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密钥协商协议应该在满足安全性的条件下,使实现协议所需的计算开销尽可能小。文中提出了一个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BAKAP(ID-Based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Protocol)。该协议提供了已知密钥安全性、完善前向保密性、密钥泄露安全性、未知密钥共享安全性和密钥控制安全性。在该协议中,参与者只需执行两次椭圆曲线点乘法和一次双线性运算。该协议与已有协议相比,计算代价小。  相似文献   

2.
陈明 《电子学报》2015,43(10):1954-1962
现有会话密钥可托管的ID-AKA(IDentity-based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协议要么存在已知安全缺陷,要么是在随机预言模型下可证明安全.基于Boneh等人定义的安全陷门函数,提出一种会话密钥可托管的ID-AKA协议.在ID-BJM模型基础上,扩展定义了ID-AKA协议分析的标准安全模型.扩展模型将安全游戏划分为两个阶段,去除了随机预言机,能完备地模拟不同类型敌手的行为.在扩展模型下,新协议的安全性被规约为多项式时间敌手求解判定性BDH(Bilinear Diffie-Hellman)难题和判定性BDHI(Bilinear Diffie-Hellman Inversion)难题,具有可证明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对SIP中的安全威胁和已有安全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基于身份的SIP认证与密钥协商方案,通过3次交互实现双向认证,并在该过程中完成密钥协商.方案不需要公钥证书,以用户身份标识作为公钥,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和通信开销,保证了SIP消息传递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钟欢  许春香 《电子学报》2008,36(10):1869-1872
2002年,Boneh和Silverberg提出了多线性表理论和基于多线性表的多方Diff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H.K.Lee等人在该协议基础上利用证书对参与者进行身份认证,解决了该协议容易遭受中间人攻击的问题,H.M.Lee等人进一步引入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技术替代数字证书,提高了密钥协商的效率,形成了ID-MAK协议.在本文中,我们对ID-MAK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发现ID-MAK协议没有真正实现它所宣称的身份认证,不能抵御主动攻击,敌手可冒充任意合法成员参与到密钥协商中获取组密钥.本文在计算多线性D-H问题假设下提出了两个ID-MAK协议改进方案,两个改进协议只需一轮即可协商一个组密钥,本文还给出了相应的成员动态变化和组密钥更新协议.本文最后对我们改进的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身份的SIP认证与密钥协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简单、灵活和易扩展等特点,SIP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SIP本身缺少有力的安全机制使其面临很多安全威胁。本文对SIP中的安全威胁和已有安全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基于身份的SIP认证与密钥协商方案,通过3次交互实现双向认证,并在该过程中完成密钥协商。方案不需要公钥证书,以用户身份标识作为公钥,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和通信开销,保证了SIP消息传递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汪小芬  陈原  肖国镇 《通信学报》2008,29(12):16-21
对基于身份的标准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进行安全性分析,发现恶意的密钥生成中心(PKG,pfivate key generator)能计算出所有的会话密钥,即它在无会话密钥托管模式下不满足PKG前向安全性.因此,为满足无托管的要求,提出一个改进的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并在标准模型下证明其为安全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结果表明,改进后协议满足完善前向安全性和PKG前向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层级化身份的可证明安全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均以单个私钥生成器(PKG)为可信第三方,但这种系统结构难以满足身份分层注册与认证需求。该文以基于层级化身份的加密(HIBE)系统为基础重构了私钥的组成元素,并利用椭圆曲线乘法循环群上的双线性映射提出一个基于层级化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为隶属于不同层级的云实体提供了安全的会话密钥协商机制。基于CDH(Computational Diffie-Hellman)与GDH(Gap Diffie-Hellman)假设,该文证明了新协议在eCK模型下具有已知密钥安全性、前向安全性和PKG前向安全性,并且能够抵抗基于密钥泄露的伪装攻击。  相似文献   

8.
无双线性对的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目前大多数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ID-AK)协议需要复杂的双线性对运算,该文利用椭圆曲线加法群构造了一个无双线性对的ID-AK协议。协议去除了双线性对运算,效率比已有协议提高了至少33.3%;同时满足主密钥前向保密性、完善前向保密性和抗密钥泄露伪装。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协议的安全性可规约到标准的计算性Diffie-Hellman假设。  相似文献   

9.
标准模型下高效的基于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剑  许春香 《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31(11):2716-2719
基于口令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是利用预先共享的口令协商安全性较高的密钥。现有的基于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大多需要较大的计算量,或者只在随机预言模型下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该文提出了新的标准模型下基于口令密钥协商协议,协议只需要一个生成元。 与其它标准模型下的协议相比,新协议不需要CPA或CCA2安全的加密方案,因而具有计算复杂度低和协议描述简单的特点。相对于殷胤等人在标准模型下可证安全的加密密钥协商协议一文中提出的协议,新协议将指数运算降低了64%。最后,基于DDH假设,在标准模型下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通信双方密码设备的身份特征和共享密钥,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认证的密钥协商模型,采用与时间戳机制相绑定的分组密码算法、杂凑算法加密体制,定义了密码设备进行密钥协商的工作流程,按此流程进行双方通信密钥的按需协商以及共享密钥的实时有效更新,保证了密钥协商过程的机密性、完整性、防重放性和不可预测性,为某些应用模式下密码设备的安全密钥交换提供了一种有效实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安全组播密钥协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钥管理是安全组播的难点。该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身份的密钥协商方案,并具体地分析了子组之间的通信过程,以及组成员动态变化时密钥的更新过程。结果表明该方案满足密钥协商安全性要求,且在降低计算和通信代价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曹晨磊等人(2014)提出的层次身份基认证密钥协商方案的安全性,指出该方案无法抵抗基本假冒攻击。文中具体描述了对该方案实施基本假冒攻击的过程,分析了原安全性证明的疏漏和方案无法抵抗该攻击的原因。然后,在BONEH等人(2005)层次身份基加密方案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最后,在BJM模型中,给出了所提方案的安全性证明。复杂度分析表明所提方案在效率上同原方案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3.
新的标准模型下基于身份的环签名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环签名方案,并在标准模型下证明其能抵抗签名伪造攻击,且具有无条件匿名性。与现有标准模型下基于身份的环签名方案相比,新方案具有更短的公开参数,对于n个成员的环,签名长度只有n+1个群元素,签名验证需要n+1个双线性对运算,因此能更好的满足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部分基于身份的三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都存在安全缺陷,文中在Xu等人提出的加密方案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身份的三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的安全性建立在BDDH假设基础上,经安全性分析,协议具有已知密钥安全,PKG前向安全,并能抵抗未知密钥共享攻击和密钥泄露伪装攻击,因此该协议是一个安全的三方密钥协商协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和ECDH密钥协商协议的缺陷,给出了一种改进后的可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具有等献性、密钥不可控、密钥确认、完美前向安全以及抗已知密钥攻击等安全特性。跟以往的密钥协商协议相比,其管理简单、开销较低、安全性高、扩展性较好且实现了身份认证,以较低的计算成本和较高的运算效率实现了通信双方安全的会话密钥协商与密钥验证,能够较好地适用于大规模网络的端到端密钥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多数基于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协议需要参与协议双方在同一个PKG环境下,而实际应用中需要在不同PKG环境下的用户之间也能进行安全通信。该文结合twin Diffie-Hellman问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不同PKG环境下的基于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利用Cash等人在2008年欧密会上提出的trapdoor test技术在eCK模型中将新协议的安全性规约到标准的CDH和BDH 假设。  相似文献   

17.
基于椭圆曲线的隐私增强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天杰  雷红 《电子学报》2008,36(2):397-401
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能够为不安全网络中的通信双方提供安全的会话密钥,但是,大多数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并没有考虑保护用户隐私.论文关注网络服务中用户的隐私属性,特别是匿名性和可否认性,规范了增强用户隐私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应满足的安全需求,即双向认证、密钥控制、密钥确认、会话密钥保密、已知会话密钥安全、会话密钥前向安全、用户身份匿名、用户身份前向匿名、不可关联和可否认,并基于椭圆曲线密码系统设计了一个满足安全需求的隐私增强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