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胜利原油酸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原油中石油酸、环烷酸和脂肪酸在胜利原油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胜利原油小于640℃馏分油的酸值随实沸点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大于640℃渣油的酸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00~500℃温度范围内,环烷酸含量随沸点温度升高而增加,脂肪酸随沸点温度升高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2.
原油中石油酸的分析与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松柏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5,22(2):1-5
对原油的总酸值的分析方法和石油酸的分离方法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对总酸值和环烷酸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后指出,目前已取得的成果和掌握的规律还不足以满足石油加工和石油酸腐蚀机理研究的需要,在石油酸的定量分离,石油酸组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3.
石油酸钠的水溶性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讨了不同馏分石油酸钠的水溶性规律,结果表明,石油酸钠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及水相中电解质的浓度是影响其水溶必的主要因素。升高温度有利于石油酸钠在水中的溶解;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石油酸钠加入量少,反而要求较高的溶解温度;Mr^-小的石油酸钠对Mr^-较大的石油酸钠具有的增溶作用;一定量的中性油也会增加石油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4.
蓬莱和苏丹高酸原油中的石油酸结构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醇碱水溶液萃取蓬莱和苏丹高酸原油中的石油酸。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负离子电喷雾质谱三种表征技术鉴定了原油中的石油酸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这两种原油中的石油酸结构基本一致,分别为脂肪酸、环烷酸和芳香酸,不同的是对于同一种类的石油酸,碳数范围不同,所占的质量百分数不同。 相似文献
5.
实沸点蒸馏数据是评价原油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当油样量不足无法做实沸点蒸馏,或不需要分析馏分油性质,而急需了解某原油馏分分布时,就需采取用油量少,速度快的模拟蒸馏方法。大庆油田设计院从美国HP公司引进一套HP5880/5890A气相色谱仪及蒸馏软件,根据成品油及原油蒸馏的有关资料进行测试,从而获得原油模拟蒸馏数据。 相似文献
6.
7.
The molecular transformations of carboxylic acids in heavy acidic SL crude before and after true boiling point distillation were examined by ultra-high resolution negative-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FT-ICR MS). The acid class (heteroatom number), type (z numbers) and carbon number distributions were positively characterized. It was found out that the total acid number (TAN) of SL crude decreased after true boiling point distillation, and the abundance of O2 class in mass spectra was also found to be reduced from 67.6% to 34.5% in SL TBP mixed crude as measured by MS spectra, indicating to a potential carboxylic acid decomposition. However, it was interesting that the carboxylic acids type distribution in both oils was almost the same although their relative abundance in SL TBP mixed crude turned to be much lower, suggesting that various petroleum carboxylic acid types have the similar therm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behavior. Furthermore, for each O2 type of acids in SL TBP mixed crude, the abundance of carboxylic acids with carbon number higher than 35 was reduced greatly,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carbon number higher than 60, the mass peaks of which were nearly totally removed, indicating that the large carboxylic acid molecules in heavy fractions decomposedmore significantly because of longer heating time during the true boiling point distillation process. As a result, the reduction ofTAN may be caused by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especially those with high carbon number, suggesting that quick distillation or much lower pressure is required to avoi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8.
酸值相近的原油腐蚀性差别可能很大,这与其中所含的石油酸结构有关。为了考察不同结构类型的石油酸腐蚀性大小的差别,选取了26种石油酸模型化合物,系统地测定了其在白油模拟体系中的气相、液相及总腐蚀速率,并分别比较了直链、支链及环状石油酸的腐蚀能力。结果表明,直链脂肪酸的腐蚀能力随碳数的增加而减弱,环取代能增强石油酸的腐蚀能力,但多个环取代时反而减弱其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11.
利用LUMisizer LS610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了胜利油田纯梁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和液滴直径的变化规律,考察了不同结构破乳剂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大液滴沉降得更快,导致靠近样品池底部位置的透光率偏高,大液滴较多。直链的非离子破乳剂BP01吸附能力较强,在低质量分数时即表现出高效的破乳能力;支链非离子破乳剂PA05由于其特殊的支链结构,吸附能力较弱,对乳状液的破坏能力略弱于BP01;阳离子破乳剂HY01在离心力场中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13.
用体积比3:7的20g/LNaOH溶液/乙醇液多次萃取酸值0.06mgKOH/g的大庆原油,分离出酸性活性组分,将该组分在色谱柱上用不同溶剂洗脱,得到极性不同的5个级分,其中正已烷级分(6.4%)为烷烃,苯级分(4.7%)为芳烃和稠环烃,丙酮级分(3.5%)和乙酸/乙醇(体积比1:19)级分(8.5%)只含少量脂肪酸,在乙酸乙酯级分(64.0%)中,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鉴定出17种正构脂肪酸(C9-C32)和13种异构脂肪酸(C9-C19)并测定了在级分中的含量,测定了原油,萃余油,用正庚烷配制的乙酸乙酯级分模拟油(模拟油1)和C10-C30混合正构烷烃标样模拟油(模拟油2)与不同浓度的的NaOH溶液之间的动态界面张力,模拟油1的界面张力低于模拟油2的界面张力,据此认为异构脂肪酸比正构脂肪酸具有较好的界面活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辅助萃取法从含油污泥中回收合格原油。以溶解度参数和"相似相溶"原则为依据,首先选择几种高效溶剂,然后通过溶解度参数的调整,进行溶剂复配,得到一种高效、低毒和环境友好的萃取剂。萃取剂由正己烷(A2)、混合环烷烃(A3)和醇醚混合物(B1)组成,它们的体积比为A2∶A3∶B1=0.5∶0.3∶0.2。考察了剂泥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搅拌速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剂泥比5∶1,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45 min,搅拌速度160 r/min。在最佳条件下萃取得到的原油残油率为3.65%,油-水界面清晰,无明显中间层,易于分离;350℃以上馏分占74%,原油较重;含饱和分7.54%、芳香分45.13%、胶质28.12%、沥青质5.23%,含硫1.99%、镍622μg/g,含水0.8%,达到油田外输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用磺化稠油降低稠油粘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低温下 (15~ 2 0℃ )用 5 0 %~ 6 0 %的硫酸将辽河稠油磺化 ,得到了一系列磺化稠油 ,在 5 0℃粘度为 115 3mPa·s的辽河稠油中按质量比 2 g/kg加入磺化稠油 ,使 5 0℃粘度降至 786~ 914mPa·s ,降粘率为 19.8%~31.8%。将磺化反应进行优化 ,得到磺化稠油的最好制备条件 :5 5 %硫酸 ,用量为稠油的 1.5 % ,在 15℃反应 2h。得到的磺化稠油在加剂量为 2 g/kg时使稠油 5 0℃粘度下降 30 .8%。稠油降粘率与加剂量的关系曲线很复杂 ,经过一个明显的极大值和一个极小值 ,极大值对应的加剂量为 2 g/kg ,即最佳加剂量。讨论了稠油降粘机理。图 1表 1参 2。 相似文献
16.
典型原油深拔蜡油及渣油性质研究--胜利原油深拔蜡油及渣油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胜利油田的不断开发和稠油资源的利用,胜利原油有逐年变重的趋势,这使胜利原油的加工难度进一步加大,为合理进行重油的深加工提供依据,对胜利原油进行了深度蒸馏试验,对深度蒸馏所得的深拔蜡油和深拔渣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原油各窄馏分硫含量均较高。沸点>570℃以后的窄馏分镍含量、氮含量、残炭也较高。采用深拔VGO作催化裂化原料,深拔切割点不宜大于570℃,且深拔VGO需脱硫。当蜡油的切割点提高到570℃时,蜡油收率可比常规蜡油增加9 64%。深拔受到深拔渣油性质的限制,各不同深度渣油均属较难加工的渣油。大于500℃以后各不同深度渣油适合于生产沥青产品。 相似文献
17.
呼伦贝尔油田采出液中含高浓度的钻井液、完井液、压裂反排液等化学助剂,影响采出液破乳及含油污水处理.通过从采出液自然沉降入手,确定采出液自然沉降规律,测试了采出液中含不同浓度的钻井液、完井液、压裂反排液、粘土稳定剂对采出液自然沉降和破乳的影响,以及各种化学剂混合后对采出液自然沉降油水分离的影响,研制出适合呼伦贝尔油田采出液破乳的破乳剂配方.现场试验表明,在脱水工艺流程未改变的条件下,脱后原油含水满足商品油标准,脱后污水含油量降低,脱水工艺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18.
在对胜利等东部油田的76座原油脱水站调研的基础上,对胜利等东部油田脱水站的主要工艺流程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主要环节的运行温度或含水率,分析了节省热能的潜力,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如降低加热原油的含水率,充分利用脱水温度,减少储存热耗等。为新建或已建脱水站的技术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