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炼对大豆油和菜籽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豆油和菜籽油在精炼过程中酸值、过氧化值、生育酚含量和甾醇含量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精炼的进行,油脂中酸值、过氧化值、生育酚含量及甾醇含量均不断降低;酸值和过氧化值分别在脱酸和脱色阶段急剧下降;生育酚尤其是γ-生育酚和δ-生育酚,主要在脱臭阶段损失,而甾醇在脱酸阶段急剧降低;生育酚和甾醇的不断损失导致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指数降低,而脱臭后由于游离脂肪酸的进一步除去又有所增强;精炼中微量物质的损失对油脂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并无显著影响,但油脂的总还原能力在脱酸之后显著降低,这一变化与其中生育酚含量和甾醇含量的变化趋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孙百创 《中国油脂》2021,46(11):7-13
从大豆油精炼生产工艺出发,考察γ-生育酚、磷、金属离子等影响大豆油回色的微量成分在精炼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辅料添加量、脱臭条件对储存期成品大豆油回色的影响。结果表明:γ-生育酚在脱臭工段损失最大,建议脱臭温度在250 ℃以下,而辅料和汽提蒸汽压力的微调对其影响不大;水化磷脂基本在脱胶工段可以彻底脱除,酸炼脱胶主要脱除非水化磷脂,建议将磷含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设置在脱胶工段,以降低脱色工段白土吸附除磷的压力和生产成本;金属离子基本可以在正常的脱酸、脱色工段利用皂脚和脱色剂吸附脱除;γ-生育酚损失率、脱臭油的磷含量与储存期成品大豆油的回色呈正相关,而金属离子与回色无相关性;脱色剂种类配比对不同产地大豆油的回色无显著影响;而高柠檬酸添加量对储存1个月的大豆油回色有抑制作用,但随储存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不明显;脱臭温度、汽提蒸汽压力对美国大豆油的回色影响不大,但对巴西大豆油回色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油脂在储存、销售等过程中,色泽会变深,产生“返色”现象,导致感官品质下降,影响油脂产品的销售,甚至影响油脂企业的信誉及发展,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统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γ-生育酚、磷脂、金属离子、脂溶性色素等油脂返色因素以及在原料质量、加工过程、储存环境三个关键环节的返色控制技术,并对目前油脂返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作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油脂工业解决油脂返色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油脂在储存、销售等过程中,色泽会变深,产生"返色"现象,导致感官品质下降,影响油脂产品的销售,甚至影响油脂企业的信誉及发展,尚未得到解决。在对国内外文献统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γ-生育酚、磷脂、金属离子、脂溶性色素等油脂返色因素以及在原料质量、加工过程、储存环境3个关键环节的返色控制技术,并对目前油脂返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作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油脂工业解决油脂返色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综述了超临界萃取技术在油脂工业的应用现状,其中对油脂、脂肪酸、生育酚、胡萝卜素、磷脂、甾醇等萃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超临界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其在油脂工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四川省62份菜籽油中β——胡萝卜素含量及其储藏期的变化以及对油脂储藏品质的影响。二级菜籽油β——胡萝卜素含量为30~60ppm。室温储存一年β——胡萝卜素分解率为14%,储存二年其分解率为20%左右。随着β——胡萝卜素分解,油脂品质降低。此外,对于榨油机型、储油装具、储存温度等因素对储油品质的影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生育酚异构体对油脂回色的影响,分别将α-生育酚、γ-生育酚及α-和γ-生育酚添加到中链脂肪酸甘油酯(MCT)和玉米油甘油三酯中,通过105℃烘箱加热10 h来考察回色情况。结果表明,在MCT和玉米油三酰甘油中,虽然α-生育酚损失量远大于γ-生育酚,但微小的γ-生育酚的变化对油脂回色的影响却更显著。加热之后,玉米油甘油三酯中生育酚的损失量大于MCT中的损失量。尽管α-生育酚单独存在的情况下对玉米油的回色几乎没有影响,但当α-及γ-生育酚共同存在的情况下,α-生育酚对γ-生育酚引起的玉米油的回色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液质联用技术系统研究了叶黄素、α-生育酚、γ-生育酚、高根二醇、麦角固醇、岩藻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9种营养物质在橄榄油常温储存过程中的含量衰减规律。评估了光照、氧气等因素对9种营养物质含量衰减规律的影响,对比了9种营养物质的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光照比氧气对橄榄油中各营养物质的稳定性影响更大,其中α-生育酚对光照极为敏感;高根二醇、岩藻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5种营养物质的稳定性较好,而γ-生育酚、α-生育酚、叶黄素、麦角固醇则相对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玉米胚芽水分含量对其油脂品质的影响。通过调整玉米胚芽中水分含量,提取其中油脂,研究玉米胚芽水分含量变化对其油脂脂肪酸组成、理化指标、主要有益微量伴随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胚芽水分含量变化对其油脂脂肪酸组成和甾醇含量基本没有影响,但随着玉米胚芽水分含量提高,其油脂酸值、过氧化值、色泽都会升高,生育酚含量下降,并且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变化与玉米胚芽油色泽红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香榧果实生长后期油脂及脂溶性活性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以20年生香榧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了香榧果实生长后期种仁中油脂含量、香榧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及脂溶性活性物质(角鲨烯、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α-生育酚、β-生育酚)的动态变化规律,构建了香榧果实生长后期香榧籽油中脂溶性活性物质的动态积累模型。结果表明:在香榧果实生长后期种仁中油脂含量由(35.65±0.02)%增长为(54.50±0.01)%,脂肪酸组成比例变化显著,其中油酸增幅最大;角鲨烯和植物甾醇含量呈下降趋势,生育酚呈增长趋势,完熟前变化趋势均变缓;香榧果实生长过程中香榧籽油中角鲨烯、豆甾醇、β-谷甾醇含量的动态积累模型符合倒数函数方程,菜油甾醇及生育酚含量的动态积累模型符合多项式函数方程。综上,香榧果实生长后期,种仁中油脂含量增加,脂溶性活性成分均处于动态变化中。  相似文献   

11.
测定核桃油对DPPH·、ABTS+·的清除能力,结合β-胡萝卜素脱色法,评价核桃油体外抗氧化能力。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评价核桃油中共轭烯烃、羰基化合物、多酚、生育酚、黄酮、β-胡萝卜素及磷脂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油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DPPH·和ABTS+·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161 g/m L和0.841 g/m L,通过β-胡萝卜素脱色法测得的核桃油抗氧化半抑制浓度(IC50)为1.292 g/m L,且核桃油体外抗氧化活性与其OSI显著相关(P<0.05)。同时发现,核桃油中7种微量组分含量与其OSI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相关程度依次为:生育酚>总酚>黄酮>共轭烯烃>羰基化合物>β-胡萝卜素>磷脂,且抑制初级氧化的能力为:生育酚>β-胡萝卜素>黄酮>总酚>磷脂,而抑制次级氧化的能力:总酚>生育酚>黄酮>磷脂>β-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2.
采用Schaal烘箱法结合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研究在不同添加量(50、100、150 mg/kg)下,3种天然抗氧化剂α-生育酚、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对菜籽油储藏过程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国家允许添加量范围内,添加150 mg/kgα-生育酚的菜籽油货架期最长,储藏稳定性最好,色泽最为接近空白油样;α-生育酚在菜籽油中比较稳定,能更有效地延缓菜籽油氧化酸败,其效果优于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3.
油脂回色是长期困扰油脂工业界的问题,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但系统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亚洲。对油脂回色机理、影响油脂回色的主要因素如油料的水分、品种、前处理过程、油脂的制取过程、油脂精炼过程及油脂储存条件进行综述,以期能为油脂回色后续深入研究及油脂工业上对回色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精炼各工序玉米油中磷脂含量、生育酚(V_E)含量及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研究其与返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精炼过程中磷脂含量显著降低,其中脱胶碱炼工序降幅为89.44%;VE含量显著降低,脱臭工序降幅为41.31%;金属元素铁、铜含量逐渐降低,降幅分别为44.78%、43.75%;脱臭油较脱色油返色性较高;油脂色泽红值与金属元素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磷脂、V_E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色泽红值变化与磷脂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说明磷脂在油脂返色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景璐璐 《中国油脂》2021,46(12):56-61
植物油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重要来源,富含磷脂、植物甾醇、维生素E、角鲨烯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为进一步了解植物油的营养特性及潜在利用价值,对8种大宗油料油脂及7种特色油料油脂的生物活性物质(植物甾醇、维生素E、角鲨烯、β-胡萝卜素)含量及其营养特性进行了概述,明确了不同植物油中生物活性物质组成差异,为消费者合理选择食用油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1.什么是油脂的回色现象?影响其回色的因素是什么? 精炼后的油脂(包括毛油),经过一定时间的贮存后色泽有所回升,即所谓回色现象。大豆油的回色较其它油脂更为明显。研究证明,油脂的回色是由于生育酚的变化引起的。生育酚目前已发现有α,β,γ,δ等四种异构体。由其分子结构中的甲基和氢的不同位置所决定(图1)。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瓜蒌子油中的天然抗氧化剂生育酚与β-胡萝卜素的含量,以及其对瓜蒌子油抗氧化性的影响;瓜蒌子油本身的抗氧化性能一部分依赖于它本身含有的α-生育酚与β-生育酚,但非完全依赖,所以添加β-胡萝卜素可明显提高其抗氧化性能,从而为开发瓜蒌子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陕西秦巴山区漆树籽油脂肪酸组成、植物甾醇、维生素E及多酚类化合物等油脂伴随物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了精炼过程中脱色工艺对漆树籽油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漆树籽油是一种高亚油酸植物油,达62.8%。油脂伴随物中,检测出8种植物甾醇,β-谷甾醇含量最高,脱色前为(343 8.67±35.56) mg/kg,脱色后为(250 6.46±28.96) mg/kg,损失率为27%,此外,检测出漆树籽油中特有的β-扶桑甾醇,柠檬二烯醇;检测出3种生育酚和1种生育三烯酚,生育酚(维生素E)总量为(645.06±16.12) mg/kg,其中δ-生育酚含量为(435.12±10.94) mg/kg,γ-生育酚含量为(202.89±4.72) mg/kg,还有少量的δ-生育三烯酚和β-生育酚,分别为(2.16±0.34) mg/kg、(4.89±0.12) mg/kg。经过脱色工艺后维生素E总量降到(241.80±21.20) mg/kg,δ-生育酚含量降到(190.61±16.60) mg/kg,γ-生育酚降到(47.25±4.29) mg/kg,维生素E总损失率为62.5%。漆树籽油中总酚含...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大豆油和菜籽油中过氧化物、游离脂肪酸、生育酚、甾醇、反式酸、聚甘油酯等微量物质含量随精炼工序的变化。油脂中过氧化值(PV)下降主要在精炼的脱色阶段,本研究中,大豆油PV在脱色阶段下降幅度为63.27%,而菜籽油PV下降幅度为93.07%;脱酸处理后,油脂的酸价(AV)急剧下降,但植物甾醇在这一阶段损失最为严重,且伴随产生缩水甘油酯。生育酚损失主要在脱臭环节,尤以γ-生育酚损失最多。脱臭处理是有害物质反式脂肪酸、聚甘油酯以及缩水甘油酯明显上升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精炼工艺对椰子油品质的影响。分析了毛椰油、碱炼油、脱色油、脱臭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甘油酯组成和脂肪伴随物(甾醇、生育酚、多酚)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精炼工艺使椰子油的酸值、过氧化值显著降低,脂肪酸和甘油酯组成无显著变化;总甾醇、总生育酚和多酚含量显著降低,损失率分别为63.77%、68.03%、71.20%。综上表明,精炼能够显著影响油脂品质,需注重油脂适度加工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