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讨论一: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与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建设理念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就是要扩大城市地面的使用空间,在单位面积内容纳更多的城市功能和城市活动.在紧凑型城市中,为了实现“人性化”理念和城市空间综合开发与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同时强调体现建筑功能群组与城市空间组织的三维性,应根据城市地下空间所处的城市区域空间环境特点,选择最佳的地下空间开发类型,使其更好地与城市区域空间相结合,并采取措施保证相邻城市地下空间(如地下交通枢纽、地下商城、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等)相互联系的便捷性与可能性,为多元的城市地下空间功能构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6,(7)
城市的发展是不断更新和变化的动态过程,随着城市的发展日趋成熟与饱和,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为旧建筑注入新的生命成为近几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发达国家将商业建筑、居住建筑以及废弃的建筑物转换为实用的功能空间的例子大量存在。在更新建筑功能的同时,赋予了该地区新的建筑语境和文化,对旧建筑改造和设计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对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虽起步较晚,但是在节约造价、缩短工期以及保存城市肌理方面的益处已逐渐突显,在设计转化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宋敏 《华中建筑》2015,(1):103-106
高密度是"紧缩城市"的主要城市空间形式,对空间的高强度利用一方面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拥挤"和"紧张"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建筑师则不可避免地需要面临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建筑设计难题;对应高密度城市空间所产生的城市问题,该文以建筑学的视角,从建筑面积、建筑灰空间、建筑功能、绿色生态以及建筑交通五个方面探讨了建筑设计的补偿方式,通过对实际案例实践的总结,提出了增加人均建筑面积、灰空间过渡、多元叠加建筑功能、立体化绿色生态空间、城市化驳接建筑交通空间等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宋洁  陈韦 《建筑创作》2006,(5):106-111
本文从区域城市功能组织和建筑功能设计两个方面介绍了武汉市美术馆的设计思路,并引伸出对历史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赋予其适应现实生活的合适功能,这直接关系到城市空间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容积率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当城市的集约化发展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必须通过城市再开发加以缓解。因此,城市的一部分交通功能和市政公用设施与商业、娱乐等建筑功能综合在一起,被布置于城市地下空间中。本文针对地下综合体空间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北京中关村购物中心设计案例,提出对于地下城市综合体在空间构成整合上的设计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宋洁  陈韦 《华中建筑》2006,24(2):87-91
武汉市美术馆是由历史街区的一组历史建筑改扩建而成。该文从区域城市功能组织和建筑功能设计两个方面介绍了武汉市美术馆的设计思路,并引伸出对历史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赋予其适应现实生活的合适功能,这直接关系到城市空间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回顾北京大型体育建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北京大型体育建筑功能可持续发展要求和功能可持续发展特征,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功能发展导向的大型体育建筑空间演变特征与模式,并对冬奥会背景下的北京大型体育建筑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深圳观演建筑实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演建筑是深圳特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经济体制改变、建筑功能日趋综合化的大趋势下,观演建筑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本文主要阐述由此带来的观演建筑功能的演变、建筑空间构成方式的变化以及观演建筑在城市布局中的变化,同时探讨与之相应的新的发展趋势和更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地下交通、商业、文化、娱乐休闲等为主要功能的地下公共建筑,特别是集多种功能的地下大型公共综合体已成为城市整体功能结构中的重要节点甚至是城市的核心.而地下公共建筑外形及特征的塑造以及与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整合是完善整体功能结构和优化城市风貌的重要内容.作者从空间与环境塑造的角度对地下公共建筑的外形及特征,以及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进行探讨,提出几种基本的设计模式,讨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0.
闫硕 《城乡建设》2008,(6):74-74
一、地下空间与地下综合体 地下空间是相对地上空间而言的,利用其主要优势包括节约土地、抵御严酷气候、抑制城市无序扩张,缩短城市基础设施铺设长度、为防御提供掩蔽和安全保证,以及为地面创造一个充满绿色、免于机动车干扰的、更加适宜居住的城市.主要包括地下交通系统、地下商业街、地下公共建筑、地下基础设施、地下储存空间、地下防御空间等. 地下综合体是由日本首先提出的,指由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地下空间建筑共同组合而形成的大型地下空间工程.地下综合体起初只是地下步道系统连接两侧的商店和地下室,而今,它已经囊括了诸多地下空间使用功能.地下综合体有助于对地下空间实施统一规划布置,提高城市繁华区的特有功能,并间接保护原有城市建筑.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当前城市缓解交通运输问题,抵抗自然灾害及战争的重要开发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可以完善城市的综合功能.本文分析了广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结合发达国家的相关理论和经验进一步阐述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下空间竖向分层化成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趋势之一。本文立足于中国城市化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通过分析浅层地下空间(地下10 m以上)、中层地下空间(地下10~50 m)和深层地下空间(地下50 m以下)的主要资源特性和最优功能设施布置,明确城市地下不同分层空间的主要功能定位。同时分析国内外不同的地下空间开发案例,重点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分层利用的布局模式和内在演变机理。以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为例,分析了武汉市不同区域地下分层空间的结构形态的差异性。其研究成果有助于不同城市进行地下空间规划时,决定不同分层空间的功能设施和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3.
商业中心区功能高度复合、空间高度集聚,其发展要求建立舒适的全步行系统、空间垂直发展。地下空间的立体化发展机制是利用地下交通空间带动“地下商业、休闲、娱乐”功能发展,增强城市空间之间的联系使之达到功能混合、空间集聚、交通网络化的目的。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城市设计的关键在TOD模式导向下以轨道交通为“发展轴”,与其他区域或中心联系;以轨道站点为“发展源”、地下步行网络为“发展流”、地下车库为“发展块”,将机动车交通全部放入地下,构建片区化、网络化、立体化、简洁化的地下空间形态,建立轨道影响区内的全步行系统及立体步道网络串联公共空间、娱乐空间、商业空间,促进商业中心区的立体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下空间对大城市发展具有安全意义,为其提供发展空间,为其综合功能的完善提供条件;城市时代的大城市对地下空间有迫切的需求。文章分析了广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并结合发达国家的相关理论和经验进一步阐述了其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外10个城市的典型区域的地下空间开发作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和表征城市化的因素地均GDP的相关性,重点对比分析了不同研究区域的地下空间开发的各种功能的配比。基于之前两个方面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将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分为3个阶段,并分析了在不同的地下空间开发阶段,地下空间的交通、停车、商业和市政4种主要功能开发利用的规模和配比。重点分析了地下动态交通功能的趋势,对比分析了目前中国城市和国外城市地下交通发展的现状。其研究有助于不同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地下空间开发时,决定优先开发的功能及合理的功能配比。  相似文献   

16.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条件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未来居住区建设的必然趋势,进行立体式小区规划将会成为今后"节能省地"的重点.文章结合国内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空间结构、空间功能和空间形态3个层面对高密度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各类功能空间及服务设施于居住区地下空间的适建性,提出了居...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发展,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短缺等问题使得最具活力却拥挤的城市中心区亟需扩张。城市中心广场逐渐向下发展,而地下空间早期粗放型开发模式导致城市中心广场上下割裂。出入口空间在其中承担沟通上下的重要作用,且目前仍存在空间使用效率低下、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文章以城市中心广场地下街出入口行为活动为导向,总结不同类型地下街出入口空间的上下联动行为需求及现状问题,从形态组织、文化功能、通行效率、安全可达四个方面提出城市中心广场地下街出入口空间上下联动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略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地下空间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地下建筑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合理控制开发规模并提高开发质量,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度的概念,并简述影响开发度的因素及合理确定开发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商谦  朱文一 《建筑创作》2012,(7):190-195
地下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近十几年间,高密度区的增加导致城市问题严重,城市景观的要求带来城市对地下空间的需要。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北京的大型地下公共空间有了较大的发展。其在空间分布上趋向双轴双环的布局结构,在功能类型上分为综合、文化、体育和休闲等多种类型。本文探讨北京大型地下公共空间的分布,并针对其不同的空间类型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地下北京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下空间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解决城市病、促进城市韧性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笔者阐述了“全功能、全要素、全过程、全深度”的城市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内涵,深入剖析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及问题,认为存在治理体系还需完善、规划引领作用还需加强、综合利用还需持续推动的问题,指明了以轨道交通、综合管廊为触媒的城市地下空间一体化、协同融合开发路径。最后,提出了全面开展地下空间综合地质调查、加速推进地下空间治理体系建设、尽快构建地下空间协同规划体系、加快构建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体系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一体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