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光谱法测定了不同掺杂浓度的ZnWO_4:Cr~(3+)体系中Cr~(3+)离子的有效分凝系数;利用X射线分析研究了不同组分的ZnWO_4:Cr~(3+)晶体的晶胞参数变化;确定在掺Cr_2O_3量为0.05%时,晶胞体积最小。  相似文献   

2.
基于菲并咪唑-水杨醛合成了分子探针SL,并用NMR、IR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实验结果表明,探针SL对三价金属离子铁、铬、铝(Fe~(3+)、Cr~(3+)、Al~(3+))的识别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并且几乎不受一价、二价离子的干扰。使用Job’s Plots法证明,探针SL与Fe~(3+)、Al~(3+)的结合比均为1:1,与Cr~(3+)的结合比为2:3,对Fe~(3+)、Cr~(3+)、Al~(3+)的检出限分别为3.09×10~(-8),4.82×10~(-8),2.89×10~(-8)mol/L。利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了探针SL对剧毒Cr~(3+)的检测行为,发现探针SL对Cr~(3+)离子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Cr~(3+)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3.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微波处理制备出改性吸附材料,用于吸附Cr~(3+)的实验。分析溶液p H值、搅拌时间及Cr~(3+)初始浓度等对吸附平衡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微波处理后的稻壳吸附Cr~(3+)等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稻壳对Cr~(3+)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过程受溶液pH值的影响,最佳吸附pH值为5;吸附过程快,30分钟可以达到吸附平衡;能在60分钟内建立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0.1078 mmol/g。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溶胶-凝胶法制备含Cr~(3+)莫来石系透明玻璃陶瓷的方法.测定了它的吸收光谱、发光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图.讨论了含Cr~(3+)凝胶在加热过程中的玻璃化、结晶化行为.测定结果表明含Cr~(3+)莫来石系结晶化玻璃陶瓷在430nm、600nm附近有宽的吸收带,在690nm附近有一尖锐的萤光线宽,在750nm处有一平坦的萤光线宽.  相似文献   

5.
十三陵水库的底泥对铬离子的吸附和解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十三陵水库的底泥进行对Cr~(3+)和Cr_2O_7~(2-)离子的吸附及解吸的实验,得出结论:Cr_2O_7~(2-)离子基本上不被底泥吸附,而Cr~(3+)离子被强烈吸附,并且难于解吸。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仪器检测,展开Cr~(3+)聚合物凝胶动吸附量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分析表明,聚合物和交联剂的浓度越高,岩心渗透率越低,Cr~(3+)聚合物凝胶动吸附量也越大,进而导致注入压力越高,即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越大。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聚合物和交联剂的适宜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7.
用直拉法生长出掺Cr_2O_3重量为0.005%,0.02%,0.05%光学质量的ZnWO_4:Cr~(3+)晶体,用YAG:Nd~(3+)倍频产生的532nm激光激发晶体,观察到荧光发射,在加谐振腔的务件下,观察到输出光波形的变化,估算出系统的阀值约为38mJ。  相似文献   

8.
1 祖母绿及其它绿柱石宝石矿床1.1 祖母绿及绿柱石类宝石 这类宝石的化学成分是Be_3Al_2[Si_6O_(18)],其中Si-O四面体及Be,Al均可被其它元素替代,所以它含有较多的杂质元素,如:K,Na,Mg,Fe,Li,Cs,Cr,V,Ni等,所含杂质不同,颜色也不同。当Cr~(3+)或V~(3+)或Cr~(3+)+V~(3+)代替Al~(3+)时,呈翠绿色(祖母绿),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Cr~(3+)、Ce~(3+)、Sr~(2+)掺杂的Bi_3NbO_7光催化剂,并进行XRD、BET表征,考察可见光下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结果表明:离子半径较小的Cr、Ce能够替代部分Bi~(3+)进入Bi_3NbO_7晶格,而离子半径较大的Sr~(2+)未能完全进入晶格,形成杂相.掺杂金属后Bi_3NbO_7的比表面积和孔径有所降低,但是光催化性能得到提高,光照240 min后Cr~(3+)、Ce~(3+)、Sr~(2+)掺杂的Bi_3NbO_7上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分别达96%、100%、89%.  相似文献   

10.
探讨以锯木屑、稻草为原料制备纤维素,通过有机合成方法,分别用乙二胺和氯乙酸与纤维素接枝共聚,制成含氮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并用其通过柱交换对水中的Cd~(2+)、Hg~(2+)、Pb~(2+)、As~(3+)、Mn~(2+)、Ni~(2+)、Cr~(6+)、Cu~(2+)等重金属离子分别进行了去除实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去除效果。用饱和食盐水或稀氨水可洗脱再生、反复使用,成为一种高效化学净水剂。  相似文献   

11.
以膨润土,羧甲基淀粉,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得球形膨润土,并将其用于处理含Cr~(6+)废水.球形膨润土处理含Cr~(6+)废水的适宜条件为:投加量6 g/L,吸附时间15 min,吸附温度30℃,含Cr~(6+)废水溶液质量浓度40 mg/L,pH=6,在此条件下去除率可达98.90%.处理后的含Cr~(6+)废水质量浓度小于0.5 mg/L,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GB 8978-1996).处理废水后的球形膨润土经5次再生处理后,去除率仍达96.51%.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ZnWO_4:Cr~(3+)激光晶体发光特性的研究发现,随掺杂浓度的变化,荧光强度明显改变,在掺人Cr_2O_3浓度为0.005%和0.08%时有两个峰值;并发现低浓度与高浓度的激发峰分别为622nm和608nm。激发波长变化时,荧光强度发生改变,用532nm激发时,仍有较强的荧光。  相似文献   

13.
以河湖底泥沉降性能及重金属Cr~(6+)的去除为研究对象,对Ca(OH)_2和AlCl_3进行复配,合成改性钙铝絮凝剂,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主要影响因素加以优化,得到了二次响应曲面模型以及优化的水平值。结果表明,对于底泥沉降性能和底泥重金属Cr~(6+)去除的最佳条件n(Al 3+)/n(Ca2+)依次为:6.04、6.08,絮凝剂投加量为2.96g/50g底泥、3.55g/50g底泥,pH值为3.03、4.81,最高沉降比为78.09%,Cr~(6+)最高去除率为33.41%。ESEM分析表明,固化/稳定化的机理主要是钙铝絮凝剂经过絮凝、吸附、水化等作用,将底泥中细小颗粒积聚,利于底泥脱水及有害废物微粒包裹,形成稳定的絮凝体。  相似文献   

14.
在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制备出呈色效果好的变色釉面砖。分析了釉的化学组成。本文用扫描电镜(SEM),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研究了Na_2O(K_2O)—CaO(MgO)—Al_2O_3—SiO_2系统,基础釉和变色釉的结构。根据光吸收和光散射理论扼要地阐明了釉的呈色机理。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全部试样的液相分离结构并比较了基础釉和变色釉的可见光谱。由此推断液相小滴含有Nd~(3+),Pr~(3+)离子,说明它们在小滴中引起选择性吸收并通过散射而呈色。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从氯化物—硫酸盐电介质中电镀CrNiFe合金。槽的组成、电沉积条件和镀层的组成。在Cr~(3+)、Ni~(2+)、Fe~(2+)共沉积中,Ni~(2+)、Fe~(2+)共沉积属异常共沉积。槽中Fe~(2+)的浓度对镀层组成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物理通讯》(Physics Letters)A115(1986)245 红宝石荧光谱线随压力而产生移动的本质可以用在压力下电子云的扩展概念而得到理解。利用这个概念导出了红移的有关公式。对红宝石R_1谱线红移的计算结果一直到1700kbar都与实验数据很好符合。  相似文献   

17.
生物炭(biochar, BC)作为载体,负载纳米零价铁(nano zero valent iron, nZVI)形成复合吸附材料,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材料的结构特征。研究了不同材料、初始溶液初始p H、不同初始浓度、去除剂的投加量对BC负载nZVI (nZVI-BC)去除含Cr~(6+)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BC的加入提高了nZVI的分散性和抗氧化性,同时提升稳定性,对于水中Cr~(6+)的去除具有较好的效果;当Cr~(6+)的初始浓度为15 mg/L,去除剂的投加量为2.5 g/L, pH=4的条件下,其去除率达到了98%; nZVI-BC去除含Cr~(6+)废水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中最大吸附量为209.93 mg/g。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掺杂Cu~(2+)和Ce~(4+)的Ti O2可见光催化剂,用活性艳红X-3B降解脱色为模型反应,结合紫外-可见光谱法、XRD和SEM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制备条件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适量掺杂稀土元素Ce~(4+)较单独掺杂Cu~(2+)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催化剂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活性,掺杂后使催化剂的吸收带边位置发生红移,晶型结构为锐钛矿和金红石的混合晶型.掺杂Ce~(4+)量为1.5%时,0.4 g催化剂对30 m L浓度为5 mg/L的活性艳红X-3B模拟印染废水降解率达到61.1%.  相似文献   

19.
用固体荧光分析法作牙面分析 ,分别测得牙本质、牙釉质的荧光光谱 ;用与钙离子能化合的自制偶联剂处理牙面 ,荧光峰位红移 1 1~ 1 3nm ,证明偶联剂与牙体组织有化学结合  相似文献   

20.
玉米受Cu~(2+)污染时其各种生物理化变量会发生一定改变,导致其叶片光谱发生微小变化,为了获取隐含在玉米叶片光谱中微弱的Cu~(2+)污染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和光谱特征参数的多维光谱估测模型.对玉米叶片光谱在445~1 340nm范围内的波段进行一阶微分处理后与玉米叶片Cu~(2+)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相关系数(R)较大的波段结合5种植被指数(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I_1、改进红边比值植被指数I_2、改进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I_3、光化学植被指数I_4和结构不敏感色素指数I_5)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提取6个主成分进行ICA,得到ICA1,ICA2,ICA3,ICA4和ICA5共5个一维独立成分分量,结合两种光谱特征参数红谷和近红外平台一阶微分包围面积(FAN)构建了玉米叶片Cu~(2+)污染的一维、二维和三维估测光谱模型.5种独立分量中ICA3和ICA5与玉米叶片Cu~(2+)含量的相关性系数(R)都达到了0.9以上,其他3种也达到了0.8以上;二维模型可以将Cu~(2+)胁迫梯度中的轻度、中度和重度胁迫区分开来,三维模型能使胁迫区分效果更直观.结果表明:将ICA运用到玉米叶片Cu~(2+)污染研究中是可行的;独立成分分量、红谷和FAN的多维光谱模型可以作为玉米Cu~(2+)污染程度估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