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新的参数优化算法-遗传算法,并以平面曲柄摇杆机构再轨迹优化设计为研究对象,采用该算法对共进行了设计,解决了曲柄 机构再现给定轨迹设计的难题,此项工作为实际生产这种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科学且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对曲柄摇杆机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与各杆长度有关系的最小传动角最大值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设计,运用遗传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了优化。并给出了计算示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新的参数优化算法———遗传算法,并以平面曲柄摇杆机构再现轨迹优化设计为研究对象,采用该算法对其进行了设计,解决了曲柄摇杆机构再现给定轨迹设计的难题,此项工作为实际生产这种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科学且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曲柄摇杆机构的分析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曲柄摇杆机构两极限位置时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参数方程,对其运动的连续性、极位夹角定义、δ_(min)的位置确定、具有最佳传动角的尺度综合,六种不同已知条件下的解析综合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6.
7.
8.
分插机构决定秧爪尖运动轨迹,并影响插秧机作业质量。由于杆件受力和运动副磨损,分插机构参数随时间变化,并导致分插机构轨迹变化。从分插机构参数随时间演化的角度出发,基于连续时间模型和伊藤引理,推导了插秧机分插机构轨迹的时变不确定性分析计算公式,将分插机构轨迹的不确定性由其漂移函数和波动函数表达,漂移函数和波动函数则取决于分插机构服从伊藤过程的随机参数(即杆长)的漂移率和波动率,从而建立了分插机构轨迹的时变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这是一种涵盖传统分析的新方法。以插秧穴口的宽度为目标函数,基于分插机构轨迹的时变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建立分插机构轨迹可靠度计算模型,求解插秧机随时间变化的漂秧率。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计算分析方法。实例中的计算结果表明:从零时刻开始到t=300h,漂秧率始终低于2%;到t=400h时,漂秧率接近10%。该方法具有一定普适性,可用于其它各种杆机构的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簇绒地毯机具有多套连杆机构,连杆机构运动状况直接影响织布的质量及织机的工作效率。以簇绒地毯机针连杆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ADAMS仿真软件对簇绒地毯织机针连杆机构建立简易模型,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簇绒针连杆机构各铰接点处的支反力、工作阻碍力矩和作用在曲柄上的平衡力矩曲线图,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数值分析得到的曲线图进行对比,验证了动力学仿真分析的正确性,并为簇绒针连杆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提出了一种组合优化的策略,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在整个可行域中寻找较好的解,然后利用传统优化方法寻找局部最优解,算例表明了该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考虑风能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方式,建立了以运行成本与污染排放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风火发电节能优化调度模型,通过改进的小生境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并用不同的权重系数表明区域内的多目标决策偏好,以达到发电经济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优化。结果表明该模型最小运行成本降低了15%,旋转备用容量增加了700MW左右,达到了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16.
将遗传算法应用于识别气浮式动平衡测量装置准静态信号的参数 ,提出了二次磨光法的数据预处理方法。首先采用二次磨光法消除坏点并进行快速傅利叶变换以确定信号的频率成分 ,并设定各频率成分信号的幅值和初相位的取值范围 ,然后以实测信号与识别结果的差值定义适应度 ,最后经过基本遗传操作和迭代得出最优解。仿真结果和试验实例表明 ,该方法精度很高 ,幅值识别误差不超过 1 %,初相位误差小于 2°,满足了实际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在线遗传算法髌定的PID控制,同时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控制效果,能获得优良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