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D测量仪的原理是:物质中超声波传播速度V与物质的密度P和弹性模量K有关,V∞K/P。不同物质都有不同的传布速度(钢5920m/s、铝6320m/s、铜4700m/s等)。就铸铁而言,因内部存在的石墨形状不同故超声波速度也不同。A型石墨→D型石墨→蠕虫状石墨→球状石墨,从片状石墨到球状石墨,即使球状石墨也因球化状态不同声波速度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采用振动消失模铸造的方法制得阶梯形球墨铸铁,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球墨铸铁中的石墨形态及基体组织进行观察,借助图像分析软件对石墨球的数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试样壁厚对球墨铸铁的石墨形态及基体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试样壁厚的增大,石墨球的个数先减少后增多,基体组织则先变得粗大,尔后变得细小,并且在壁厚为60mm的试样中石墨球数较30mm厚的试样增加了69.5%。石墨形态及基体组织的变化主要应归因于试样壁厚的增大降低了试样的冷却 速度,延长了振动对凝固组织的作用时间,增强了振动力对结晶组织的“黏性剪切”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自制致密性试验装置对影响灰铸铁致密性的主要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石墨和裂纹构成的通道是产生渗漏的主要途径。改善石墨形态,在保证获得致密组织的前提下降低碳当量,加入适量合金元素铬、铜,增加冷却速度,有利于改善灰铸铁材质致密性。  相似文献   

4.
球墨铸铁的石墨漂浮及其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墨漂浮是球墨铸铁特有的缺陷 ,通常发生在壁厚 >2 5mm的铸件上 ,因此也是大型、厚壁球墨铸铁件的一种常见缺陷。石墨漂浮的特征是在铸件的上表面聚集了大量石墨 ,宏观断口呈均匀黑斑状。在石墨漂浮的密集区 ,可看见球状石墨形态已被破坏 ,成为“开花形” ,并通常与硫化镁和氧化镁聚合在一起。经化学分析 ,碳、镁、稀土及硫含量有偏高的现象。通常认为 ,石墨漂浮的产生过程是由于碳、硅含量高 ,铁液冷却速度缓慢 ,析出多量的大径石墨 ,并在铸件上部偏析而集聚。石墨漂浮的存在 ,降低了铸件的力学性能 ,也影响了铸件的表面质量。石墨漂浮的…  相似文献   

5.
考察Span80、Tween80、油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种表面活性剂在润滑油中对纳米石墨的分散稳定性,对超声波振荡的效用和作用时间进行评估,并就表面活性剂含量对纳米石墨在润滑油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酸在5种表面活剂中对纳米石墨的分散效果最好,适当时间的超声波振荡有助于提高纳米石墨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质量分数2%的油酸显示出最好的分散效果。这可能是由于油酸具有低的HLB值和属于L型吸附等温线类型。  相似文献   

6.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通过深腐蚀和热腐蚀方法,研究了铸铁中各种典型石墨(片状石墨、蠕虫状石墨和球状石墨)的立体形貌和内部结构特征。对于片状石墨来说,A、C、D型均属同一种石墨形态,它们都是由分枝而又互相联系的石墨片组成,它们主要是沿着[1010]方向长大。对于球状石墨来说,用纯镁、纯钇、纯铈和工业球化剂均能得到球状石墨。热腐蚀结果表明,石墨球呈年轮状结构,它是由许多角锥体组成的多面体。这说明,石墨球的外表是(0001)面,石墨球的长大是由中心沿[0001]方向进行。蠕虫状石墨是介于片状和球状石墨之间的中间石墨形态。它的长大方式也介于片状和球状石墨之间。就石墨片的互相联系和彼此分枝情况来看,它与片状石墨相似,但就每个石墨片局部的长大方式来看,它又与球状石墨有某种程度的相似,即沿着[0001]方向长大较充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真空中频感应炉,通过改变球化孕育处理工艺获得具有不同形态石墨的铸造试样,将铸件加热到860 ℃保温2 h,使用20 ℃的硝酸钠、亚硝酸钠饱和溶液将其连续冷却至室温,并在250 ℃低温回火2 h后空冷,获得具有不同形态石墨的下贝氏体基体组织。研究了球化孕育处理工艺对石墨球化效果的影响,以及石墨形态对热处理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化处理温度及时间对铸铁中的镁吸收率有显著影响,超过1 500 ℃时,镁烧损加剧,当球化处理温度为1 450 ℃,镁吸收率达到64.2%;孕育剂添加工艺也是影响铸铁中石墨的形态和分布的重要因素,当一次孕育和二次孕育添加量分别为0.8%和1.2%时,石墨的形态以球状为主,尺寸细小且分布均匀,石墨的球化率为93%,球化级别达到2级,尺寸级别为9级;另外,均匀分布的球状石墨有利于提高热处理后下贝氏体铸铁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凸轮轴重熔淬火表面孔洞缺陷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灰铸铁制成的汽车发动机凸轮轴,其常见的加工缺陷之一是凸桃表面出现大面积细小的孔洞。通过分析,认为铸件中石墨化元素含量过高,共晶度偏大,导致铸件组织中石墨聚集,形成粗大石墨相,使得石墨形态不符合质量要求。这是凸轮轴表面重熔淬火过程中产生大量孔洞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传统油或脂润滑剂在极端工况环境下无法满足碳钢类零件的减摩要求,采用干膜润滑剂是提高极端工况环境下碳钢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超声波分散方法制备以石墨粉末为基体的干膜润滑剂,使用压力喷涂技术使其沉积在碳钢试件表面,在端面摩擦试验仪中开展干摩擦和石墨干膜润滑剂润滑下摩擦磨损性能对比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石墨干膜润滑剂在碳钢表面的沉积效果较好,沉积的石墨干膜润滑剂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可以有效地保护碳钢表面不被过度磨损;喷涂石墨干膜润滑剂的碳钢试件的工作寿命随着压力载荷和主轴转速的增大而缩短,负载和滑动速度的联合作用会加速涂层向稳定方向的过渡;磨损过程中形成的微观润滑剂颗粒会形成颗粒流润滑,适当添加石墨颗粒粉末可能会延长润滑剂正常发挥减摩作用的时间。制备的石墨干膜润滑剂为碳钢在极端工况环境下的减摩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0.
袁涛 《中国机械》2014,(15):292-292
本文研究的低合金耐磨麻口铸铁具有珠光体基体和在基体上呈断续网状分布的碳化物,以及孤立存在的石墨,这种材料是很有前途的耐磨材料。其组织中有两种游离的高碳相--石墨和碳化物,可以通过成分和凝固、冷却过程的调节,以石墨的析出顺序来控制碳化物的数量和分布状况,使碳化物由常见的骨架或者网状转变成断续网状形态,因为碳化物形态、分布状态对于材料耐磨性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铸造厂生产灰铸铁件时,铸铁组织中出现的各类典型不良石墨形态进行金相分析,对各类不良石墨形态分布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解决灰铸铁组织中不良石墨形态问题的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前言蠕墨铸铁(以下简称蠕铁)是一种新型的工程材料。它的石墨形态介于片状和球状之间,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它呈厚片状,侧面高低不平,端部圆而钝,类似蠕虫的外形。由于蠕铁的石墨形状是处于片状与球状之间的过渡形态,因此,它兼有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的某些优点。  相似文献   

13.
紧密石墨紧密石墨(Compacted Graphite)又称蠕虫状石墨或片状石墨,是球墨铸铁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石墨形态。当球化剂加入量不足,或因铁水中存在某些干扰元素而形成球化不良缺陷时,常可见到这种石墨(图1)。从金相组织来看,紧密石墨比片状石墨短而粗,宽窄不均,头尾园钝,片状石墨长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几种影响灰铸铁厚壁气缸套中石墨的因素,通过在生产中控制这几种因素而实现想要得到石墨形态、分布等,从而满足气缸套的工艺性能、机械性能和使用性能等。  相似文献   

15.
刘思涵 《润滑与密封》2023,48(12):187-193
采用柔性石墨、造粒石墨和鳞片石墨分别制备粉末冶金烧结摩擦材料,研究不同种类片状石墨对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石墨制备的摩擦材料的密度和力学强度差异,将影响材料基体在制动过程中的组织形态,使摩擦界面呈现不同的磨损形式,其中柔性石墨摩擦材料的主要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造粒石墨摩擦材料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犁削磨损和磨粒磨损,鳞片石墨摩擦材料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犁削磨损和黏着磨损;造粒石墨制备的摩擦材料在不同速度下制动和重复单次制动时的摩擦因数波动值较小,摩擦因数稳定性好,且具有适中的磨耗量,综合摩擦磨损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采用了酸浸深腐蚀、热氧化腐蚀、离子刻蚀以及离子轰击深腐蚀等方法,对Fe-C合金中的石墨进行了腐蚀,并在扫描电子了显微镜下观察了石墨球和“蠕虫”状石墨的形态和结构。本工作揭示出球状石墨中心部分的形态并提出了有关石墨球构造的新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用扫描电镜对合金钒钛球铁石墨形态的研究。作者对铸态、正火、等温淬火三种状态,六种内容,包括断口特征及石墨形态,普通腐蚀的基体组织,深腐蚀基体及石墨形态、正火及等淬基体的空视摄像,微区成份的线面扫描及钒、钛、氮碳化合物的微粒质点形貌等作了较全面的分析,获得了各种不同的石墨形貌和基体空视摄像,并提出了一些机理分析及新的石墨形态概念。  相似文献   

18.
蠕虫状石墨铸铁,简称蠕墨铸铁。是一种新兴的工程材料。其石墨形态介于球状与片状之间,是一种过渡型石墨。在国外也有叫致密石墨、聚集片状石墨、厚片状石墨及珊瑚状石墨等多种名称。 1.蠕虫状石墨的类型 蠕虫状石墨是一种复杂的空间相连枝状聚集体。它的聚合度介于灰铁与球铁之间,其长度l与厚度d之比一般为2~10,比片状石墨(l/d>50)小得  相似文献   

19.
本文目的是研究在有机玻璃中高速扩展裂纹的二维性质。裂纹速度在50~250m/s范围内。还研究了试件表面上的沟槽等对裂纹前缘的影响。试件为带有预裂纹的有机玻璃板。为了连续地记录下裂纹前缘的瞬时形态,使用了超声波Fractography技术。该技术可以确定裂纹速度西和裂纹前缘角β。  相似文献   

20.
正清华大学郑泉水院士团队利用石墨和类金刚石薄膜构成的结构超滑体系,在大气环境和2.5 m/s的相对滑动速度下,实现了长达100 km距离的无磨损接触滑动。研究者将微米尺度石墨片粘接在探针前端,通过纳米操作手操纵石墨片与一块盘片上的原子级光滑的类金刚石薄膜接触。实验中石墨片位置固定,盘片的转动会使石墨片与类金刚石薄膜间发生相对滑动。光学显微镜用来实时观测石墨片在盘片上的滑动状况。研究者将盘片转动的速度控制在2.5 m/s,对石墨片进行了长达12.5 h共计108 km的滑动实验。滑动结束后,研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