常压MOCVD制备MgO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建明  王弘 《功能材料》1996,27(4):342-346
本文首次报道用常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AP-MOCVD)在Si(100),SiO2/Si(100)和Pt/Si(100)衬底上外延高质量的MgO薄膜。研究了衬底温度与薄膜的取向性关系和MgO薄膜的潮解特性。高纯magnesiumacetylacetonate[bis(2,4-pentanetane-diono)magnesium][Mg(CH2COCH2COCH3)2]作为金属有机源,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RAY衍射实验显示,在较低的衬底温度(~480℃)下一次淀积成单晶膜。薄膜均匀,致密,结晶性和取向性很好,衬底温度(Ts)在400℃到680℃之间,在Si(100)衬底上生长的MgO薄膜都具有[100]取向,在Si(100)、SiO2/Si(100)和Pt/Si(100)衬底上生长的MgO薄膜也都具有[100]取向。  相似文献   

5.
从制备方法,结构特征和光电性能等各方面介绍了氢化非晶硅碳合金(a-SiCx:H)薄膜这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对其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了综述。并对近年来出现的纳米硅碳(nc-SiCx:H)薄膜的发展状况作了专门评述。  相似文献   

6.
制备SnO2薄膜时原料中水对其成膜和光电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徐慢  袁启华 《功能材料》1995,26(6):502-504
用无水SnCl4和SnCl4.5H2O为原料,用热喷涂法制备SnO2薄膜,在基片温度为530℃时,对所制得SnO2薄膜进行了X-射线,SEM分析,并对其发电性质进行测定,总结出含H2O的SnCl4制得的SnO2薄膜生长速度快,电阻率低。  相似文献   

7.
以N2,CH4作为反应气体,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MPCVD)进行碳氮膜的合成研究。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气体流量、微波功率、反应气压,在Si(111)和Si(100)基底上气相合成β-C3N4晶态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RM)下观察到生长在Si基底上的薄膜具有六角晶棒的密结构。EDX分析胡沉积条件的不同,六角晶棒中N/C在1.0~2.0之间。X射线衍射分析(XRD)发现薄膜中含有β-C3  相似文献   

8.
溶胶—凝胶技术制备Bi4Ti3O12铁电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梅冬  李楚容 《功能材料》1997,28(3):297-299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Si单晶基片上制备了具有层状钙钛矿型结构的Bi4Ti3O12x铁电薄膜,讨论了回火温度与时间对薄膜结构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经700℃和700℃以上温度回火的薄膜为具有层状钙矿型结构的Bi4Ti3O12多晶薄膜,该薄膜的电滞回线测试呈出剩余极化强度Pr=5μC/cm^2,矫顽场Ec=130kV/cm。  相似文献   

9.
P—Si上电沉积非晶Ni—W—P薄膜的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P-Si上电沉积Ni-W-P合金薄膜在3%NaCl、0.5mol·dm^-3H2SO4、1mol·dm^-3HCl介质中的阳极溶解行为进行了研究,XPS分析了钝化膜中各元素的化学价态和存在形式。结果表明,非晶Ni-W-P合金薄膜的耐蚀性远优于晶态Ni-W-P薄膜和非晶Ni-P薄膜;高W含量的非晶Ni-W-P合金薄膜,有较强的耐蚀能力;在NaCl介质中非晶Ni-W-P合金形成了由Ni2O3、NiH  相似文献   

10.
高取向锐钛矿TiO2薄膜的MOCVD法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壁低压MOCVD方法,以Ti(OC4H9)4为源在SiO2/Si衬底上制备出高取向锐钛矿TiO2薄膜。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沉积温度和衬底对薄膜的结构和相组成的影响规律,采用XPS和SEM分别研究了薄膜的组成和形貌,结果表明,当沉积温度为500^0C和600^0C时,薄膜为锐钛矿结构,300^0C和400^0C地,薄膜以无定形结构为主,薄膜的组成为TiO2,衬底影响薄膜的相组成,不同沉积温度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一种制备Sn-SnOx湿敏薄膜的新工艺(VETO)。首先在1mPa的真空下蒸发纯金属Sn质量分数999mg·g^-1,衬底温度控制在150 ̄250℃,蒸发的Sn膜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即可获得湿度敏感的Sn-SnOx薄膜,利用XRD和SEM分析了膜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环境温度RH从10%变到97%时,膜阻抗变化的三个量级,膜电导是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的混合,在低湿区电子电导是主要的,在高湿区离子  相似文献   

12.
溅射二氧化铈氧敏薄膜的XP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新华  刘振祥 《功能材料》1998,29(6):585-587
本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CeO2-x高温氧敏薄膜,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对CeO2-x薄膜电子组态的影响,特别是对表面的价态和吸附性质的影响。通过对Ce3dXPS谱的高斯拟合,计算了Ce^3+浓度并给出了判定Ce^4+还原的标志。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中经1173K高温退火后可得到结晶完好的多晶CeO2薄膜,而薄膜的化学价态没有变化,退火前后薄膜表面总有少量Ce^3+存在(15%)  相似文献   

13.
ZrO2掺杂对SnO2薄膜电性及气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不用金属醇盐而以无机盐SnCl2.2H2O为主体原料,以Zr(OC3H7)4为掺杂剂,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疑胶Sol-Gel)工艺制备了不同ZrO2掺杂份量的SnO2薄膜,发现ZrO2薄膜在常温下对H2S气体具有较好的气敏性能,同时本文研究了ZrO2掺杂份量对SnO2薄膜导电率及气敏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热化学气相反应法制备SiC纳米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修春  韩高荣 《功能材料》1998,29(5):523-526
利用SiH4-C2H4-H2系统的反应,在1423K ̄1673K温度范围内对SiC超细粉的合成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的粉末表征方法有透射电镜(TEM)、红外吸收谱(IR)、X射线衍射(XRD)、粉末比表面分析(BET),高分辨透射电镜(HREM)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反应温度和反应气体组成比能获得高纯SiC超细粉。在1423K ̄1573K范围内,粉末富硅,当温度超过1623K时粉末富碳,在T=1  相似文献   

15.
用 B2H6和 SiH4作反应气体,通过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RF-PECVD)方法,在 Si(100)面上沉积生长BN薄膜,用S-520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得薄膜进行观测,并用红外透射光谱测试分析了膜的成分。在室温、压力为 8 × 10-4 Pa条件下,对 BN薄膜的电流一电压特性进行测量,并得到了 Fowler-Nordheim特性曲线,BN膜的场发射开启电场为9 V/μm,在电场37.5 V/μm时,电流密度达到24.8 mA/cm2。  相似文献   

16.
含活性基团硅氮烷先驱体的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G-GC,IR,元素分析,XRD研究MeSiHCl2与MeSiVi(Vi:-CH=CH2)Cl2共氨解产物的裂解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退火对氧敏CeO2—x薄膜结构及电子组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CeO2-x高温氧敏薄膜,用Ce3d的XPS谱计算了Ce^3+浓度,研究了退火条件对氧敏CeO2-x薄膜的晶体结构及电子组态的影响,XRD和AFM分析表明,薄膜经973K至1373退火后,形成了CaF2型结构的CeO2-x其晶粒大小明显依赖于退火条件和膜厚,退火温度在973K至1173K时(200)晶面是择优取向的,在1373退化4h后,可得到热力学稳定的CeO2-x在退火前  相似文献   

18.
MPCVD合成β—C3N4晶态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东霞  顾有松 《真空》1999,(1):18-22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MPCVD),以N2,CH4作为反应气体合成碳氢膜。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气体流量,微波功率,反应气压等工艺条件在Si和Pt基片上,进行β-C3N4晶态薄膜的合成研究。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生长在Si基底上的薄膜晶有六角晶棒的密排结构。扫描隧道显微镜下观察到在Pg基底上生长的碳氮薄膜由针状晶粒组成。  相似文献   

19.
无Co混合导电型陶瓷透氧膜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思温  丛铀 《膜科学与技术》1997,17(6):16-19,33
首次合成了Sr10-n/2BinFe20Om(n=2,4,6,8,10等)系列氧化物透氧膜,它们具有较高的透氧能力,其中,样品n=10在1100K时的透氧率为0.90ml(STD)/(cm2·min),比Sr1-xBixFeO3高约两倍.Sr1-xBixFeO3(x=0.1,0.3,0.5)系列的透氧率随Bi含量增加而增大.通过两个系列氧化物的XRD和化学组成的对比,发现Bi离子含量和晶格空位浓度对透氧能力大小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程宇航  吴一平 《功能材料》1999,30(2):200-202
采用射频-直流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用C2H2和N2气的混合气体制备出a-C:H(N)薄膜,用TEM、红外谱、XPS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薄膜的结构。结果表明a-C:H(N)薄膜中N与C原子可形成N-C、C=N和N≡C键,而碳氢原子主要以CH2基的形式存在。且薄膜中存在具有理想化学配比的C3N4相,薄膜的结构是由C3N4相镶嵌在非晶态CNx基体中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