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廖启忠 《塑料包装》1996,6(3):47-51
本文在合成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SMA)与丙烯酰胺(AM)共聚物P(SMA-CO-AM)的基础上研究了P(SM-CO-AM)与PP共混物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P(SMA-CO-AM)与PP共混时,只要添加少量(1%)的P(SMA-CO-AM)作改性剂,就能大幅度地提高PP表面的条水性(接触角下降27度)和粘合强度(提高4倍)。结果还表明,改性剂P(SMA-CO-AM)的分子量、AM的含量及改性剂用量对PP的改性效果均有影响,在实验范围内,改性剂P(SMA-CO-AM)的分子量越低、用量越大,改性后的PP表面接触角就越小;改性剂的分子量对改性后PP的粘合强度来说,有一最佳分子量。改性剂的加入同时也改善了PP的流变性能,降低了表面的电阻率,而对PP的结晶度和拉伸强度影响不大。俄歇电子能谱(AES)的分析结果表明,P(SMA-CO-AM)改性剂在PP共混物的表富集。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共混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将少量(1%)自制的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SMA)与丙烯酰胺(AM)共聚物P(SMA-AM)添加剂聚丙烯(PP)中进行共混,能大幅度提高聚丙烯的亲水性和粘合强度。P(SMA-AM)的加入,改善了PP的流变性能,对PP的结晶度和拉伸强度影响不大。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表明,P(SMA-AM)在PP共混物表面富集。  相似文献   

3.
以马来酸酐为桥联剂,通过其与含端羟基PMMA的偶合反应,合成了新型大分子表面改性剂PP-g-PMMA,用IR、NMR、TG、DSC对接枝物进行表征,并通过共混研究了接枝物对聚丙烯的表面改性。结果表明,PP-g-PMMA的热稳定性随着PMMA侧链的含量增加及分子量的增大而略有下降,PMMA侧链的存在降低了PP主链的结晶能力,阻碍其形成较为完整的β晶相;所合成的接枝物具有表面外迁性,可富集于共混物薄膜的表面,有望作为PP的大分子长效表面改性剂使用。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转矩流变仪上叠加机械振动制成了振动共混流变仪。实验证明,振动共混降低了70/30聚碳酸酯/聚丙烯共混物的粘度和储存模量,随着制备时的振动振幅和频率的提高,这种效果更加突出。但过大振幅振动中,低剪切与高剪切间的频繁更换,特别是明显的低剪切下相翻转转慢,导致形成了部分不稳定“双连续”相态,这时共混物粘度和模量反而比小振幅振动下制备的共混物的高。一个描述该体系表面张力/液滴半径之比与剪切速率关系的经验表达式较好地分析了流变参数与微观相形态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振动促使分散相粒子的破碎和两相的分散,确实影响共混物的相形态。振动共混对聚丙烯/聚碳酸酯流变性能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研究所,上海 200240振动共混 聚丙烯 聚碳酸酯 流变性能 影响 转矩共混流变仪 相形态在传统转矩流变仪上叠加机械振动制成了振动共混流变仪。实验证明,振动共混降低了70/30聚碳酸酯/聚丙烯共混物的粘度和储存模量,随着制备时的振动振幅和频率的提高,这种效果更加突出。但过大振幅振动中,低剪切与高剪切间的频繁更换,特别是明显的低剪切下相翻转转慢,导致形成了部分不稳定“双连续”相态,这时共混物粘度和模量反而比小振幅振动下制备的共混物的高。一个描述该体系表面张力/液滴半径之比与剪切速率关系的经验表达式较好地分析了流变参数与微观相形态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振动促使分散相粒子的破碎和两相的分散,确实影响共混物的相形态。  相似文献   

5.
用功能化聚丙烯对聚丙烯(PP)共混体系进行改性,探讨了几种功能化聚丙烯对共混体系附着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功能化聚丙烯MP3使共混体系的可漆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7.
用偏光显微镜和DSC研究了几种成核剂对聚丙烯共混体系结晶形态、结晶度、结晶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核剂4030的加入,使共混体系的结晶度最大,成核剂d(自制)的加入使共混体系的最高结晶峰温度最低,也使制品收缩率最大.  相似文献   

8.
9.
聚丙烯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聚丙烯与其共混组分的相容性和结晶性的角度出发,综述1992年国内关于聚丙烯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研究及形态结构与聚丙烯共混材料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差热扫描量热计和动态粘弹谱仪等手段研究了聚丙烯/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结晶和转变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该共混体系是完全相容的体系,该共混物的低温韧性优于聚丙烯。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的改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聚丙烯作为一种通用塑料,由于其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较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本文综档了共聚、共混、填充、增强等化学和物理方法对PP改性的研究,通过共混改进其低温脆性,提高冲击强度;加入增强剂或填料提高其拉伸强度、硬度,降低成型收缩率,但全面提高聚丙烯的综合性能,须用多组分改性剂共同作用。另外,还介绍了PP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用IR、偏光显微镜和DSC等方法研究了端2-噁唑啉聚醚(活性聚醚)与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丙烯进行的接枝反应及共混物的结晶行为,考察了由不同用量和分子结构的活性聚醚共混聚两烯的表面电阻率。结果表明,活性聚醚对聚丙烯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催化合金的DSC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DSC研究了聚丙烯催化合金的热行为,结果表明,由于乙丙弹性体,乙丙嵌段共聚物,均聚聚丙烯的共存,以及特殊的混合方法,部分地改变了聚丙烯的结晶度和熔点,这种相态结构是聚丙烯催化合金具有超高冲击强度的主要因素,同时首次发现在特殊条件下,聚丙烯催化合金的熔点可高达170度。  相似文献   

14.
GMA熔融接枝PP的结晶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广角X射线(WAXD)、差示扫描量热计(DSC)自动化重计等方法,测定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熔融接枝聚丙烯(PP)的结晶度,用结晶速度仪测定了接枝物的结晶速度,用偏光显微镜(PLM)对结晶试样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接枝聚丙 结晶性能与接枝率有关,各种测试方法所得结晶度数据有很好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表面改性及与涂料的粘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讨论了聚丙烯制品喷涂着色的优点及影响聚丙烯制品与涂料之间粘结强度的各种因素。综述和评价了对聚丙烯进行表面改性的必要性及各种表面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硬弹性聚丙烯拉伸过程中形态的变化和微孔的形成,同时,重点讨论了聚丙烯熔体的温度、所受拉伸比等对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微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熔体的温度较低、所受拉伸比较大,所形成的微孔膜孔径分布均匀、孔隙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电镜、差热扫描量热计和动态粘弹谱仪等手段研究了聚丙烯/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结晶和转变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该共混体系是完全相容的体系,该共混物的低温韧性优于聚丙烯。  相似文献   

18.
用单螺杆挤出机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苯乙烯(St)多组分单体熔融接枝微孔聚丙烯(PP)体系。研究表明,以微孔型PP做接枝基体吸收接枝单体,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体的接枝率。当GMA和St的物质的量比约为16:8时,所得接枝物的接枝率最高,而此时接枝产物的熔体流动速率最小,二者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体系中所采用的PP具有特殊的微孔结构,使得单体接枝率获得极大提高。此外还探讨了单体用量比、温度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碳酸钙填充聚丙烯的抗冲击性能研究E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仪器化落重式冲击实验装置的原理并讨论了碳酸钙、偶联剂含量及热处理对碳酸钙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对云母填充聚丙烯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PP)为云母填充聚丙烯(PP/mica)的界面相容剂,研究了MPP的添加量对PP/mica的力学,同观形态以及PP/mica熔体的流变行为和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MPP使PP/mica的国学得以全面的提高,PP/mica样品断面的电镜照片表明,MPP的加入使云母与聚丙烯的界面粘结得到改善;PP/mica熔体的表观粘度明显高其聚丙烯基体,随着MPP含量的增加,PP/mica的表观粘度下降,幂律指数也发生变化,云母对聚丙烯具有明显的成核,但随MPP含量的增加,云母的成核效率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