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工况下高炉间歇上料所造成的料柱变化是引起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TRT)炉顶压力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从机理上详细分析了TRT系统中高炉料柱变化对炉顶压力的影响,结合系统辨识的方法,建立了以透平机静叶开度和高炉料柱的料线高度为输入,以高炉炉顶压力为输出的系统动态模型,并采用TRT系统现场运行数据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很好地描述了TRT系统中高炉上料间歇操作与炉顶压力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辨识比较精确.  相似文献   

2.
TRT装置是利用高炉炉顶煤气具有的压力和部分热能,通过透平发电,进行能量回收的装置。主要介绍了承钢1260m3高炉配套TRT装置如何通过各系统的控制来实现高炉炉顶压力的平稳控制,以及在机组出现故障紧急停机时,实现由TRT装置到高炉减压阀控制顶压的平稳过渡。并对承钢TRT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实施后,机组运行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3.
南昌长力钢铁股份有限公司TRT控制系统以施耐德Quantum系列PLC为核心,实现了TRT自动启动、调整、并网、调节功率、调节炉顶压力和自动停机,在确保高炉炉顶压力稳定,保证高炉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回收高炉煤气压力的潜在能量.  相似文献   

4.
王娟  尚永茂  王猛 《山东冶金》2007,29(6):62-63
通过静叶PID调节,在TRT运行时实现对2^#1880m^3高炉炉顶压力的控制。对快开旁通阀控制改造后,旁通阀不仅在TRT停机时参与顶压控制,同时在并网发电的顶压异常情况下参与顶压调节,稳定了炉顶压力,减少了因炉顶压力过大而造成的TRT停机故障,满足了高炉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高炉提高TRT发电实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振均  李海波 《钢铁》2005,40(8):11-14
通过分析TRT透平机出力与高炉有效容积比、高炉炉顶压力、温度、高压阀组的控制参数、静叶的开度、VS喉口的压差等因素对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回收透平发电的影响,找出了TRT能稳定和高发电量的参数。分析探讨了干式除尘和湿式除尘高炉煤气发电的特点,因温度高,干式TRT比湿式TRT发电量可增加30%~40%。结合宝钢高炉的实际情况,宝钢的TRT透平机出力与高炉有效容积比为4.0~4.3,通过调节高压阀组的控制参数和静叶开度,使输入给TRT透平机的压力和流量稳定,实现TRT满负荷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炉顶放散阀、TRT机组、调压阀组、放散塔放散阀等高炉炉顶煤气压力调节设备的系统分析并进行了优化改进,提高了高炉设备及煤气管网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避免了TRT跳机及煤气泄漏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王贵良  叶理德 《炼铁》2001,20(2):49-50
1 引言 高炉TRT控制系统比较复杂,它不仅要在确保高炉炉顶压力稳定、高炉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回收高炉煤气压力潜在的能量,而且具有TRT系统异常时一系列安全保护措施和高炉顶压调节权的自动转  相似文献   

8.
《新疆钢铁》2013,(3):54-54
目前钢铁企业节能降耗最有效的措施是进行大规模的节能技术改造和余热余能的综合利用,主要体现在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回收发电技术,干法熄焦技术、煤调湿技术、焦炉煤气制H2综合利用等等。1.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回收发电技术。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回收发电技术是利用高炉炉顶煤气中的余压能及热能经透平膨胀做功来驱动发电机发电的一项技术。所用的透平装置TRT是利用炉顶煤气压力回收炼铁生产过程中的二次能源,是不消耗燃料,无污染的经济的发电设备。现代高炉炉顶压力达0.15到0.25兆帕,炉顶煤气中存在大量势能。TRT就是利用炉顶煤气剩余压力使气体在透平内膨胀做功,推动透平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湘钢新1#高炉煤气净化及TRT工艺,对造成高炉炉顶压力波动及TRT发电量低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采取对净化控制系统的调整等系列措施达到稳定顶压、提高TRT发电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炉炼铁作为当代主要的炼铁工艺,其能耗在钢铁生产中占较大比例,必须以降低炼铁能耗作为中国钢铁工业系统节能的重点。高炉炉顶压力能约占高炉二次能源产生量的7%,若扣除高炉煤气化学能,则约占高炉余热余能产生量的33%,可见回收高炉炉顶余压能,对降低高炉炼铁工序能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着重介绍了高炉TRT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中国TRT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从能源利用的角度,提出TRT技术今后应重视大型高炉配备干式TRT技术、TRT与高炉操作协同优化和提高TRT作业率等方面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TRT技术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