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合物与助剂》2009,(6):51-52
当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共混时,有机硅在两种材料表面显示出亲和力。有机硅的这种双向功能,被称为硅烷分子的双向反应。硅烷通过化学作用,在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种材料的缝隙间搭起了桥梁。由于硅烷的作用,两种材料形成了持久的化学粘接,  相似文献   

2.
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70)为"桥梁",用溶液聚合法分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FT-IR、1H-NMR鉴定了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的分子结构。所得树脂的Mw=43 748,多分散系数为2.32。虽然丙烯酸酯改性的有机硅树脂比有机硅树脂在800℃时的质量保持率有所降低,但起始分解温度均有所提高。当丙烯酸甲酯质量分数为20%和40%时,丙烯酸酯改性的有机硅树脂起始分解温度分别比有机硅树脂提高了13℃和55℃。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步法挤出工艺制备了硅烷交联聚丙烯/聚烯烃弹性体(PP/POE)共混材料。研究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含量对硅烷交联PP/POE共混材料凝胶含量、热稳定性、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交联结构能够有效提升PP和POE相之间的相容性。随着VTMS含量的增加,硅烷交联PP/POE共混材料的凝胶含量和热稳定性呈上升趋势,而共混材料中PP相的结晶度却逐渐减小。力学测试表明,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在引发硅烷接枝反应的同时也会使PP发生降解。随着VTMS含量的增加,硅烷交联PP/POE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大,断裂伸长率及缺口冲击强度则均呈先升后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苊式环戊二烯酮通过Diels-Alder反应合成两种新的含取代苊基的有机硅化合物,并对新化合物进行了相应的组成和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反应性挤出法制备了硅烷交联聚丙烯/聚烯烃弹性体(PP/POE)共混材料。研究了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对硅烷交联PP/POE共混材料凝胶含量、热稳定性、结晶行为、耐溶剂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CP用量的增加,硅烷交联PP/POE共混材料的凝胶含量、热稳定和耐溶剂性均逐渐提升。随着交联程度的增大,共混材料中PP相的结晶度逐渐减小。扫面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显示,硅烷交联反应能够改善PP和POE相之间的相容性。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相比于未改性PP/POE共混材料,硅烷交联PP/POE共混材料的各项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SAN/高胶粉/有机硅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高胶粉/有机硅共混物,研究了高胶粉和有机硅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胶粉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提高,流动性能下降,当高胶粉/SAN=30/70时,共混物综合性能最佳;当有机硅用量为0.2%时,共混物的刚性和流动性能变化不大,但冲击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聚碳硅烷和沥青分别是转化SiC纤维和碳纤维的先驱体。两者共混和共聚就可以得到一种新功能纤维——SiC-C纤维的先驱体,该先驱体的可纺丝性直接与聚碳硅烷和沥青的性质相关。本文从流变性能与可纺丝性的相关性研究了聚碳硅烷——沥青共混体熔体纺丝条件,对于制备SiC—C纤维时,选择组分材料和共混工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烯丙嘶三乙氧若硅烷与苊式环戊二烯酮通过Diels-Alder反应合成两种新的含取代苊基的有机硅化合物,并对新化合物进行了相应的组成和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烷氧基硅烷对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7硅橡胶)进行改性制得烷氧基封端107硅橡胶,考察了封端反应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封端剂种类、封端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封端效果的影响,并测试了烷氧基封端107硅橡胶作基础聚合物时有机硅密封胶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烷氧基硅烷对107硅橡胶进行封端时的较佳条件为:催化剂选择0.01份KOH碱胶,封端剂选择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 min。此条件下107硅橡胶的端羟基已基本反应完全,后续制胶过程中无黏度高峰。采用烷氧基封端107硅橡胶作基础聚合物的有机硅密封胶在95℃养护16 h后力学性能保持率较高,贮存稳定性良好,不发生黄变。  相似文献   

10.
明胶(Gel)与海藻酸钠(sA)溶液共混得到不同配比的纺丝原液,通过黏度法,从热动力学角度对两种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及分子间作用力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SA:Gel比例为3:1时最优,此时共混液中两种高分子间存在较为强烈的分子间作用力,并辅以红外光谱分析,再对各种比例条件下共混液的膜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该比例时膜材料具有最强的抗张强度。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SA—Gel共混纤维的后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是热处理温度和拉伸率,而共混纤维的线密度和吸湿性均受拉伸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明胶(Gel)与海藻酸钠(SA)溶液共混得到不同配比的纺丝原液,通过黏度法,从热动力学角度对两种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及分子间作用力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SA∶Gel比例为3∶1时最优,此时共混液中两种高分子间存在较为强烈的分子间作用力,并辅以红外光谱分析,再对各种比例条件下共混液的膜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该比例时膜材料具有最强的抗张强度。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SA-Gel共混纤维的后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是热处理温度和拉伸率,而共混纤维的线密度和吸湿性均受拉伸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动态硫化是开发橡塑共混材料的一项新技术,所得的产物被称为“硫化共混型热塑料弹性体”或“共混型热塑性硫化胶”。两种材料先经高剪切、高效分散的混炼机械(密炼机、螺杆混合机),然后在动态条件下实现“就地硫化”,从而扶得“共混型热塑性硫化胶”。  相似文献   

13.
以乙烯-α烯烃共聚物(POE)接枝乙烯基硅烷制备硅烷交联弹性体,研究了POE的硅烷接枝反应、预交联和硅烷水解交联的影响因素。用红外光谱法对硅烷交联POE进行表征。用15 phr的聚丙烯与POE共混接枝乙烯基硅烷,水解制备改性弹性体,结果表明共混物具有较高的相对硅烷接枝率的同时,体系的加工流动性得到改善。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用量为5.0 phr、DCP为0.3 phr时,接枝料(T30S+DF610)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14.
环氧改性有机硅密封胶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E-44环氧树脂与端羟基硅氧烷共混反应制备改性有机硅树脂,研究了共混比,共混反应时间等对改性树脂胶的影响。以改性树脂为基料制备了单组分室温固化有机硅密封胶,提出了制备配方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利用羟甲基化三聚氰胺和γ-环氧丙氧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制备了三聚氰胺有机硅杂化物,并用FTIR、29S i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将其与环氧树脂共混固化,对固化物热性能、阻燃性、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三聚氰胺有机硅杂化环氧树脂固化物不仅保持纯环氧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而且在空气和氮气中的热失重分析显示,高温区域的热稳定性及残碳率比纯环氧树脂高;三聚氰胺有机硅杂化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极限氧指数达到30.2,与纯环氧树脂相比,该固化物的极限氧指数提高了43%左右,抗冲击强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当三聚氰胺有机硅杂化物的添加量为环氧树脂质量的5%时,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抗冲击强度达到20.3 kJ/mol;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三聚氰胺有机硅杂化环氧树脂的韧性较纯环氧树脂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林鸿裕 《塑料工业》2022,(10):101-105+112
以聚乳酸(PL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硅-苯乙烯共聚物(S-2001)为原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PLA/S-2001共混材料,采用摆锤冲击试验机等设备对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微观形貌、流变行为和熔体流动性进行了表征,并对改性前后PLA线材进行了熔融沉积成型评价。结果表明,当S-2001质量分数为6%时,共混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线材抗弯折性得到改善,有利于线材收卷和连续打印。同时,共混材料熔体弹性增强,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变小,线材熔融铺丝过程中产生的点状黏结和丝间空隙消失,线材的成型精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橡塑共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塑共混就是橡胶和塑料通过特定的加工手段和方法使它们混合在一起,从而使所得共混材料兼具橡胶和塑料的双重特性。共混物中的两相仍保持各自特性,共混之后也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只是两相界面处形成结合,体现出彼此性能互补,也被称为“高分子合全”。  相似文献   

18.
《有机硅材料》2014,(5):381
正广西科技大学的郑友明等人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与端乙烯基聚硅氧烷和少量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 151)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下反应,制得有机硅氟改性聚乙烯基硅氧烷;再添加甲基乙烯基MVQ树脂、铂催化剂、甲基硅油、高含氢聚硅氧烷及A 151,制成可用于功率型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封装的透明有机硅封装材料。当硅氢键与乙烯基的量之比为1.25、MVQ树脂的质量分数为15%时,含氟有机硅封装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透光率在可见光波长为700 nm处达85%以上,接触角为94°(含氟单  相似文献   

19.
据“化学工业日报(日文)”1990年1月17日报道,工业技术院化学技术研究所开发了用乙烯和有机硅工业的副产物乙硅烷合成有机硅单体的新方法。该法是使乙烯和乙硅烷在铂和膦化合物组成的络合催化剂存在下,加热进行反应,在乙硅烷的Si—Si键中插入乙烯,生成具有Si—C—C—Si结构的化合物。乙烯压力只需几个大气压便能充分进行反应,乙硅烷中含氟和氯时,生成物收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3,5-双(三氟甲基)溴苯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通过格氏反应和取代反应制备了一种含氟有机硅单体3,5-双(三氟甲基)苯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然后将其与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共水解、平衡聚合制得3,5-双(三氟甲基)苯基硅油.通过FT-IR、1H NMR、19F NMR和元素分析等对含氟有机硅单体和氟硅油进行了表征.含氟硅油的表面张力为20.5 mN/m,大于二甲基硅油(19.0 mN/m).以硅油质量损失10%时的热分解温度来表征材料的热稳定性,二甲基硅油为232.3 ℃,含氟苯基硅油为265.2 ℃,表明含氟苯基硅油的热稳定性比二甲基硅油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