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分别采用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和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工艺处理滦河原水,考察了两种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并对其中的超滤技术进行经济评价,以期为传统给水厂的改造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超滤在两种组合工艺中都表现出良好的处理效能,对浊度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对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去除率高达100%,但混凝/沉淀/砂滤/超滤组合工艺的出水水质比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的要好且更稳定;另外,超滤与混凝/沉淀/砂滤工艺组合时的运行费用比与混凝/沉淀工艺组合时要低。在对给水厂进行改造时,可通过综合比较来决定是否保留或采用砂滤工艺。  相似文献   

2.
粉末活性炭—混凝—超滤联用处理含藻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考察了直接超滤、混凝-超滤、粉末活性炭(PAC)-超滤和PAC-混凝-超滤四种工艺对含藻水的处理效果及超滤膜的运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工艺对浊度、藻类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中均未检出藻类,且浊度均低于0.2NTU;PAC-混凝-超滤联合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对UV254和T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32.99%和46.72%,且该工艺能有效缓解超滤膜直接过滤所产生的膜通量迅速下降及反冲洗后难以恢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二次在线混凝对浸没式超滤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膜污染是阻碍超滤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以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考察了二次在线混凝对浸没式超滤膜处理沉淀池出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浸没式超滤膜直接过滤沉淀池出水相比,二次在线混凝虽对膜出水的水质影响不大,但明显减缓了膜污染;二次在线混凝工艺的混凝剂投量对减缓膜污染的效果有较大影响,在试验的原水水质条件下,最优混凝剂投量为0.6 mg/L(以Al2O3计);二次在线混凝不影响膜的化学清洗,污染后的膜经次氯酸钠清洗后跨膜压差可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超滤对滤池反冲洗废水的处理效果及其组合工艺对膜污染的控制效能,采用直接超滤、在线混凝/超滤、混凝/沉淀/超滤3种不同工艺处理滤池反冲洗废水。结果表明,3种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都在99.5%以上,出水COD_(Mn)均在1.20 mg/L以下,表明超滤对浊度和COD_(Mn)具有优异的去除效果;直接超滤工艺对UV_(254)的去除率为(26.93±4.14)%,而在线混凝/超滤工艺与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对UV_(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37.41±3.57)%和(40.87±6.22)%,明显优于直接超滤工艺;3种工艺对原水中荧光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不明显;通过分析3种工艺的出水水质、膜污染情况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和膜表面形貌图发现,直接超滤造成的膜污染最为严重,且不可逆污染占主导,出水水质情况表明预处理能够降低超滤进水污染物负荷,并且改变水中污染物形态,因此预混凝能够有效缓解膜污染,而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对膜污染的缓解效果最好;同时,膜污染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滤饼层过滤和临界阻塞是引起直接超滤膜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某化纤生产企业原废水处理工艺冗长,各单元构筑物处理效率低,出水水质不稳定.改造工程充分利用原有设施,采用中和反应/混凝沉淀/活性污泥组合工艺.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处理系统运行稳定,效果良好,对COD、Zn2的去除率分别为90%、99%,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6.
采用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处理山东某引黄水库的夏季高藻原水,研究了PVC合金超滤工艺的除污染物效果,并与同期水厂出水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超滤膜的运行稳定性和技术经济性。试验结果表明,超滤工艺可以显著去除藻类、致病微生物,出水浊度低于0.1NTU,组合工艺对有机物总去除率在35%左右。预处理能够有效延缓膜污染,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采用內压式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北江水.结果表明,混凝沉淀-投加ClO2-超滤组合工艺出水浊度平均值为0.062 NTU;超滤能有效截留水中有机物和微生物,出水TOC保持在1.0 mg/L以下,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均未检出;但超滤不能截留亚氯酸盐和氯酸盐.与常规工艺相比,内压式超滤膜组合工艺显著缩短了...  相似文献   

8.
微污染源水中的污染物以有机物和氨氮为主,采用传统工艺处理时其出水水质难以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将沸石作为生物滤池的填料,与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后用于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考察了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氨氮在0.5 mg/L以下,去除率可达90%;对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Mn在2 mg/L左右,去除率约为60%,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该工艺对氨氮的去除主要由沸石生物滤池完成,而沸石生物滤池、混凝沉淀及超滤均能去除CODMn,贡献率分别为49.6%、30.9%、19.5%。  相似文献   

9.
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处理东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中试,研究了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东江水的效能,并与水厂常规工艺出水水质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虹吸方式出水,当液位恒定在2.5 m时,膜通量平均维持在43.5~62.8 L/(m2·h),滤后水浊度<0.1 NTU,膜出水CODMn为0.80~1.09 mg/L,表明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技术可以作为处理东江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预氯化/超滤技术处理滦河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处理滦河水并进行现场中试。结果表明,超滤膜具有良好的除浊功能,对CODMn、UV254与DOC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稳定。预氯化能够提高超滤膜对CODMn与UV254的去除率,且有助于减缓比通量的衰减,但预氯化只是改善了超滤膜的透水通量,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膜污染。  相似文献   

11.
采用管道混凝/超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回用水,考察了其处理效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FeCl_3的混凝效果优于PAC的;组合工艺对COD_(Mn)和UV_(254)的去除率均随混凝剂FeCl_3的投量及混凝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回用水的最佳工况:膜通量为64L/(m~2·h)、混凝剂FeCl3投量为7 mg/L、混凝时间为100 S,此时对浊度、COD_(Mn)和UV_(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4.1%、28.6%和52.4%.  相似文献   

12.
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如何去除天然有机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混凝能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避免这些物质进入膜孔内部,改善沉积在膜表面滤饼层的过滤性能和水中颗粒、胶体的迁移性能,提高膜通量。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吸附溶解性有机物,利用超滤(UF)膜截留粉末炭,可达到提高出水水质的目的,还能防止膜污染。试验结果表明,混凝/PAC/UF组合工艺对水中UV254、UV410、TOC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95%、84%,同时能改善膜透水通量、降低膜的吸附阻力、延长过滤周期、有效减少膜污染。  相似文献   

13.
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微滤工艺处理黄浦江源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微滤工艺对黄浦江微污染源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的出水浊度〈0.1 NTU,对铁的去除率〉97%,对CODMMn、UV254、TOC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可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要求。MnO2及其中间产物被膜截留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采用草酸和次氯酸钠进行膜清洗可使膜通量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4.
粉末活性炭/污泥回流工艺强化膜前预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吸附/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苏州市某河水,考察了PAC/污泥回流工艺对膜前预处理的强化效果及对膜污染的影响,并与常规混凝沉淀、污泥回流强化混凝沉淀、PAC吸附/混凝沉淀等3种预处理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PAC/污泥回流强化预处理工艺对浊度、DOC、UV254和THMFP的去除率分别为80.2%、47.5%、42.3%和52.3%,均比其他预处理工艺的高,对MW30 ku和MW1 ku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PAC/污泥回流强化预处理和超滤膜组合工艺对浊度、DOC、UV254和THMF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9.2%、54.1%、47.2%和60.2%;经过15 d的运行,超滤膜的跨膜压差基本保持稳定,而其他预处理工艺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膜污染,但无法避免不可逆膜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混凝-超滤去除腐殖酸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进行了直接超滤和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对腐殖酸的去除效果和膜污染状况的试验。结果表明,超滤前另混凝土预处理对腐殖酸的D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从28%、40%提高到53%、78%。同时高效液相色普(HPLC)分析表明,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对分子质量<6000u的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幅度更为显著。混凝-超滤组合工艺的最佳pH值条件pH=7,通过卷扫混凝使小分子有机物结合成微絮体,降低了膜孔污染,使超滤保持了较同的渗透通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混凝预处理/UASB/接触氧化/BAF工艺处理高浓度生物制品废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BOD5、SS分别为8 000、4 800、1 000 mg/L的条件下,该系统对COD、BOD5、SS的去除率分别为98.8%、99.6%、94.8%,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系统处理效果良好,运行较为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磁性离子交换树脂与超滤膜联用处理淮河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磁性离子交换树脂(MIEX)/混凝沉淀/超滤膜(UF)工艺处理淮河原水,考察了对有机物的去除特性以及MIEX预处理控制膜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UF出水浊度稳定在0.1NTU以下,粒径>2 μm的颗粒数平均为11个/mL,粒径>10μm的颗粒物被完全去除;组合工艺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75.3%和90%,且能有效去除不同分子质量区间的有机物;系统对疏水性有机物(HOM)、弱疏水性有机物(WHOM)、荷电亲水有机物(HIC)的去除效果均较好,去除率分别为94.6%、82.7%和81.3%;组合工艺对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和卤乙酸生成势(HAAFP)的去除率分别为90.7%和87.6%;MIEX预处理可有效减缓膜污染,运行期间超滤膜的跨膜压差上升缓慢,经水力反冲洗后跨膜压差就基本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8.
超滤膜/混凝生物反应器去除饮用水中有机物的效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超滤膜/混凝生物反应器(UF-MCBR)处理模拟微污染源水,考察了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能与机理.结果表明,当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10mg/L时,UF-MCBR对DOC、UV254、TOC、CODMn、BDOC和AOC的去除率分别为44.0%、54.5%、49.0%、58.5%、72.8%和58.3%.UF-MCBR通过超滤、生物降解以及混凝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去除溶解性有机物,就DOC的去除而言,三种作用的贡献率分别为11.1%、6.2%和26.7%.UF-MCBR系统中的UF膜表面为污泥层所覆盖,该污泥层能有效强化UF膜对分子质量为300-6000u 有机物的截留,UF膜(连同污泥层)对僧水碱、憎水中性物、憎水酸、弱憎水酸和亲水性物质的截留率分别达到了37.0%、42.8%、52.7%、39.8%和19.0%.  相似文献   

19.
臭氧/高锰酸盐预氧化助凝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提出了高锰酸盐强化臭氧氧化助凝技术,并分析了复合氧化助凝效果的各种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氧化比单独臭氧氧化更有利于对浊度的去除。复合氧化的投加顺序是先投加高锰酸盐后投加臭氧,较佳的剂量配比是高锰酸盐0.4mg/L与臭氧1.0mg/L。复合氧化除浊的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复合氧化可适应更大的G值变化范围;助凝效果受原水水质的影响,原水硬度为160mgCaCO3/L时助凝效果最佳,原水TOC浓度为3mg/L时对混凝的影响最小;低温有助于复合氧化助凝;复合氧化受pH值影响较小,可以适应较大范围的pH值变化。与臭氧氧化相比,复合氧化更能适应水力和水质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