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多组分储氧材料ce0.5 Zr0.15 Y0.075 La0.075 O1.825。在以氨水和碳酸铵为共沉淀剂、聚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剂、pH值约10.O、H202与Ce的摩尔比为1:1、聚乙二醇与氧化物的质量比为1:1、陈化温度为90℃的条件下,500℃煅烧时储氧材料的储氧量达587.0μmo1.g-1,1000℃煅烧时储氧量达399.9μmol·g-1。老化样品的储氧量远高于摩托车欧Ⅲ排放标准中对三效催化剂中储氧材料储氧性能的要求,且该储氧材料的储/放氧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质量分数4%La2O3和质量分数6%Pr2O3共改性的不同Ce与Zr质量比(分别为2∶7、4∶5和8∶1)的Ce O2-Zr O2-La2O3-Pr2O3储氧材料,利用BET、XRD、H2-TPR和OSC等对其织构、结构性能和氧化还原性能进行表征,并对负载Pd的三效催化剂进行模拟汽车尾气活性测试。BET结果表明,新鲜储氧材料的比表面积随着Ce含量增加逐渐增大,Ce与Zr质量比8∶1的储氧材料C8Z1具有最大比表面积109.6 m2·g-1;1 000℃空气气氛处理4 h的老化储氧材料的比表面积变化趋势与新鲜储氧材料相反,随着Ce含量增加,比表面积逐渐降低,Ce与Zr质量比为2∶7的C2Z7a具有最大比表面积55.1 m2·g-1;XRD结果表明,高Ce含量材料的抗高温结构稳定性较中低Ce含量的材料差;H2-TPR和储氧量测试表明,老化前后Ce与Zr质量比4∶5的储氧材料C4Z5均具有最佳的还原能力和最大储氧量;模拟汽车尾气测试表明,高Ce含量的Pd/C8Z1三效催化剂对CO、NO和HC具有最低的起燃温度,50%起燃温度(T50)分别为238.8℃、265.9℃和268.4℃。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声膜扩散法"制备了系列Ba掺杂的CeO2-ZrO2固溶体,研究了Ba掺杂对CeO2-ZrO2固溶体的热稳定性和储放氧能力的影响,并测量了Ba掺杂CeO2-ZrO2固溶体材料的储存Nox性能.结果表明,随着Ba含量的增加,固溶体的储氧量先增加后降低,在Ce0.5Zr0.5O2·xBaO系列固溶体中,当x=0.16时,样品储氧量达到最大,新鲜样品的储氧量可达到745 μmol·g-1,样品的NO储量随含Ba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为模板剂,采用并流法与正加法制备了铈锆钇稀土储氧材料.结果表明:并流法制备的样品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储氧性能,经600 ℃焙烧后,其比表面积高达172.4 m2/g,储氧量为637.5 μmol/g;高温老化处理后,储氧量仍高达590 μmol/g,明显优于正加法制备的样品,表现出良好的抗老化能力和储氧性能.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含铈锆钇储氧材料的三效催化剂均能满足压缩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的排放要求,其中,液化石油气汽车的排放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新型储氧材料Ce0.6Tb0.1Zr0.3O2在三效催化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共沉淀技术制备出了Ce0.6Tb0.1Zr0.3O2固溶体,并对其进行了比表面积测试和XRD表征.将其用于全钯三效催化剂的制备,对三效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e0.6Tb0.1Zr0.3O2和Ce0.6Zr0.4O2的结构相似,物相均一性好,稳定性高,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含Ce0.6Tb0.1Zr0.3O2的三效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较宽的空燃比窗口,HC、CO和NO的起燃温度分别为177℃、173℃和176℃,适于作为新一代三效催化剂的储氧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法分别制备了铈、镧及其复合物的硫酸氧盐和掺加铜元素的硫酸氧铈,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变换法(FT-IR)、BET比表面积测试法(BET)、程序升温还原法(TPR)、程序升温氧化(TPO)和氧脉冲吸附等技术手段对这些储氧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2O2SO4、LaCeO2SO4的氧...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声膜扩散法”制备了系列Ba掺杂的CeO2-ZrO2固溶体,研究了Ba掺杂对CeO2-ZrO2固溶体的热稳定性和储放氧能力的影响,并测量了Ba掺杂CeO2-ZrO2固溶体材料的储存NOx性能。结果表明,随着Ba含量的增加,固溶体的储氧量先增加后降低,在Ce0.5Zr0.5O2·xaO系列固溶体中,当x=0.16时,样品储氧量达到最大,新鲜样品的储氧量可达到745 μmol·g-1,样品的NO储量随含Ba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氨水为沉淀剂制备一系列储氧材料,表征了其物相组成,同时对其储氧性能和比表面积进行了测定,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储氧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到最终CeO2-ZrO2固溶体的形成是属于同晶相转化;pH值、陈化温度、反应物浓度对材料的储氧性能、比表面积、抗老化性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三效催化剂用储氧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国内外储氧材料的研究进展,简述了不同种类的储氧材料。对固溶体储氧材料CeO2的改性研究表明,过渡金属元素或稀土金属元素被嵌入CeO2晶格形成固溶体,可极大地改善CeO2基储氧材料的储氧性能和热稳定性能,促进CeO2基储氧材料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铈锆铝复合氧化物(CeO2-ZrO2-Al2O3)是一种新型的储氧材料.兼有储氧材料和氧化铝共同的优点.介绍了铈基储氧材料的发展历程及铈锆铝储氧材料的形成,归纳总结了浸渍法、共沉淀法、溶胶一凝胶法、微乳液法和机械混合法等方法制备的铈锆铝储氧材料研究成果及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今后铈锫铝储氧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工业化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用氧化共沉淀法、均匀共沉淀法和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e_(0.67)Zr_(0.33)O_2固溶体,并将经和900℃焙烧后的固溶体进行了XRD、BET、Raman、H_2-TPR和储氧量(OSC)表征。结果表明,氧化共沉淀法和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e_(0.67)Zr_(0.33)O_2固溶体的储氧量、比表面积均高于均匀共沉淀法,且制备的固溶体经900℃焙烧4 h后未出现相分离,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Duprez  D.  Descorme  C.  Birchem  T.  Rohart  E. 《Topics in Catalysis》2001,16(1-4):49-56
Oxygen storage capacity (OSC) of TW catalysts has a strong impact on their performances under oscillatory conditio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ifferent methods developed for OSC measurements, the effects of catalyst composition on OSC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OSC on TW catalysis, concentrating on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our laboratory. Use of OSC measurements for catalysts control (on-board diagnostic) is also examined. The role of superoxide species as intermediates in the oxygen storage process will be emphasized. Finally, we shall review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n CeZr-based oxides.  相似文献   

13.
以LaNi0.6Fe0.4O3-δ(LNF)为致密扩散层材料,以8YSZ(8mol% Y2O3+ ZrO2)和Ce0.9Gd0.1O1.95(GDC)为固体电解质材料,采用共压-共烧法制备了双层电解质型致密扩散障极限电流氧传感器,研究了氧含量和温度对氧传感器氧敏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传感器在800~820℃温度范围,氧含量在0.3%~1.2%气氛下,显示出良好的极限电流平台,氧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约为35 s和45 s.极限电流与氧浓度ψ(O2)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并且氧传感器log(IL·T)-1/T曲线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无水四氯化锡和正硅酸乙酯为前驱物、环己烷为溶剂,在无氧无水条件下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锡/硅复合氧化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料Sn/Si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为30℃、焙烧温度为500℃时,所得复合氧化物的产率为31.3%,Sn/Si摩尔比为7.4∶1,粒径10nm左右,比表面积22.58cm2.g-1,平均孔径14.3nm,比孔容0.047cm3.g-1,主要为颗粒堆积孔;复合氧化物的主要组成为无定形氧化硅和氧化锡晶体,在焙烧温度达到500~600℃时仍有Sn-O-Si杂键存在。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苯扎氯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苯扎氯铵的含量。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CN柱(2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V(乙腈)∶V(0.1 mol.L-1醋酸铵缓冲溶液(冰醋酸调pH=5.0))=70∶30的混合溶液,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柱温25℃,进样量20μL。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30μg.g-1,线性范围为5~100 mg.L-1,回收率为92.0%~110.6%,RSD为0.32%~2.10%。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以大孔高比表面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共聚交联微球[P(GMA-co-EGDMA)]为模板制备磁性复合微球的简单方法。制备过程包括Fe3+和Fe2+的浸入、OH-作用下孔内铁离子的共沉淀两步。在此过程中考察了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共沉淀温度以及沉积次数对微球磁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50℃浸泡4 h,70℃反应1 h,如此反复4次磁含量可以达到45.24%。并通过SEM、VSM、XRD、TGA及压汞仪、激光粒度仪等手段对Fe3O4/P(GMA-co-EGDMA)的形貌、比饱和磁化强度、磁含量及孔性能进行了表征,微球的粒径范围处于100~200 μm之间,平均粒径为162 μm,比饱和磁化强度为10.92 emu·g-1,平均孔径及比表面积分别为60 nm和116 m2·g-1。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Fe基载氧体性能以及研究锡盟褐煤化学链燃烧特性,以硝酸盐试剂及CuO粉末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CuO修饰的Fe基载氧体且使用固定床制备褐煤焦样,对制得的载氧体进行表征分析,并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了褐煤及其煤焦的化学链燃烧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制得的载氧体完成了良好的结晶过程,且经CuO修饰后的载氧体中出现了CuFe2O4;在褐煤化学链燃烧实验中,相比于不经CuO修饰的Fe基载氧体,修饰后的载氧体具有更好的反应活性,具体表现在碳转化率方面,通过对不同质量分数CuO修饰的Fe基载氧体进行实验分析,10%CuO修饰的载氧体褐煤化学链燃烧中碳转化率为94.84%,较不修饰情况下的89.49%提升明显,同时碳转化速率峰值为23.81mol·%·min-1,在相同时间内较不修饰情况提升4.21mol·%·min-1,使用10%CuO修饰的载氧体进行褐煤焦化学链燃烧实验时碳转化率高达95.80%;循环实验中,15次化学链燃烧实验循环后,褐煤化学链燃烧碳转化率为88.69%,对反应后的载氧体表征分析表明,10%CuO修饰的Fe基载氧体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稀土掺杂TiO2光催化还原CO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掺杂TiO2纳米光催化剂,并应用于光催化还原CO2/H2O体系中。通过XRD对光催化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稀土离子掺杂和焙烧温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La和Ce的加入可以抑制TiO2的晶相转变,提高光催化性能。催化剂800 ℃焙烧可达到最好的光催化活性,在反应时间7 h、CO2流量200 mL·min-1和反应液中NaOH与Na2SO3浓度均为0.10 mol·L-1条件下,甲醇产率高达315.49 μmol·g-1。并对稀土掺杂TiO2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2的机理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